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师生作品选》前言

时间:2012-06-21 16:05:36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

或间接,或直接,学习中总有师承。师比生先有经验,经验得失是后学者的借鉴,后学者避免了前人的歧途,跑得更快,青出于蓝。

我亦从过不少教师,从老师学技,学艺,当然也感谢授技的老师。但艺术中的“技”无定规,技永远随着感受之异而变异。若师只以定规之技授徒,陈陈相因,易流于宗派与程序,束缚了后学者的发展;我更铭感启发我在艺海中识别航向的老师。青年时代,我曾对某些局限于传技的教师感到不满,崇敬善于启发艺术感受的吴大羽老师,吴老师却说:“贼(害)人者常是师,信人亦足以自误。”我想,学艺中的叛逆性确是难能可贵的积极因素。

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创作经验,每过一段时期重读我崇拜的古今中外大师们的作品,便总有新的体会。但更重要的收获,是逐渐发现他们的失足处,只有发现了其失足处,才感到真正跟上其步伐,更了解其探索的方向与甘苦。从盲目崇拜到“叛逆”,是不寻常的艰巨之路,我歌颂认真钻研,有胆有识的“叛徒”。

我当了几十年美术教师,美术教师最易误人子弟,敏慧活泼的学生偏偏碰上迟钝顽固的教师,这在美术教学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教师是我的职业,我总怕误人子弟,我就不愿自己的孩子学画,永远铭记鲁迅的沉痛教导:“儿子无才能,找些小事情做做,千万不可当空头文学家和美术家。”我教学凭两种资本:一是介绍前人的经验得失;二是着力于启发。每次就同学们的感受作出恰当的启发后,聪明的年轻人在实践中往往作出出乎我意料的艺术效果;我积累各次优秀的实例作为下一班的教材,其实是年轻人教年轻人,我是受益者。

每一届学生中,总有几个尖子,教师对尖子学生寄于厚望,盼他们日后成为出色的画家。然而几十年岁月流逝了,尖子与非尖子学生一样大都默默无闻,被生活、遭遇及环境等各式各样的磨难销蚀了,只剩下勉强存活的躯体。他们偶或见到老师,诉说衷肠,回忆当年美丽的艺术之梦,徒增感叹。园丁苦,谁不为自己数十年徒劳的耕耘而感伤,但终于又见到当年浇灌过的有些幼苗竟成了果木,真是莫大的欣慰,园丁又做起了美梦。

苦,苦学,苦练,这个集子里的同学们都是在苦涩的道路上成长,同属一条藤上的苦瓜。他们着根于污泥中,依靠土壤、水与肥,渐渐伸直干枝,熬过风霜,晚秋季节吐春蕾,但都已年近半百了。他们都下过扎实功夫,痛恶拔苗助长,踏踏实实走各自的路,明白自己的份量,我行我素地安于苦行脚的艺术旅程。

在艺术中,在教学中,我坚决走中西杂交的路。这些同学原都是西洋画系的,我教过他们的是素描和油画,我在西画教学中掺杂中国传统绘画的因素,我总想藉西方的解剖刀来剖析中国的传统,想用传统的综合观来概括西方的繁琐铺陈。无论用油画、墨彩或别的任何工具,年轻的一代对中西融汇问题比我理解得更深刻,他们的成就或将或已经超出老师了。我属于摸石头过河的一代,他们属于建桥的一代了。

这集作品选缘起于一九九一年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师生联展。在筹划联展时,有人认为这是吴派画展,事实上我们无派;有人提出吴门画展,我更无门,我那小小的家门,仅容得三两个来客。“新旧之际无怨颂,唯真与伪为大敌。”我只希望参展者都有各自认真的追求,不囿于师承,不屈于风尚,展出具真情实感的作品来。至于展览会的名称名为师生展也可,叛徒展也可,青蓝(青出于蓝)展也可。

节选自《吴冠中师生作品选》,今日中国出版社,1991年4月。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