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宏巨制 意象清新——《新富春山居图》观后

时间:2011-09-05 10:49:22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

刘龙庭

由著名画家宋雨桂主笔、台湾著名画家江明贤合作、著名画家王明明收笔创作的《新富春山居图》,是一幅纵60厘米,横6600厘米的山水画长卷,纸本设色,意在表现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富春江流域的崭新面貌,表现沿江两岸的绮丽风光,城市建设与环境治理,舟车桥梁、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方方面面的丰富内容和繁荣景象,从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的优越性。在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以及浙江省富阳、建德、桐庐、杭州等县市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下,画家们满怀激情,经过多次赴当地现场采风写生体验生活,返京后又昼夜奋战,通力合作,终于完成了这件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画力作。那么,与元代流传下来已经历了600多年沧桑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相比,《新富春山居图》新在哪里呢?本文初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曰意境新。

中国的山水画之所以区别于西方的风景画,在艺术观念、观察方法、表现手段、画面样式等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历代优秀的山水画家,特别讲究画的意境,所谓“画有尽而意无穷”,它包含着画家的人生观、自然观、性格学养,以及作画时的环境心情等等,这与西方画家对景写生(或对景创作)是有很多不同的。在“天人合一”哲学观主导之下,山水画是历代画家与宇宙山川感情交流的产物。以元代画家为例,由于蒙古贵族的集权统治,广大汉族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严重的压抑与排斥,精神极其消沉苦闷,在这种社会氛围之下,自东汉严光、晋代陶渊明以来向往山林、远离尘嚣的隐逸思想成为当时十分普通的社会现象,即使像赵孟頫那样受到元朝政府利用与优待的画家也不例外。“致君择物已无由,梦想田园霅水头”的诗句便是写照。这种隐逸思想,不但体现在画作与诗文之中,而且也是元代山水画空前发达,并且占据文人画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黄公望是赵孟頫的入室弟子,他不但继承赵的画法,更继承其艺术思想,其本人的人生仕途经历尤其坎坷,直至牢狱之灾。他在创作《富春山居图》时已届耄耋之年,虽然在艺术上已臻炉火纯青之境,但在人生道路上却是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了。我们从他的山居图中,既可领略到天高水阔、山川秀美、怡适静谧的艺术情调,同时又感到丝丝的清寂与冷寞、悲凉而无奈的出世况味。

回过头来看《新富春山居图》,画家们在新时代的处境地位与黄公望等已不可同日而语,古代山水画中司空见惯的凄凉空寂的情调已为之一扫,展现在画面上的是新时期富春江上山川风物的无限生机、朝气蓬勃、蒸蒸日上,是中华大地秀美山河、壮丽图景,使人看了豪情倍增,欢欣鼓舞,不仅想起毛主席“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诗句,你能说《新富春山居图》的意境不新吗?

二曰内容新。

在黄公望笔下的山居图中,主要表现公元14世纪我国江南的山光水色,林木房舍,舟桥之上偶见一二个点景人物;天高水阔、空气澄明、安宁静谧,是当时画家文人们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其主旨在于描绘山川林木的精神气质,而不在于具体的某山某水,这就给予笔墨挥洒以充分的自由,从而洗炼概括,不愧为“画中兰亭”之誉,城为古典山水画杰出的经典名作。

《新富春山居图》表现的是当代21世纪的现实生活,无论千岛湖上的绮丽风光,蒸蒸日上的富阳县城,严子陵钓台下的旅游设施,新安江水电站的雄伟大坝,还有沿江红瓦白墙的参差楼房、错落有致的皖南民居,大小船舶如过江之鲫,绿竹丛林中的尖顶宝塔……种种画面景物,大都经过了画家们的实地考察,重要景点,似乎皆可按图索骥,其创作主旨意在写实。与古典写意山水画相比,在形态上必然给观者以新鲜感觉,是谓新也。

三曰技法新。

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山水画,有许多较固定的技法程式,按照《芥子园画传》所列,画山有披麻,斧劈、折带、解索、卷云、荷叶等各种皴法;画树鹿角、蟹爪、鱼刺等树干画法;树叶又有个字、介字、梅花、丁香、鼠足、撵三、聚五、混点等诸多点法。对照黄公望山居图,山石用的是披麻兼荷叶皴,树是米点混点互用。这些点法与皴法,都是古代画家在现实生活中经过长期观察反复体验总结而成,为后世学画者提供了不少方便。但是,如果没经过对真山真水的观察体验,单纯去临仿古人,必然会使画面失去生机,从而陈陈相因,千篇一律,毫无生动可言。《新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既有一定传统绘画基础,也经过现代水彩、素描、速写等西洋画法的训练,根据在一幅长卷中体现四时之景的创意以及画面物象构成的需要,在表现山石树木云水的质感方面,大胆引进了水粉水彩的画法,甚至追求某种油画色彩的效果,虽然弱化了点法用笔和线的运用,却突显出了画面的时代特征。20世纪以来,这种中西结合的画法由来已久,它使古老的中国画又焕发了新姿。

四曰创作方式新。

去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深情地表达了希望《富春山居图》从海峡两岸分藏将来合为一幅的愿望。此事牵动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弦。其后,在两岸有胆之士与文博系统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大陆收藏的《剩山图》与台湾收藏的《无用师卷》得以在今年六七月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联袂展出,使这幅分离60多年命运多桀的《富春山居图》形成合璧,报载观众多达50多万,城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之盛举,这幅千古名画的潜在艺术魅力是不可低估的。在此背景之下,宋雨桂、王明明等创作的这幅《新富春山居图》之所以得到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以及富春江沿岸各有关部门的共同期许与大力支持,在观察体验现场实景时动用了各种交通工具(包括直升飞机),使这次创作活动具有了某种集体创作的色彩与国家任务的性质,画家们完成的是新时期赋予的历史使命。

回望600多年前,年老的黄公望断断续续用了三四年方化成的一幅得意之作,仅以赠送知音好友无用法师,他们之间充其量也只是表达友谊的个人行为而已,与今天绘制《新富春山居图》的时代氛围与世纪豪情又怎可比拟呢?这种创作方式,堪称是史无前例的。

2011年8月8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