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侯一民两张历史画学术解析展”解析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8-16 13:39:49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一个艺术家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和标志。分析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可以研究历史,揭示时代,而一个艺术家的历史画则与时代的精神情怀和思潮的跌宕息息相关。

但是如何去分析一张作品,则是艺术学的重大问题。经典艺术史的一般作法是通过绘画呈现出对象和形象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意义有时是明显的,与画面的题目一致,如同侯一民先生的两幅主题性创作(《刘少奇与安源矿工》、《毛主席与安源矿工》);有时是隐喻的,如同侯一民先生这两幅历史画中的每一个形象的塑造构成,从色彩到笔法,从具体的每一件用具到整幅画的构图,无处不有意味,无处不在象征。

侯一民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代艺术家的代表,又是新、旧中国巨大变化的参与者、见证者、观察者和奉献者,所以,近年来学术界开始对其作品的历史和社会意义进行研究,而这次展览是以“中国现代艺术档案(CMAA)• 侯一民档案”作为起始,数个学术单位(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馆)合作,在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的支持下,通过对侯一民两幅历史画的学术解析和展示,将作者的创作观念和具体技法作为图像与视觉研究的当代艺术学样本。

这个展览的空间布置,主要是展现侯一民先生的两幅历史画《刘少奇与安源矿工》和《毛主席与安源矿工》。以两幅历史画创作为中心,素描稿与其并列存放,并展示与主题创作相关的草图、习作、写生和研究材料。在三年来侯一民档案的调查研究中,沿着侯先生的作品完成线索及产生背景,仔细核对他每次深入生活的时间、地点、当时工作的条件、状态,以及相关活动的文献根据(通讯、介绍信、工作证、收集的材料、当时的工作照片等),同时探寻侯先生当年深入煤矿时的状态,通过对煤矿有关的各种环境、工具、人物、气氛、劳动状态以及个人心情的形象表达的研究,甚至是对在矿井内部行走和采掘的特殊气氛的体验,亲临井下的特殊艰苦和困难的心理影响的了解,从而为一个艺术品的产生营造出一个整体。这次展览将把矿山的一些器具和工具作为装置放入展厅。它们与速写一起,成为解析两幅历史画的依据。在这里,它们都不再是一个个简单的物,而是一个事件和一种深切的感受所形成的痕迹与记录。

为了充分实现这种显现痕迹和记录,展览和画册中还将对一些细节做放大处理,从而揭示侯一民先生的这两幅历史画所具有的两个特殊贡献。第一,如何将造型超越具体的细节描绘,而成为一种视觉的力量。这个方面,一是通过人物造型来加以呈现,另一个则通过整体构图的修改来实现。(比如画矿工,画的是一个整体的“造型”,而不再是具体的言谈、动作、面貌)。第二,侯一民先生对历史画的解释性贡献,即历史画既是当时历史事件的呈现,又应该是让现代人看得懂、能感动的历史画。这一点是通过将历史人物进行时代性转换,从而完成作品对观众的影响。(比如刘少奇的青年形象并不为大家所熟悉,侯先生就利用大家熟悉的刘少奇形象将之年轻化。)

侯一民先生对自己的创作生平,有着深刻的自觉,他亲自为展览编制了一个图文并茂的《自叙》,展现自己在各时期从事的各方面创作成果,使其艺术渊源、历程、变化获得一种丰富的支撑。自叙直追怀素,大有“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之慨。先是展现陈小溪、徐悲鸿、吴作人、马克西莫夫等师辈对他的影响,接着展示他自己的人生和艺术创作的过程,从中能够看出侯一民先生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他所展现出的艺术风格,既是历史脉络中的成果,又有其独到的个人贡献。同时这又是展览学术分析工作的组成部分,标示出两次主题创作历史画在他的创作年表中的位置,通过对其所进行的社会活动、艺术调查、教学工作、艺术创作的全面了解,让学界和观众了解一个艺术家整体的贡献,同时也加深对这两幅历史画在艺术家整体艺术创作中的份量和位置。

对侯一民先生的艺术展现如果仅止于此,还并不足以令人清晰和印象深刻,因此展览将侯先生为这两幅历史画准备的20幅素描精品集中展示,以达到从“观看”上直观地呈现侯一民艺术创作原则——“深入生活,在深刻的感动中完成创作”,印证侯一民先生如何通过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实际生活的深切体验,而完成的一种独特的创作道路,使得两幅历史画再度显现出与生活和现实强烈的感情和深刻、密切的关联。事实上,建国之后,这一代艺术家遵循现实主义道路,几乎都实践“深入生活”这个方向,逐步把中国的美术学院教育改造成符合这个方向的教学制度。作为曾经主持过中央美术学院全校工作的第一副院长,侯一民先生既是设计者、推进者,又是领路人。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关键是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有多远、显现得有多精彩、激情又是如何在笔下呈现得深刻而辉煌。当谭平教授在参与策划的时候,反复强调一句话:“我刚从柏林归来,再一次参观了珂勒惠支博物馆,侯先生的这批素描比之毫无逊色,似有过之。”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也与侯先生多方面的人文修养(包括早年的国画教育、对古代美术的理解、对民间美术的深刻了解等)相联系。在“侯一民档案”中所做的相关研究,虽然未必能在这次展览中全部呈现,但却在学术上为确认侯一民先生的这些贡献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完成了必要的准备。

这次展览希望为学界重新定位侯一民先生作为新中国美术史第一代最重要的艺术家的地位提供学术数据和档案。一个时代的历史不会由当时人自己书写;但是一份数据和档案将是未来的中国艺术历史的史料与证据。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