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推介

画里三十年看中国变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18 14:20:24 | 文章来源: 成都商报

画里三十年看中国变迁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民生现代美术馆隆重开馆

4月18日,位于上海红坊艺术区的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了自己的开馆大展,主题很宏大: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时间段是从1979年开始,直到2009年的30年时间。中国的当代艺术,正是在这3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默默无闻到名扬海外,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这次展览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但无论是画家还是策展人,他们的希望显然不仅仅有业界的关注,还希望有来自民间的目光。本期艺术生活,我们就带你在这个悠闲的五一假期,零距离欣赏这场远在上海、囊括全国的精彩展览。可以说,每看一件作品,你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了解就增加一分,这无疑有助于大家在鉴赏和收藏方面的提高。

三十年,不算很长,但也绝不短,足够跨越一个成年人的全部青春与最好的年华,15岁~45岁。在当代艺术的30年里,中国的艺术家们都用自己最好的年华,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作品,以及作品背后怎样的激情和心血?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当代艺术走过了什么样的路?

阶段一 看得懂的画面,功底扎实

从1979年开始,也就是从粉碎“四人帮”、迎来文化发展的新时代开始。中国的当代艺术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了。不过,在这个阶段,处于“起步阶段”的艺术家们,画笔用得比较传统,画面也很写实,“看得懂”是那个时代的主流艺术。这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大多属于“乡土写实主义”———艺术,本就来自于生活,而中国人的生活,离不开广袤的土地。

说起罗中立,大多数人都知道他的《父亲》,那皱纹如树皮的面庞,写满了沧桑与苦难,也写满了忍耐与坚韧。遗憾的是,民生现代美术馆的馆长何炬星告诉记者,这幅作品现收藏在国家美术馆,没能借出来参展。不过,这幅《苍天》其实同样出色:画面上的人抬头望向正在落雨的苍穹,深刻表达了那个时代人们渴望改革开放的心情,如同久旱的大地渴望甘霖。这幅画由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收藏。

这幅画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作者程丛林当时还是四川美院的毕业生。和这幅《码头的台阶》一同诞生的,还有另一幅《华工船》。两幅画都画的是1884年中国沿海口岸的场面:困苦的华工即将远渡重洋,卖力求生。人们饥饿的脸色、凄楚的神情和破烂的衣衫,都在默默吐露着苦难与悲伤。

这幅画获得了当年的全国美展大奖,而《华工船》则落选。后来,这两幅画也被中国台湾山艺术基金收藏。2007年11月,《华工船》在嘉德拍卖上,拍出了2296万元的高价。《码头的台阶》价值几何,可以参考。

这幅画本身并不特别出名,但它属于陈丹青最著名的代表作“西藏组画”,完成于1980年。画西藏的艺术家很多,但20多年前,只有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将这个题材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他笔下的藏族同胞不再是常见的载歌载舞的形象,而延伸成为一种深沉、厚重的文化载体。这个系列被当之无愧地视作中国当代美术的一个里程碑。可供参考的是:这组画中的《牧羊人》,在2007年以3200万元的价格拍出,创造了陈丹青油画作品迄今为止的拍卖最高纪录。

阶段二

学习西方,用哲学和理性思考

在1985年前后,经过改革开放初期的一段积累和引进,当时的年轻人对于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兴趣大增,读尼采、萨特,成为校园里的一大风潮,不亚于如今的任何一股时尚潮流。社会对西方哲学和文学的关注,也引发了艺术家们的思考。这个时候,艺术家们开始提倡“理性绘画”,并尝试起了抽象手法,追赶西方艺术的脚步。必须说,他们的脚步很快。

舒群是“理性绘画”思潮的最早倡导者和实践者。在他看来,一切艺术的至高无上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哲学问题。舒群也因此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式“形而上画派”真正的代表画家。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这个充满几何感的画面可能比较难懂:黑色的宇宙空间体现出无限;由远及近的十字架表现了永恒,下方的天体球面给人造成较大的心理距离,网格结构显出崇高、庄严和理智的特征。所有这些形态的选择,都在体现一种无比冷静的理性精神,因而起名为“绝对原则”。现由私人藏家收藏。

1985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这幅画因为出现了男女裸体,开始差点儿没让展出,后来经过多方协商,才被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但在展览上,这个角落却成为观众们驻足最多的地方。

两位创作者当时只是中央美术学院二年级的学生。据说,他们当时只想画一张不一样的人体画,于是选择了亚当和夏娃,但为了通过审查,让画面看上去更积极,他们又加上了一位穿戴整齐的女青年,手托一碟苹果走过层层大门———据说作者是为了表示“封建的大门被冲破”,迎合主旋律,现在则被理解为冲破原罪的束缚。下面的风景借鉴了著名画家达利的特点。无论如何,这幅画并非大师杰作,但因为当时所处的时代,依然被赋予了里程碑式的意义。现由泰康人寿收藏。

阶段三

“玩世不恭”

与自由表达的心意

时间再往后推,掌握了扎实的绘画功底、也尝试了抽象、理性等各种理念的中国艺术家们,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与个性。他们将严肃的政治与时髦的波普结合;他们用大笑和空虚的脸庞反衬社会的浮躁;他们也用写实或写意的笔触,纪录历史、反思人性……

2002年,刘小东去三峡旅游时,目睹正在搬迁的场景,深受触动。“她正在消失,一切都在变化。”于是他想通过作品,表达对三峡人命运的关注和感受。这幅长达8米的《三峡大移民》充满人性的立场,在平凡的细节中显得朴实而高尚,一问世就引起巨大轰动。著名导演贾樟柯还为了此事,跟着刘小东拍了一部纪录片。2006年,俏江南的董事长张兰以2200万元拍下刘小东的另一幅同类题材作品《三峡新移民》,成为当年罕见的高价当代艺术品,以及媒体关注的焦点。而这一幅《三峡大移民》则在另一位私人藏家手中,价值应该不在其下。

身为“F4”之一的著名艺术家,方力钧的大部分作品可以归入一个名叫“玩世现实主义”的类别里。这个类别不是传自西方,而是在中国土生土长。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社会现象:物欲横流、理想消失、庸俗功利的倾向比比皆是。为了表达对这些现象的反感,像方力钧这样的艺术家们用了极端的手法:玩世不恭地描绘画面,突出空虚无聊的感受,甚至故意使用艳俗不堪的色彩,达到反讽效果。这些“光头泼皮”的形象,也成为一种经典的符号。这幅《98•10•1》很典型地体现了上述特色,现被私人藏家收藏。

美国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催生了“波普艺术”,用丝网印刷的版画复制商标或者名人头像。同样身为“F4”之一的王广义也借鉴了这种做法,将文化革命时期的工农兵大批判图像与人人向往的奢侈品牌放在一起,造成匪夷所思的巨大反差,很快成为了他的招牌和艺术标志之一。这幅作品是从王广义本人手中借得,一直被艺术家自己珍藏着。

在“桃花”和“绿狗”之前,周春芽的“太湖石”系列最为出名。典雅奇丽的太湖石,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喜欢描绘的题材之一,然而周春芽却用了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反映它———“我不满足于那种过于温和、内向的性格,我想用一种张扬而冒险的形式,借助典雅的太湖石,去表达一种暴力、甚至带着情色的意味。”周春芽曾这样自述。从中,也可看出这批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纷纷开始“走自己的路”了。这一幅《太湖石》由私人藏家收藏。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

均由本报记者 乔雪阳 采写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