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陶艺与陶艺教育

时间:2011-11-04 16:20:50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

日本国杂志编辑笹山央先生,邀请我介绍有关景德镇现代陶艺。为了中日两国间友谊和陶艺交流,我非常乐意为日本同行介绍我对现代陶艺的看法、活动及教学情况。

中国传统陶艺源远流长,从六七千年前简洁、大方的各种彩陶至秦汉气势磅礴的大小兵马俑和极具生活情趣的说书俑,一直到唐宋以后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的神奇釉彩,无不为世人所叹服。

综观这些先民作品,从造型上看,一是以实用为主的轮制器皿,二是不规则的以墓葬为目的的雕塑造型。从材质上看,一是泥土质地的发挥,二是火与釉相结合所产生的神秘釉彩。从艺术效果上看,汉以前的作品浑厚、质朴、纯真、大方、自然天成;唐以后的作品华贵、飘逸、洒脱;到了明清以后,由于各种釉上彩绘的出现,加以宫廷艺术的介入,从此造型和彩绘开始分离,有的继续坚持民间艺术特色,有的则走向了异常堆砌、繁琐、无生命力的工匠道路,以工代艺,淡化了传统陶艺的原有生命力,至于那些传统陶瓷雕塑品,其内容基本上属于佛教题材、佛教人物,一直延续至今。

由于中国传统陶艺历史如此悠久,产品之丰富、技艺之高超、材质和表现方法之多样,影响甚为深远,加以多年的闭关自守,因此至今处于压倒地位的大量陶瓷仍是仿古陶艺和工艺品。这一点越是老产区越是难以摆脱传统的约束。但是,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经高等艺术院校培养的造型艺术人员,用现代意识和新的文化观参与陶艺活动,现代陶艺才开始萌芽。在传统保守势力的重压下,现代陶艺被斥之为叛逆、奇形怪状;加以在经济水平和文化层次极为低下的情况下,扩展、宣传就难以办到。因而不被外人所知,也就不难理解了。

现在我就编辑先生给我提出的问题一一加以阐述。

问:你们认为什么叫现代陶瓷艺术?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答:20世纪飞速发展的工业,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个性释放、竞争加剧、机械产品充斥市场等等。工业化的结果,一方面为人们带来现代化的生活,但同时又迫使人们远离大自然,远离故土,失去人情味。于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追求在急剧改变着;回归、复旧、寻根应运而生,成为当今的审美潮流。现代陶艺就是在这种背景中萌生、发展、成熟的。

陶艺的发展,本属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现代工业化的结果,改变了这一格局,自从有了既有一定的科技头脑,又受过正规艺术修养、艺术技巧训练的文化人的参与,情况就开始发生了变化。他们一方面不满足于大量工业化、规范化的陶瓷产品,另一方面也不愿意受传统意识的约束,力图抛弃纯功能的要求,既不以经济为目标,又不以宗教题材为内容,而力求用新的观念、新的思维,用自我意识来观察、体验、表现现代人的生活、情感、审美、意趣、理想和追求。不管这种观念明确不明确,它总是有意无意地支配着陶艺家采取新的艺术形式和目标,以求打破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固有形式和表现方法,使其更适应现代人心理和审美需要。目前来看,他们大多追求不规则的造型,追求自然天成、质朴的路子,体现着简洁、明快、夸张的现代情调。同时值得提出的是陶土这种材质特性的发挥,以及火焰作用于釉色所产生的无穷莫测的肌理效果,也是现代陶艺所特别看重的,如充分体现黏土可塑性、柔软性、泥土气的写意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以及组合成型等,而哑光釉的肌理效果和残缺肌理的运用,也是现代陶艺追求的主流。

 


概括起来说,陶艺就是借助于黏性的陶土、瓷土和釉料,运用手工特质所塑造的型,经高温烧成后所形成的内在精神和特殊艺术效果。现代陶艺就是用现代人的新观念、新思维,所形成的现代艺术观,运用手艺特质又适当采用现代科技,所表现出的现代人的心理特质和审美情趣的陶艺形象。现在,东西方陶艺家,都力求将现代陶艺视为一种特殊表达媒体,而跻身于纯艺术之林,它既不同于传统陶艺,又不同于工艺品。目前主要有两种追求:一是重泥料的组合、釉色肌理的发挥和工艺制作技术,而不重造型,这样很难立于纯艺术之林;另一种便是重造型,而不重材质、釉色、肌理、工艺技术和火焰的运用发挥,也难以表达现代陶艺这一特殊语言。

现代陶艺应属于造型艺术范畴中的火焰艺术,它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科学是手段,艺术是目的,不能以科技成果代替艺术成果。因此,不管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不管是抽象的、半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它总离不开型。型就是它的重要语言,型就是表达陶艺家的观念、思想、情感、个性的重要手段。同时有型还并不等于就是艺术,只有艺术效果的型才算得上艺术,材质、肌理、工艺、火焰的运用,既要服从造型的需要,又要表现自身的美,两者相辅相成,才可能成为现代陶艺而立于纯艺术之林。

问:中国陶瓷艺术具有悠久历史,那么现代的陶艺家在进行创作中是怎样表现其时代性的?尤其是年轻人。

答:传统有过时的东西,也有现代的因子。传统可以成为沉重的包袱,人们也可以在传统这个巨人肩上更上一层楼。过去的成就毕竟成为过去,现代人应该创造符合今天我们时代特性的陶艺。因此,尽管中国传统陶艺有着悠久历史,基础深厚,但受过正规艺术院校培养、有着正确理论指导、有志于现代陶艺事业的学人,他们分得清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他们首先要全身心地把自己投入到人类精神和文化的创作之中,关注人生,热爱大自然,不断地把自身对自然和生命的感受转换成陶艺的语言表达,并注进人类和大自然的奥秘之中。同时当一个学科发展到十分完整和尽善尽美时,必须要跨越、超脱本专业的知识领域,才能不断领悟和突破它的固有形式。因此对不同现代艺术流派,不同艺术种类要跨门类、跨学科地互相沟通、观摩、学习、研究、交流。长此以往,现代性、时代感也就孕育其中了。

正因为中国陶艺历史悠久,大多数年轻人并不了解,也可能只看到清末走下坡路的历程,而看不到更有朝气、更具现代感的远古历程。因此,一旦改革开放的门打开,西方的各种思潮、各种艺术流派一起吹过来时,有些年轻人便不知所措地一味盲从,认为陶艺应属全球性的语言,不必强调民族性,甚至提出否定传统,追求洋味十足。也有的年轻人,自身的本土意识和民族艺术素质较好,经过向西方艺术的吸取,也产生了一些新面孔的作品。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影响、互相吸取和交流是有益的,但不能互相模仿、互相代替。西方艺术过去的写实主义,影响了东方艺术;东方艺术的神秘主义、装饰风格也影响了西方。毕加索就说过:是非洲的木雕和东方的艺术启迪了他的艺术创造和追求,从而促进了整个西方艺术各种流派的出现。因此说抽象艺术是源于东方而不是源于西方。可惜的是西方艺术家并不理解和学到东方艺术的神秘内涵和艺术真谛,只是学了一点表面皮毛而已。东方艺术的神秘内涵和形式美,其艺术魅力历几千年不衰,余味无穷。而有些西方艺术,只求一时的快感和表面效果,就像商业广告一样一般风就消失了。因此说东方人何苦自卑和看不起自己的老祖宗呢。

 


现代艺术不仅要有全球的共性,更应是向个性发展的艺术——个人风格、地方风格、民族风格。交流是为取长补短,是为了更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民族性、特长和优势,而不是使东西方文化都成一个面孔。

问:你们与外国专家如何进行交流?其活动内容是什么?

答:一般来说这种交流是很少的,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几次。一是日本友人加藤唐九郎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在景德镇所开的座谈会。我深深地懂得、理解和赞同他的陶艺观和审美观。二是80年代美国华人陶艺家李茂宗和美国陶艺家来景德镇参观,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华君武先生介绍给我。李先生告诉我,他带了个人和美国陶艺家的幻灯,表示愿和我们交流、座谈。我觉得李先生虽身居美国,作品既有现代感,又带有东方艺术的浓厚韵味。由于他是联合国计划署陶艺顾问,他来中国的旅差费可以由联合国负责,于是我们决定第二年请李先生来我院讲学,带一个雕塑专业班半个月。有时他也表演给大家看。三是1988年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举办的“中华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研讨会”及展览,有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及中国台湾、香港的华人陶艺家参加。会议要求与会者每人带一篇论文、一篇讲演稿、5件作品参展。会议除每人都可发表演讲,放自带幻灯外,还组织参观陶艺作坊,集体手制陶艺与特别邀请三位陶艺家到香港理工大学陶瓷系进行交流表演(其中有我的盘条陶艺表演),同时还出版一本参展陶艺画册。

这次会议,最可取的是,论文、讲演、研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一个题目,各抒己见,各自发挥,参展的陶艺作品没有任何制约的要求。这样,陶艺家就可将自己地区、个人最具特色、最具优势、最具陶艺语言的作品拿出来,可想而知,也就更具交流价值。

以上这些活动,无疑给我们提高了认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陶艺家的生活。

问:请介绍贵院的简单历史、教育系统、教职员人数、学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及他们毕业后的情况(主要从事哪种工作),在校专业生主要学习些什么课程?研究生呢?

答:景德镇陶瓷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直属中国轻工业部领导的综合性陶瓷技艺高等学校。学院下设四个系和一个基础课部,共九个专业。即,陶瓷工程系——硅酸盐工程专业、热能工程专业、陶瓷原料矿物工程专业;陶瓷机械系——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及制备专业;陶瓷美术系——陶瓷美术设计专业、陶瓷雕塑专业、工业造型设计专业;企业管理系——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同时还举办各种类型的进修班和培训班。各专业面向全国进行招生和分配。主要分配在各地陶瓷教育、科研、生产、外贸等部门。每年毕业生二百余人,美术系三十人左右。每年除招收本科专科学生外,还招收陶瓷美术、陶瓷工程等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现有在校学生近一千三百人,教职工六百余人。

在校专业生主要学习课程,以美术系雕塑专业为例,主要有素描、泥塑、制作。素描以人体写生为基础;泥塑以人体、动物为主;制作则不但包括人物、动物,还包括自然界见得到见不到的一切都可作为表现的对象。凡是创作一般都要求使用陶土或瓷土,制作并烧成。其次还有图案、色彩、陶瓷造型(指器皿设计)、工艺学、美术史、陶瓷史等。

研究生则与本科生有所不同,他们的课程安排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首先订一个研究课题。根据课题和个人不同素质的需要有选择地安排课程。一般着重研究和创意,大大消弱美术基础和专业基础的练习。在方法上以自学为主,教师随时辅导。在条件上比本科生优越。由于目前的国情需要,美术系本科生的基本训练是以造型能力、艺术修养的培养为主,陶瓷工艺为次。这样的学生社会适应性强,既可以从事陶艺创作、产业陶艺设计、陶瓷行业管理,也可以从事其他美术创作、美术设计工作。

 


问:目前,陶艺家(除了贵院专家之外,还包括在工厂、研究所活跃的专家)在创作中有什么苦恼?又有什么希望?将来,想要创作些什么样的陶瓷艺术?

答:目前中国陶艺家,还没有完全靠陶艺作品推向市场来维持生计(中国还不存在这样的市场),他们多是在国营事业、企业单位或集体所有制单位靠工资生活。由于中国经济水平较低下,一般仿古瓷都是销往国外,在国内市场能够销售的陶艺,只有能够大量生产的价格很低的复制品才有市场。因此,不管在哪一部门的陶艺家,他主要考虑的是要为生产而创作、设计。要有大量生产,一要客观地考虑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审美要求。二要适应现存的生产流程。三要价格适中。这些都是要求陶艺家的主观意识要符合客观现实。但是,另一些陶艺家他们不甘心长期处于这种被动地位。他们希望把自己的主观愿望,更多的个人爱好和追求,通过作品释放出来,而无须考虑复制和别人喜不喜欢。于是便出现了风格各异的现代意识很浓的原作陶艺。

目前,这种原作陶艺,尤其是较有现代感的原作陶艺,多出于高等艺术院校,因为他们毕竟是学术单位。至于一些研究所、工厂由于都要考虑经济效益,又难以被别人所接受和理解,能坚持从事现代原作陶艺创作的就很少。至于我们学校,由于是唯一的全国陶瓷专业综合性学校,教师们在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多从事现代陶艺的创作。其作品的命运,也就是参加一些国内外展览而已。

中国陶艺家还面临的一个情况是,他们都没有自己的陶艺制作和烧成的起码设备,只有求助于公家的大型设备。这样的结果是,艺术追求受设备的制约,要适应设备和烧成的要求,而不是设备和烧成服从于自己的艺术追求。现在,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艺术上允许百花齐放,允许个体小作坊的存在,销售上允许出售属于自己的作品等,这些无疑将会促进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但只有在国家经济、文化素质具有相当高度的情况下,有千万个属于小型不同风格的陶艺作坊的存在,中国的现代陶艺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任何造型艺术,都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首先是从材料开始的。陶瓷的个性十分鲜明,泥土的柔软性、可塑性,使之产生与其相应的多样形式;釉色作用于火焰后使之十分神秘。陶瓷这种材料一经烧成,它的硬度和永不变质的特性,又是任何其他材质所无法相比的。目前,陶艺作为一种装饰,多属于室内陈设,很少推广到室外。从中国北京北海公园的“九龙壁”和中国古建筑屋顶上的陶瓷装饰品来看,五百年后,还好象是现在烧出来的,可见这种材质是能经得起千百年风风雨雨考验的。我目前正在研究和创作的正是与园林、建筑相结合的1.5米至2米左右的较大型陶艺,希望将其推广开来。愿中日两国陶艺家共同携起手来互相交流,为东方的现代陶艺攀登高峰而奋斗。

(1990年2月6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