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寻找传统国画颜料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9-05 21:36:23 | 文章来源: 新浪

    传统中国画所用颜料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属于矿物颜料,如朱砂、赭石、石青、石绿、石黄、白粉、金粉、银粉等。除赭石等少数矿物颜料外,多数矿物颜料都具有渗化性差、不透明性、遮盖力强等特点。由于这类颜料源于矿物质,虽经千年亦可保持其鲜艳色彩。

    另一类属于植物颜料获现代工业生产的化学颜料,如花青、藤黄、胭脂、洋红等。植物颜料和化学颜料渗化性较好,透明度高。除藤黄等少数颜料外,大多没有遮盖能力。故一般不宜以色盖色。这正是中国画必须下笔准确,忌反复修改的原因。

    目前,书画店中所售的中国画颜料,从包装方式上也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手工制作的小纸盒包装的颜料片,质量较好,且加过胶,只要用水化开即可使用。另一种是颜料厂制作的铅管包装的颜料,挤出来即可使用,但质量不如片制颜料。初学绘画,多使用后一种。

    现将各种颜料之特点、用途简述如下:

    赭石:矿物类,但其质较轻清,半透明,可单独使用,也可调和其他颜料后使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颜料。在淡彩山水中,常作为山石、树干主色,也可用于画夕阳反照下的远山。在花鸟画中,常与墨(调和后成为赭墨)或与其他色料调和,或混合使用,多用于画枝、干、翎毛。在人物画中,常用于人物皮肤底色。调入花青或绿色可用于画远山、老叶子。赭石加藤黄为赭黄,用于深秋黄叶、秋景中的土坡、草间细路。草绿中加入赭石调成苍绿,用于秋天石坡、土径。

    朱膘:矿物类或人工合成。常与胭脂、洋红、藤黄调和使用。朱膘调墨可得厚重而偏亮的赭色。

    朱砂:矿物类,为天然汞化物,近代也有人工合成的朱砂,遮盖力强,一般是单独使用,且多用浓重之原色点秋天红叶、花,亭台栏杆。不宜与石青、石绿调和使用。实际上,所有矿物颜料,除胭脂外,一般都不宜与植物色相调和。

    石青:矿物类,遮盖力极强。在青绿山水中用于罩染突出部位的山石,是青绿山水之主色。在石青制作过程中,将石料研磨澄汰后,按其质地轻重,又可将石青分为头青、二青、三青、四青。一般山水画只用质地较轻的二青、三青,多用于点夹叶、醒点苔。因石青相对粗糙,染山石时,一般要分几次逐步上足色彩,待第一遍干后再着第二遍,忌在未干时反复涂抹。

    石绿:矿物类,遮盖力较强。澄汰后也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头绿质地较重,颜色较深,山水画中较少使用。二绿、三绿在淡彩、重彩山水画中使用较为广泛。石绿可与草绿(如花青加藤黄所调成的草绿)结合使用,此时需用套色法(或用草绿打底,待干后罩石绿;或先用石绿平涂,待干后再染草绿)。

    石黄:矿物类,在山水画中仅用于点秋景夹叶、秋景苔。画大片成熟的庄稼可先用赭石、藤黄染湿后再点石黄以示成熟。

    金粉:矿物类,除一般进口金粉外,还有佛赤泥金和青赤泥金,系用金箔研成,前者色正偏暖,后者发青偏冷。用于重彩山水画和工笔、人物、花鸟画,一般在勾线时方使用。

    银粉:矿物类,用途与金粉类同。

    白粉:矿物类或人工合成,有铅白、锌白、蛤粉等,铅管所装的又称锌钛白。不透明。画云、雪、瀑布、花鸟、人物等均需用之。锌钛白还可与花青、藤黄、赭石乃至墨等调和使用,但其度较难把握。如画杨树干即可调入绿色。

    花青:植物类或人工合成,半透明,可与藤黄、洋红、赭石、白粉等多种颜料调和,用途极为广泛,画山、石、草、木、云、水等均需用花青或其调和色。与藤黄调和,依据比例不同可调和各种绿色。青花调墨后称花青墨,其色为墨绿(螺青)。与曙红或胭脂调和后为紫色。

    藤黄:植物类,是藤本植物的树脂所制,有毒不能入口。铅管装藤黄有一定遮盖能力。在山水、花鸟、人物画中,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与其他许多颜料或墨(可调成橄榄绿)调和使用,用途广泛。与洋红、朱膘或胭脂可调出橙色,与赭石调和可成檀色。

    洋红:又称西洋红、曙红。植物类或人工合成,半透明,在花鸟画中,多单独或调和后,用于画花、红叶、蔬果,用途广泛。在山水画众多用于画亭台、屋顶、红叶等,在人物画众多用于面、唇、底饰等。

    胭脂:植物类,为胭脂花制品,半透明。在山水画中用于春天的桃花与秋天的红叶,在花鸟画中可用于画紫红色蔬果、翎毛、花、叶、芽苞,也有用其点花心、勾叶筋的。在人物画中,可用于画人物、棉布、衣饰、花卉配景等。胭脂与曙红、朱膘可调出各种红色系的色相。调入墨则成紫色,调入赭则成赭色胭脂。

    大红:与曙红色彩相近,略淡于曙红。用法与曙红类同。

    中国画讲究透亮,是颜料细腻精华所致,胶性适宜,能保证多裱不脱。

    1628年-1644年姜姓画家,为苏州城历史记载最悠久商铺第二,以精制国画颜料享誉盛名,几代传承,注重品质,精心维护:为弘扬国画艺术增添光彩。

    相传明末清初,姑苏有位姓姜的画家对国画颜料有极精湛研究,由他手工制出颜料,不仅色泽鲜艳且有纸色合一,经久不脱之妙。其子孙秉其制作衣钵,初为家庭式生产,致乾隆年间,在苏州

  阊门内都亭桥设立铺面,此画家是进士姜图香之后,因姜图香这一宗支的堂名为“思序堂”,该铺即以“姜思序堂”命名,又姜氏“进士第”原在苏州吴县前(即今古吴路),因此,在姜思序堂出售的颜料包装上,还盖有一方“原在苏城吴县前东进士第内”的图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