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人物特写:冷军——时间积累的极端之美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25 17:21:51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冷军是中国油画界的异数——并非八大美院的名门出身,也不居住在北京这个文化中心,而且也很少举办个人展览——直到今年10月,他才第一次在北京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举办在京的首次个人展览。

像如今活跃的大多数艺术家,冷军在高考中未能考入知名美院,最后是在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接受的大学美术教育,除了跟随老师学习,他更多时间是通过自学饥渴地吸收一切艺术营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写实油画作品,如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等,冷军也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开始尝试写实、抽象等不同的画风,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对写实艺术更有感觉,从此一路走下来。从最初的《大柿子》等静物写生,到1999年凭借《五角星》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成为当代最受瞩目的油画家之一,也为写实绘画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因为对物象刻画入微,以致当时有艺术界人士怀疑他是借助精密仪器从事创作,冷军不得不一次次解释这完全出自个人的眼睛和用笔,这种“肉眼的真实”是任何仪器都无法达到的。

把油画的表现力推向极致

冷军把陈旧的螺丝、破旧的水管、冷寂的水泥等现代工业报废的零件、废料等这些带入中国当代绘画中,隐含着他对于当代文明的反思。在创作这些观念性绘画作品时,冷军往往先制作出实物,再将它们用超写实的技法画出来,他认为这种转让最终以绘画的形式呈现,是因为自己还是相信绘画可以最好的呈现自己的观念。

虽然他的《世纪风景》系列作品隐含着反思二十世纪文明的哲学思考,1998年到2002年,冷军还曾尝试将处理过的锈铁皮腐蚀在宣纸上以及借用复印机进行创作,不过但是冷军并不想把绘画作为直接传达思想观念的工具,他说自己不是思想家、公共知识分子,而是手艺人、画家,最后还是要回到绘画本身,“我做这些作品一定要有恰如其分的内涵,一定要艺术化,不能表面,不能看上去很像当代艺术,实际却视觉上不够丰富,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因此他各位重视作品的视觉性,希望能像委拉释贵支、吴昌硕、黄宾虹等一样,认认真真的绘画,沉淀下一些真正“能够让人停下来欣赏的画”。

虽然以“超写实”知名,但冷军却说自己其实是个感性的人,所谓超写实主义其实是反绘画的,是靠机械的方法用镜头、放大镜来作画,而他一直是用眼睛、画笔来画画的。比如这次在北京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展出的《肖像之相——小唐》、《肖像之相——小姜》等作品,都是通过长时间面的模特写生、观照,描绘青春少女的神情身姿,他以极细致的线条勾勒出来的秀发黢黑而浓密,画中人嘴唇上自然的红色与脸部肤色都纤维毕现,衣服的一点点褶皱都异常清晰,而整体有具有特别的神采,真正达到了“细腻而不腻,逼真而非真”的大师水准。

这次在北京展览的作品尺幅多不大,在冷军看来,现如今艺术家们的画越画越大、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多、制作的周期越来越短、消耗材料的速度越来越快,而观众能观看的时间和内容却越来越少。人类在高速创造信息、生产知识的时候,逐渐淡化了自我的体验。在这个意义上,冷军说自己宁愿回到传统,“艺术创作并不是发明竞赛,艺术和人类心灵中那些永恒的本质息息相关,不能为了创造而创造,如果摒弃的都是传统的人类文化遗产中有价值的经典的东西,一味追求新奇、特异,这样的创造是没有生命的!”

谈到此次的展览,此前基本只参加美术馆级别展览的冷军老师,之所以将自己多年以来首次北京个展放在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举办,也正是基于价值观的相互认同——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成立伊始,董事长沈桂林就决定以当代主流画坛经典的艺术家和经典艺术作品为合作对象,这种经典是市场、学术、专家、观众同时认可的标准。基于这样相同的价值认同,而且看到美丽道艺术中心的展陈空间、设施上也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一些国内美术馆的水准,冷军欣然决定将自己在北京的第一次重要亮相托付给美丽道,用作品自己在北京的朋友以及公众进行一次精神交流。

在写生中训练绘画的感觉

在超写实作品之外,近年来他还创作了一批描绘画家们在画室创作的场景写生作品,冷军说从九十年代开始他一直在从事超写实绘画的创作,一画就是几个月。超写实绘画中的技法基本都是在一种重复“制作”的过程中进行,慢慢地“制作”久了,就会把绘画本身的“画意”在无意间丢掉,这样很容易让人的绘画感觉变的迟钝起来。因此他平时会有意变换一些手法或画种来进行调剂,写生也算其中一种。

有一次他和画友去外面画风景,当时我没有找到好的角度,突然回头,看他们几个坐在一起画画的样子蛮入画的:他们在画风景,而他们与风景之间又是一个很有趣的场景,那如果把他们作画的场景画出来也挺有意思的,当时完全是抱着一种玩儿的心态画的。开始他只是把场景写生只是作为一种调节剂,不料这个过程中真出了一批好作品,常年这样保持下来,一画就是很多年,积累了大概50多件作品。其中不少都是描绘他和郭润文、刘昕、朱晓果等画家朋友一起在武汉画室创作的场景。

对他而言,超写实绘画的绘制过程非常的漫长,而漫长的绘制反而会对“绘画”这个东西越来越迟钝,为了保持良好的绘画状态必须“画”起来、“快”起来,因此我一直将我的写生称为“磨刀”,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这样高难度的写生可以调动他的作画激情,保持感觉,为超写实绘画提供精神动力。而且每年春节期间能和几位朋友在一起画一些这样的作品也让他觉得非常愉快,每年的这个时候大量的朋友进进出出特别热闹,成了汉口一景。“这样的聚会和古代的文人们在一起“琴棋书画、吟诗赋对”很像,可以看着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娱乐了,呵!画出了作品,保持了绘画的感觉,又交流了感情,每次都是不舍的结束。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