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3日周六下午,意大利乌菲奇美术馆馆长安东尼奥纳塔利(Antonio Natali)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国际会议报告厅做了“穿越乌菲奇历史的长河”的精彩讲演。 纳塔利用幻灯图片将听众带入一个遥远的国度,仿佛在这座四百余年的世界著名美术馆经历了一场历史的漫游。演讲首先从美术馆所在的城市讲起,乌菲奇美术馆地处意大利佛罗伦萨城,于1581年应科西莫一世之子梅迪奇家族的Granduca Francisco的请求成立。历经风风雨雨四百多年依然保持了初始的风貌。乌菲奇美术馆藏品丰富,号称世界三大美术馆之一,拥有许多传世的著名绘画,如杜乔、乔托、波提切利、提香、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丁托列托、伦勃朗等等大师的作品,每年的观众达130余万人次。美术馆的建筑最初由意大利文艺复兴著名的建筑师、艺术家、艺术史家瓦萨里于1560年设计,用于市政厅办公用,所以美术馆得名乌菲奇(Uffizi=office)。建筑呈现为平行的几何形状,沿阿尔诺河建造,与对岸的Pitt宫隔河相望,乌菲奇建有悬空的走廊跨河通向Pitt宫。该走廊又称“瓦萨里走廊”,展示了美术馆收藏的1700余幅自画像中的500幅。
馆长从美术馆的入口引领听众神游到古色古香的各个展厅、走廊中。入口的展厅原先是一座美迪奇家族的小型教堂,其门楣上挂有从其他教堂壁画上移来的杜乔壁画,但丁以前也曾在这个教堂演讲过。随着走廊和不同展厅的转换,纳塔利介绍了众多大师的作品,如米开朗基罗的一幅画在木版上绘画,据认为画于1504年,但经过纳塔利的考证,通过发掘于1506年发现的罗马雕像与被发掘的拉奥孔的造型的对比,认为这幅画只能晚于作品中的小孩生日的1506年,所以此画作应该是1507年作品。他通过图像和历史文献的考证,有讲解了达芬奇著名的《圣母告知图》中视觉中心背景的那座山与大海的含义。这幅作品原是附近的一座本笃派隐修院的壁画,该教派信奉福音书中对上帝的描述,认为上帝是山中之山,而大海则由芸芸众生组成,所以这幅作品的重点是上帝在芸芸众生之中,也正好宣告圣子即将诞生的背景。至于人们认为这幅画的圣母透视不准确说法,纳塔利指出该作品原先挂在教堂的高位上,人们是从侧面来观看这幅画,所以有了一个侧向的纵深,在这种情况下,圣母手臂加长正好弥补了画面在侧向看时被缩短的视觉误差。
至于说,对绘画的图像解读是否一概而论,则要小心,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每一幅作品的创作时间背景和当时、之前的历史文献、本文来查证作品中的故事来源。所以图像阐释是有限制的,不可以泛化,如解读达芬奇绘画中的山是否都有宗教性含义,要具体分析,而不能将图像符号的解读固定,其象征意义会随着时间、地点、委托人的不同而不同。 纳塔利在演讲中也反复讲到不仅要去观看那些著名的大师的作品,也要去注意那些同样重要、同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所以他们在作品陈列与展示上进行了细心的设计和周全的考虑,尽力让观众多停留在那些作品面前,以此来增加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而不是走马观花。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乌菲奇美术馆在沟通观众、强调历史现场感的讲究。
乌菲奇的收藏从15世纪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到20世纪,形成了完整的美术史脉络。在其收藏的当代绘画作品中也不乏历史名画的吸收,如1981年的一幅加里波第所做的作品,就借用了乌切洛的《罗马之战》的构图和人物场面,显示了悠久的历史在当代的影响。
演讲之后,中央美院的师生和纳塔利进行了问题对话,深化了演讲内容。有问到乌菲奇的学术研究状况,纳塔利指出他们一年有两期的乌菲奇研究情况报告,同时与国际上著名的美术馆合作举办各种专题研讨会,也出版相关著作。关于美术馆的运营费用方面,纳塔利指出一是国家拨款,二是观众参观的门票收入,足以维持运营费用。 短短的两个半小时的演讲与对话不足以尽现乌菲奇美术馆的奇妙,但足以让我们畅想那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历史和传统,这是一种源自历史的文明,是融合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而且能够守护自己的艺术宝藏则是一种责任和文化道义。看着那些依然是文艺复兴时的建筑和这些保存的艺术,历史的久远才历历在目、时间的见证才清晰地触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