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见微知著

时间:2011-06-01 20:23:02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

邱志杰(2009年第53届中国馆参展艺术家)

参展艺术家邱志杰

邱志杰,1969年出生于福建漳州,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邱志杰无疑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涉猎最广泛的代表,他的创作不仅涉及版画、水墨、摄影、录像、装置等领域,同时他也从事展览策划、批评写作和文化研究等工作。目前其个人创作主要通过书法和摄影为主要媒介,致力于以一系列综合性社会现场事件为具体氛围的装置创作——“造物计划”,其目的已经不仅仅停留于艺术创作的本身,同样是为了探讨在崭新的文化境遇中人类如何去实现自身的“健全”与“健康”。

参展作品

作品名称:《多米诺骨牌:从小到大》

曾梵志(2009年第53届中国馆参展艺术家)

参展艺术家曾梵志

曾梵志,1964年生于湖北武汉,曾经参与了80年代中国前卫美术运动,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突出代表。他的绘画始终具有鲜明的表现主义特征,以简明的呈现超越叙事。曾梵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向我们证明——“当艺术瓦解了固有经验以后能带来多大的鲜活力量”。而近期的创作又以“乱笔”的启示性表达,将情感宣泄收放裕如和完美平衡,“使得内心的动荡脆弱和外在的收敛华丽相互抵制”,呈现出一种不相容的共同性的张力。而绘画作为一种映像,同样也代表着由多重符号系统所组成的社会现实。

参展作品

作品名称:改造计划——把“油库”变成“书库”

作品材质:纸、线、书架

展示位置:中国馆“油库”室内的次通道

作品说明

对于中国馆“油库”的展场特色,曾梵志可谓了如指掌。为了达致对空间利用的有效性,曾梵志放弃了其惯常的绘画方式,却借助了装置性的手段。对应于“油库”曾梵志提出了“书库”改造计划,则隐含了当下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竞争已经从资源性竞争逐步为知识话语的权力竞争所取代。而基于这样的认识,曾梵志首先从西文和中文两个方面找到在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有关东西方文化争论的相关书籍,将它们分拆成各种“碎片”,然而通过自绘插图、批语、标注和中国古典线装的重新装订成册,最终结合5个书架的摆放,将其具体转化为中国式的差异性的内容表达和空间上的语境改造。

曾浩(2009年第53届中国馆参展艺术家)

参展艺术家曾浩

曾浩,1963年生于云南昆明,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之后曾浩曾经在中国南方的昆明、广州短暂从事艺术教育工作,随后在90年代初期成为了职业画家。曾浩早期的创作主要描绘的是自己周遭的场景,而在这个场景之中安放的都是自己所熟知的人物和景物,这是一种与己相关的情感表达。90年代中期的作品则仍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就像在某个时间上截取的一个生活片段,他的很多作品也是用时间来命名的。2000年以后的曾浩一方面坚持绘画的创作方式,一方面又拓展为雕塑、装置等立体空间艺术的领域,而其创作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参展作品

作品名称:2009-6-7

作品材质:有机玻璃、玻璃钢

展示位置:中国馆处女花园

作品说明

曾浩的参展作品是针对处女花园空间的最新创作。为了进一步结合具体的空间,曾浩的作品方案并不追求在空间高度上的选择,更关注与地面的布置。曾浩以数十厘米高的人物雕塑和景物雕塑作为主要元素,形成相互结合并有机联系的空间结构,并带有相互穿插的装置形态,其理念同样针对于当下生活中人与人、人与外界的彼此疏离,强调了文化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急迫与必要。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