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美术家的民生视角

时间:2012-04-28 09:08:12 | 来源:检察日报

展览>

从美术家的角度关注民生问题,是冯远的“特色”。

在中国美院当副院长,他积极推动社会需要的新学科建设;在文化部当司长,他倡议组织20世纪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在中国美术馆当馆长,他主办了“农民·农民”等大型画展;在中国文联当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他筹备着中华五千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兼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他发起组织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和清华美院教师成果展。他的理想是为社会多做些事。

让美术作品承载文化的血脉

2009年9月22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厅,“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为“向祖国汇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免费向公众开放。冯远是这次美术创作工程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这次展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观众,被誉为“是以美术作品表现‘复兴之路’”。

说起举办这个展览的初衷,冯远告诉记者:“研读了中国美术史后,我有一个遗憾,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有大量的山水花鸟画的精品,但是缺少表现中国历史、彰显人物精神的有分量的美术作品。”经过反复调研,他提出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建议,得到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的支持。重大历史题材的时间跨度从“鸦片战争”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业界权威人士评价道:针对目前国内美术创作领域存在的一些急功近利、媚俗倾向等不良现象,这个历时5年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严格的艺术标准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树立了当代艺术创作的价值标准和品格追求,开拓了我国当代主流美术创作的新局面,对于引导当代美术创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性作用。”

2011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冯远又向大会提出了“关于立项并启动‘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提案。

“在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文明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血脉中,成为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在冯远看来,启动“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既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艺术创作“助人伦,成教化”,又能鼓舞人,感染人,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构建和谐文化,一举多得。

冯远自豪地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由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主办,已于2012年1月正式启动。该工程将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

让高雅艺术与大众零距离

“美术馆不能像个衙门,应成为集大众文化休闲、娱乐、审美、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的国家级殿堂。”这是冯远始终坚持的原则。他曾建议举办“国际美术双年展”,旨在把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吸引过来展出,实现高雅艺术与大众零距离。

作为“双年展”的策划委员之一,冯远谈及北京国际双年展时,言语间充满自豪:“‘双年展’是国际间流行的一种美术作品的展览制度与模式。以其跨国界的广泛效应和两年一届的持续影响力,成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窗口和展示世界各国文化实力与艺术特色的平台,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国际文化形象与国际文化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举办我们国家自己的‘双年展’,既是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文化发展战略使然。”

在冯远等人的精心组织与策划下,目前,北京双年展已引起世界艺术界的广泛参与和关注。据了解,北京双年展已在2003年、2005年、2008和2010年相继举办。七年间,参展国从45个增至85个,参展艺术家累计2000余人。意大利文化中心主席桑福曾激动地预言:“如果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艺术趋势会发生一次新的、革命性运动的话,那必定是在中国。”

推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设计”

有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创造的营业收入逐年递增,所占GDP比例也越来越大。

冯远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发展序列中,在城市化进程中,现代设计已经日益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设计产业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具备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

然而,在中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背景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嗅觉灵敏的国际设计公司和设计师纷纷来华抢滩。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近年来已有很多来自香港、台湾和国外的设计公司挂牌营业。

“我们必须清醒地分析国际设计公司进入中国的利弊,考虑自身发展的道路和应变对策。”冯远通过对当前中国设计产业的分析,梳理出五大制约因素:中国设计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规模小,缺少影响力;设计消费市场有待培育、指导和激活;设计业专业化程度低,优秀设计人才匮乏;相当多的设计专业人员缺乏市场开拓经验与相关知识能力;我国一直没有专门权威的国家级专业协会组织。

冯远认为,中国作为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要有与其身份和实力相适应的设计力量,要拥有一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设计师队伍和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积极推动产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发展,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为此,他建议政府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早日实现建设中国(艺术)设计师协会。在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建立类似其他文艺门类的专业社会组织,发挥“服务、联络、协调、监督”功能,为设计专业和消费者服务,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