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人士缅艺术家张仃:大师已逝 风范长存

时间:2010-02-23 13:27:18 | 来源:光明日报

张仃国画《塞外早霜》

 

张仃壁画《哪吒闹海》(局部)

他把大美留给人间

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副院长 陈红军

张仃先生安详地走了,我们永远怀念他!他曾说:“生在一个有毛笔宣纸和墨的国度,真是幸运。”如今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些相伴一生的至爱。

我站在先生画案前凭吊,仿佛又听到他行笔时沙沙的声响,还有他字句不多却恳切的话语。手抚那些老人遗留的毛笔和码放整齐的洁白宣纸,怀着深深的悲伤,追思着先生把大美留于天地的一幕幕。

去年9月21日,勤于艺事的张仃老人终因疲劳过度而轰然倒下,10天后,昏迷的老人已无法亲见新中国60华诞的盛典,但他参与设计并亲自安装于天安门上的国徽,再次见证了国庆的辉煌;今年2月21日老人离开了我们,又一个10天后,将迎来全国政协会议的开幕。他亲手设计的政协会徽将又一次亲历来自社会各界的英才济济一堂共商国是的动人场面。张仃设计的这些标志是国家的象征。祖国不会忘记他!

张仃先生开创的现代工艺美术教育体系植根于民间、民族的本源,引西风东渐,形成了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感的设计思想,立足于世界,滋养了全国一代又一代的工艺美术教育家和艺术设计者。那芬芳遍地的桃李,正用他们的设计装点着国家的崭新形象和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人民永远记住他!

张仃先生一生踏遍青山,年少时就用刚猛的画笔来捍卫祖国山河的尊严。及至80岁上下,仍有持续数年上太行山写生游历的壮行。留下的焦墨山水画焕发沉雄质朴的美。其太行浩气,将传颂千古。张仃是大山之子,从天地山川中吸纳敦厚自己人格艺品的养料。他把大美留给人间,把自己归还于山的怀抱托体同山。山川长久留住他!

他的离去让我们多么痛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卢新华

德高望重的张仃先生悄然地走了,无法挽留地走了。他给我们留下了与中国现代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休戚相关的艺术人生,留下了宝贵的艺术作品和受用不尽的艺术创新精神。

他是一位具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的优秀革命文艺家,也是一位具有神圣使命和崇高精神追求的美术教育家,他一生以包容万象的艺术实践推动理论的探索,以创新的理论思考推动艺术创作的超越,为新中国美术和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上世纪三十年代他是中国漫画的“金矿”和“潮流”,民族解放的艺术先锋;进入延安以后,老一辈革命家称他为延安的“摩登”,优秀的“大美术”家;新中国成立时,他担当起开国的首席艺术设计家和全国政协会徽和国徽的设计;五十年代他是新中国展示艺术设计的开拓者,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使者;在美术界面对保守思想和与民族虚无主义的激烈争辩中,他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吸取西方现代艺术的精华,弘扬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以创新拯救传统艺术,他的探索成为现代中国画发展的里程碑;他还是新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家,中国壁画艺术复兴运动的举旗人;晚年他又走进焦墨艺术世界,探寻永恒诗意。他无论从事漫画、年画、宣传画、装饰画、壁画、中国画、书法创作,还是从事艺术设计都独领风骚,开一代新风。像他这样涉猎、探索如此广阔创作领域的艺术家是极罕见、极特殊的。

他众多的艺术作品、充满传奇的艺术人生、学术思想和人格境界,赢得了无数人由衷的敬意,影响着几代人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思想。我们为当代中国美术界有张仃这样杰出的艺术大家感到无比骄傲,他的离去让我们多么痛惜。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