【编者按:北京国际画材周与9月24日-9月28日举行,国内外各大画材生产商与艺术大师齐聚北京国际画材中心,共同打造一场针对于艺术创作材料的盛宴】
(讲座时间9月24 日下午14:00-15:30)
张元教授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材料与表现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秘书长,法兰西北方美术家协会名誉会员。1995年至1997年公派赴法国学习考察,回国后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创建“材料与表现艺术工作室”,并主持教学至今。工作室创建中国油画修复与保护研究中心,承担了创建材料艺术实验室等国家级项目。2001年材料表现工作室与上海马利画材公司合作,建立“材料艺术创作奖学金”。
(点击图片查看讲座视频)
2013年9月24日14时,首届北京画材周学术讲堂正式开讲,张元教授为观众做了一场《好颜料才能创作出好作品》的讲座,北京画材中心三楼会议室座无虚席,对材料感兴趣的听众们不仅聆听了的精彩讲座,还与张元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讲座张元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与创作,围绕材料发展在中国面对的复杂环境与颜料对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性这两个重要问题展开。
张元教授讲到在对材料的认识上,东西方艺术家存在很大的差别,中国艺术家所面对的情况更加复杂,但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首先,中国历史悠久,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系统,也就有与之配套的画材系统。中国画颜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色粉的使用应该说与西洋画色粉的使用在思路上就有区别,从根本上反映了东西方不同文化在对事物认识方法与应用方法上的差异。中国画纯天然矿物颜料是最上乘、最讲究、最昂贵的,具有永不变色的物理性能,色彩品质自然、沉着,与众不同。其次,中国绘画对色彩的运用也不同于西方,主张意象设色,强调“尙純戒驳”(注:强调单纯),应当说色彩语言的表现更主动更主观。色阶层次的获取不是西方色彩科学应用中的物理调合冷暖推移,而是通过颜料粉的目数(注:色粉的粗细程度)决定色阶的深浅、浓淡、灰鲜。应用方法的纯粹性与精神学说的形而上认识论相对应。还有,在中国颜料色粉中还有一大体系,即陶瓷的色粉系统,用于陶瓷业的高低温釉料色粉(或说琉璃重金属质色粉类,低温色料也有珐琅彩之称),这种色粉经历“火”的高温洗礼后,色彩之前完全不一样。最后,中国自古就有颜料与药物共通的现象,茜草根不仅可以制胭脂虫红,还是罗马人当时大力提倡的坐骨神经痛的治疗药,黄耆胶为治疗咳嗽、嗓音粗哑、眼皮肿痛的处方药,却也是画家们广泛用来使颜料均匀消散于液体中的材料,也是可以应用于绘画并有出色的表现。
面对中国艺术材料的复杂形态,艺术家与画材商们应如何面对挑战呢?油画起源于西方,但是新材料、新方法不断涌现,现在西方人使用多是19世纪印象派以后的画法,与传统的方法也不一样。而我们应当研究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所以,张元老师反对拿西方招牌来压中国经典,而应该将落脚点放在材料研究上,做到真正认识西方传统。同时,材料的充分研究,也是工作室学生创作出艺术作品,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的必备条件。另外,生产厂家应当和艺术家合作,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颜料产品,马利在韩美林先生的提议下,研发出彩墨系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绘画材料历经几千年的积累而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环境,是西方所不具备的,是中国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应当充分研究材料,提升对材料的认识。
艺术家对画材的认知度不够,对材料所知甚少,将会在创作中遭遇麻烦与困惑。当年,中央美院接了天津战役壁画创作的项目,并作出了“馆在画在”的承诺,可刚起完稿后,底子就开始脱落。当时,时间紧急,拆了重画又无法完成项目,所有人都束手无策。后来,老师过去,发现所使用的日本颜料不是丙烯,所以不能用丙烯的方法,从而导致了错误,这完全是对材料的无知所造成。画家认识自己使用的材料,具有对材料的基本知识很重要,在平时的习作中因为材料不合适,可以重来,创作中就不一样了,可能绘制的出效果的好作品,最后因材料不好而毁,尤其是在很关键的创作项目时,对材料的认识显得尤其重要,因为一旦材料不合适,后果将不堪设想。材料的好坏更会对作品的保存和收藏产生重大影响,张元教授以自己曾修补的吴作人先生的绘画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当年保利从新加坡收藏了吴先生的作品,画的荷花池塘,很漂亮,回来后打开,发现上面一层白色,油画被氧化成粉末状了。他当时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就在于此作使用的材料很差,是煤黑,氧化很快,所以画作损坏严重。后来,张教授选用好的材料,修复了这张作品,现在这张作品市值千万。所以,本着对作品和藏家负责的态度,艺术家也应当对材料有所了解。
目前,中国艺术家不太关注材料,对材料认识较少,原因在于体制问题。按道理来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就应该开设语言本体研究的课程,在西方任何一所艺术类院校都有开设,任何一个艺术类学生都必须修这门课才能毕业。而现在中央美术学院这都是边缘学科,油画主体是写实语言。这个问题不容易解决,但是体制内不能解决问题,体制外可以解决,况且体制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永远不能解决。所以,只要我们自己努力,问题就一定能解决。1997年,张元教授从国外回来之后,接受了介绍西方新材料和运用的项目,潘世勋、庞涛、靳尚谊、詹建俊等先生都参与了,詹先生参加完后说:“过去看西方绘画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信息发达,图书馆、翻译界与西方同步,能获取到最新消息,只要我们有意识就能弥补体制缺陷,只要勇于尝试就有利于长足发展。在绘画材料尝试这方面,马利开发的水调油画色,对油画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其在本质上是丹培垃技术的延伸,解决了水油对抗的问题,大大提升了油画创作的速度。
另外,画材商应当发现材料的极大的可能性,研发更多的产品,以供艺术家选择。拿光油来说,如果在国外去商店买光油,店员会问:你干嘛用?因为光油在西方就有百多种产品,如果你说画面脏了,用光油来擦擦,那店员会问:你是用的丙烯、油彩、丹培垃还是别的方法?因为每一种材质都有对应的光油。针对不同的色调,亮色调、灰色调、暗色调,又有不同型号的光油。而颜料,西方有透明、半透明、半不透明、不透明等四个等级,而中国只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个等级。所有,中国的画材商们发展的空间极大,根据艺术家的需求,研发产品,为艺术家创作夯实基础,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
正如张元教授所说,材料学术讲堂应当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最后现场观众踊跃提问,张教授一一作答。交流主要针对颜料的具体问题,如丙烯与水粉的区别、水粉干后变色的原因、蛋液起稿的影响等,在一问一答中,观众们对于材料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讲座过程中张元老师推荐了《艺术材料的遐想——绘画应用的结与解》一书,还将讲座《好颜料才能创作出好作品》一文发给了现场听众,此文重点论述了在颜料色粉使用上遇到的困惑及其原因。张教授还介绍了本次画材学术讲堂第二场的主讲人伊维尔先生,他说:伊维尔研究弗莱芒画派,他是一位讲究科学,严谨的艺术家,很值得中国画家学习。让现场观众既可深入去了解教授本人对材料的研究,又对第二场伊维尔先生的讲座充满期待!
最后张元教授寄语现场学生们:中国美术的发展,希望在于你们年轻人,你们要创作出们多的作品!2013首届北京画材周学术讲堂第一讲也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