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艺术中国沙龙:艾敬对话策展人吕澎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1-12 13:18:54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改造历史”需要“自由”“有风格”“丰富性”的艺术家

2010 年 5 月 13 日下午 16 ∶ 00,由艺术中国策划的“艾敬对话吕澎”在“改造历史”2000—2009 年的中国新艺术展览现场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对话一开始从时间概念、艺术史背景 , 艺术现象等各个角度讨论“改造历史”的含义。在深入探讨当代艺术和市场经济 之间的关系时 , 吕澎认为“不能简单地拒绝资本和市场 , 而是要看怎样才能真正地推动艺术本身 , 需要理性和充满智慧寻求解决问 题的方案而不是简单地拒绝。”

怎么样的艺术家才值得进入历史呢 ? 面对这个犀利的问题。策展人吕澎有自己的看法 , 他认为“艺术家首先要‘自由’要有‘风 格’, 并且具备‘丰富性’, 那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 就会显得非常重要。” 而这个标准对坐在吕澎对面的艾敬来说恰恰是适用的。艾敬从中国最出色民谣女歌手到中国当代艺术跨界的先锋人物, 游走于不同的艺术领域中,以观念性的语言持续着对现代生活和内心经验的表达。艺术在音符、颜色、各种载体间转换自如 . 这 样的“自由”需要艺术家本身过人的才华和天赋。

艾敬本次参展的装置作品《生命之树》构思精巧 , 造型简约却不简单。不管是材料和空间的利用、主题的选择 , 都风格明确、 含义深远 , 显示了艾敬作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对于视觉艺术语言的把握和张力。

在谈到作品被收藏的情况时 , 艾敬表示《生命之树》创作动机非常纯粹 , 没有顾及到私人收藏家。该作品很可能适合艺术机构 和有相对大空间的学术机构收藏。

艾敬说:《生命之树》探讨大自然法则,生命的还原方式,提示着那些忽略,呼吁对环境的保护。因为地球就在我们脚下, 我们需要在有生命的树下生息。

主持人问到艾敬未来的创作 ,艾敬回答,自己目前还处于“有意识创作”,作品往往承载着社会意义和责任的思考 ,希望有 一天可以去到一个“无意识创作 ”的自然状态 , 可以信手拈来,随意而为地随性而做。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