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历史全景

时间:2009-07-29 16:27:02 | 来源:世界艺术馆

展览>秦汉——罗马文明展>

本次展览所呈现的时代——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是罗马的奢华与名望达到鼎盛的时代,其政治统治得到扩展,文化传播至欧洲与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区。这一进程得益于在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1世纪)已经开始的文化与贸易路线,但是其疆域的拓展,以及社会、领土、经济和文化机构的状况是史无前例的。

倚仗其社会结构、经济、文化和艺术,这个跨三大洲的帝国上维持了12个世纪,本文的介绍自然不能涉及到罗马文明的所有历史细节,而是希望勾勒基本轮廓,呈现最重要的方面,聚焦与中国汉代的鼎盛时期相对应的特定时代。

罗马之前的意大利

在成为一个领土所属国,一个文化世界之前,罗马仅仅是一个碰巧坐落于意大利中心的,位置优越的城市,它属于拉丁姆地区(Latium),台伯河下游流经此地,流入西面几公里以外的伊特鲁里亚海(Tyrrhenian Sea)。这个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处在意大利半岛南北部天然交流路线与东西主要轴向的联结点上。

在公元前一千年的最初几个世纪,意大利居住着许多文化各异的部族。其中拉丁人(Latins)可能在铜器时代从欧洲的北部和东部迁移到此,穿越了阿尔卑斯山与亚德里亚海。最初他们从事养羊业,曾经定居于拉丁姆地区,后来逐渐发展起包括农业在内的经济,并且开始与周围的部族往来,如萨宾人(Sabines), 翁布里亚人(Umbrians),以及萨姆尼人(Samnites)。

从公元前9世纪与公元前8世纪开始,出现了伊特鲁里亚人(Etruscans)与希腊人(Greeks)。前者操有非印欧语系的语言,占据着相当于今天托斯卡纳的区域、拉丁姆地区北部、坎帕尼亚与波河河谷;而希腊人通过海路在迈锡尼文明(公元前2000年)探险,随后建立边远的贸易中心(emporia),并在公元前8世纪建立了真正的殖民地,最初是皮塞库萨(Pithecusa,那不勒斯湾的伊斯基亚岛),后来是库迈大陆(Cumae,那不勒斯北部,砍皮弗莱格雷地区),最后发展到意大利南部的两侧海岸,包括西西里岛。这两个临近民族的邂逅影响深远。尤其是伊特鲁里亚人采用了基于库迈地区希腊人的字母表,发展出一个深受古典雕塑与绘画影响的文化,并且将富于人性的希腊神祗引介到他们的宗教当中,为受到庇护、预测未来而创造宗教仪式,这些随后在罗马传统中变得十分重要。

罗马的建立

罗马建立的日期并不确定,并被传奇故事所遮蔽。文学传说将日期确立在公元前753年,这与考古学证据所提供的完全一致,虽然在那之前似乎已经有一个区域建立在后来罗马城的所在之处。

罗马传说将城市的建立归功于一个名叫罗穆卢斯(Romulus)的英雄,他与同胞兄弟瑞摩斯(Remus)是希腊女神阿弗洛狄忒(Aphrodite,罗马称之为维纳斯Venus)之子埃涅阿斯(Aeneas)的后代,埃涅阿斯在特洛伊战争后登录拉丁姆海岸。根据传说,罗穆卢斯和瑞摩斯是雷亚·西尔维亚(Rhea Silvia)之子,她是有着皇室血统的维斯塔贞女——一种发誓保守贞洁的女祭司,据说她与战神玛尔斯(Mars)生下了这两个孩子。在降生之后,两个婴儿被遗弃在台伯河岸边,一只母狼将他们救起,哺育他们,直至两人被一个国王的牧羊人所发现。

两人长大以后成为猎人和一群强盗的首领,但血统的力量让他们最终意识到,他们注定要在牧羊人发现他们的地方建立一座新的城市。十二只鸟在飞行的过程中诵读出预言,根据神的意志,罗穆卢斯将成为城市的创始人。两人之间激烈争吵以瑞摩斯的死亡而告终。随后罗穆卢斯成为新城市的国王,他统治了很长时间,并于死后获得神的身份,作为战神奎里纳斯(Quirinus)受到崇拜。

罗马七王与共和国的诞生

依据传说,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间,六位国王继承了罗穆卢斯的王位,包括:努玛·庞庇里乌斯(Numa Pompilius),图利乌斯·荷斯提利乌斯(Tullius Hostilius), 安库斯·玛尔提乌斯(Ancus Marcius),塔克文·普里斯库斯(Tarquinius Priscus), 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Servius Tullius),以及“傲慢者”塔克文·苏佩布斯(Tarquinius Superbus,“the proud”)

根据临近罗马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可以想见罗穆卢斯的城市几个世纪以来君主制度的发展,以及最早向周边领土的扩展。罗马社会分为贵族阶层(patricians)与平民(plebeians)。前者是富裕的市民,掌管贸易、行政、司法及军队,他们享有列席元老院的特权,有资格通过选举担任公职,而后者一直占人口的大多数,主要为农民和工匠,只享有非常有限的政治权利。

在公元前6世纪中期,傲慢者塔克文在位时期,罗马遭受了一段伊特鲁里亚的统治,到公元前509年,随着拉丁血统的贵族阶层反叛帝王制度并孕育了共和国(republic,来自拉丁文res publica, pop(u)lica,意为人民的东西,属于每个人的东西)而结束。

共和国政体维持了五个世纪,其立法机关由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组成。最高的长官是两名由贵族推举产生的执政官(consul),任期一年,握有行政权力与对军队的最高指令权。在一系列官职的基础上是检察官(quaestors)职务,负责公共财政。公元前387年,共和国建立了地方长官(praetors)职务,最初负责政务活动,随后也获得了军事权力,尤其在由被征服领土组织起来的行省的管理中。他们通常任职一年,检察官(censors)为例外,选举后任期五年,任满后在职18个月,负责评估市民个人财产(census),向其征税,管理政府(ager publicus)所有的土地,并监督公众道德。这些职位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共同掌权,也就是说,两个在职的行政人员需要在工作中相互达成一致,任何一人的否决权都可以有效阻止另一人的行动。

最初这些职务仅限于贵族阶层,公元前5世纪规定有所改变。大众通过离弃城市,剥夺其劳动力的方法,成功地索取了一些权力,包括其官员——护民官(tribunes of the people)的权威得到认可,获得平民大会的合法地位等。此外,公元前450年,成功地颁布了十二铜表法(Law of the Twelve Tables),即罗马律法的书面化形式,在此之前其律法一直仅凭口头传承。贵族与平民阶层的社会融合过程延续了数十年,公元前367年,平民获得当选为执政官的权力,两位执政官中可以有一位是平民,到公元前287年,平民大会采用的决定的有效性得到了认可。

 


 

罗马在意大利及地中海地区的扩张

政治与社会转变的过程与罗马的扩张步调一致。因为罗马必须应对周边的民族,它发展出了一套领土的管理措施,在第五个世纪一系列的攻击性及保卫性的战争之后,在与拉丁人及伊特鲁里亚人的合并中达到顶峰。

公元前387年,高卢人(Gauls),一个具有凯尔特血统的游牧民族,从意大利半岛北部入侵,占领并火烧罗马,定居于亚德里亚海岸。萨姆尼人(Samnites)定居于亚平宁地区,高卢与伊特鲁里亚的部族以及意大利中部的其他同盟与萨姆尼人一个世纪的联盟与冲突,以第三次萨姆尼战争(公元前298-290年)告终,此次战争标志着罗马完成对所有意大利中部的征服,并且开始渗透到意大利半岛南部,这里是其他意大利民族的聚居地,希腊殖民者居于海滨。

当罗马继续它在地中海地区的军事活动时——包括在与伊庇鲁斯国王皮拉斯(Pyrrhus)的战斗中获胜,以及公元前272年征服了爱奥尼亚海的希腊城市塔伦图姆(Tarentum)——位于今天突尼斯的迦太基(Carthage)一个腓尼基的城市,继续着对地中海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征服,主要目的是控制贸易线路。

西西里岛由两股力量控制着——陆上是罗马,海上为迦太基,这两方产生的冲突导致了前两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241年,公元前218-202年),不仅海上和意大利,而且西班牙等地都戏剧性地卷入了战争。迦太基的将军汉尼拔(Hannibal)指挥了其最著名的进攻,使用大象进军阿尔卑斯山直至整个意大利,战争以公元前216年迦太基及其意大利城市同盟在砍尼平原的阿普里亚的胜利而告终。这次战争让罗马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得以恢复,但是首先得益于被称为“迁延者”的执政官费边·马克西姆斯(Fabius Maximus)的战略远见,对城市有方法的、慎重的再征服,其次,因为年轻的普布利乌斯·科尼利厄斯·西皮奥(Publius Cornelius Scipio)巧妙地将战争转移到西班牙,罗马在公元前202年在位于迦太基上的属地扎马(Zama)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样,罗马在地中海地区握有掌控权,并开始与希腊化的王国(马其顿、帕加马、叙利亚和埃及)取得联系,这些王国在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死后(公元前323年)于地中海东部地区形成。其中,马其顿王国处于飞利浦五世(Philip V)的统治下,他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与迦太基人结成同盟。为了控制希腊与地中海东部地区,罗马与他开始了一系列的争斗。

从一开始,罗马的扩张就伴随着极其智慧、有效的政策。被征服的城市没有遭到破坏,而是通过建立新的统治而进行管理。其中一些地区被授予罗马公民身份,另一些与罗马结为同盟,但是都需要向首府付税并奉上贡物。军队对于被征服领土的控制由罗马军队老兵的驻扎得到保证,他们驻扎的地点是老的居留地或者处于战略位置的新地点。这个系统由一个非常有效的道路网络进行连结,今天仍有新的道路追随当时的路线。

三次布匿战争之后,这一政策变得更加严格,既针对同盟,也针对被征服地区。要求奉上的贡物有所增长,财富被送往罗马,在很大程度上使罗马的城市富裕起来,并随之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习俗的变化。市民的私有财产此前基于农民式的排场,此时受到希腊化风格的宫廷以及希腊的文化艺术之美的启发,奢侈程度变成了地位的象征。然而,这种财富也引起了罗马社会新的冲突,令统治阶层有所担忧。大规模土地的所有者使用来自被征服地区的奴隶劳力进行耕作,“新的阶层”把精力用于越来越大的商业活动,而下层社会人口庞大,包含越来越多的失业者,他们抛弃了已经有奴隶耕作的农村,大批地涌进逐渐富裕起来的,更有吸引力的城市。

共和国时代后期与内战

在公元前1世纪,富有者和贫穷者之间的不平等招致了不满,引发了几乎覆盖整个意大利半岛的长期的抗议和内战。领导各种各样派别的是军队的长官,如卡尤斯·马略(Caius Marius), 卢修斯·科尼利厄斯·苏拉(Lucius Cornelius Sulla), 利西纽·格拉苏斯(Licinius Crassus), 庞培·马格努斯(Pompeius Magnus) 以及卡尤斯·尤利乌斯·凯撒(Caius Julius Caesar ,公元前100-44年)。在征服高卢以后,凯撒携带武器穿越意大利边界,公然为抗共和国制度。他打败了贵族派的代表庞培,公元前48年在法尔萨拉斯战斗中击退庞培以后,他从元老院获得了绝对统治权,凌驾于律法和所有共和国的主要职位之上,成为终身独裁者。

一些贵族不能接受强迫的绝对统治,以卡尤斯·卡西乌斯·朗吉努斯(Caius Cassius Longinus)和马库斯·尤利乌斯·布鲁特斯 (Marcus Iunius Brutus)为首的一群策划阴谋者以共和国正统的名义刺了凯撒23刀,杀死了这个独裁者。根据罗马的日历记载,这一事件发生在罗马建城后第709年的3月15日,即公元前44年3月15日。

在随后的13年间,罗马世界被残酷的内战所深深撼动,凯撒收养的侄子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屋大维(C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原名盖乌斯·屋大维·图里努斯(Caius Octavius Thurinus),和马库斯·安东尼(Marcus Antonius)将军与策划阴谋者开战,在公元前42年在希腊的腓力比将其彻底打败。挫败了敌人之后,两位领导者之间开始了权力的争夺,进行了一场极为惨烈的战斗。捍卫西方传统的一方屋大维取胜,挫败了代表希腊化东方的安东尼,以及为他提供埃及作为基础,先后成为凯撒与安东尼情人的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Cleopatra)。内战的百年在公元前31年结束,屋大维在阿克提姆峡击败了安东尼。战斗的结束不仅标志着安东尼与克里奥帕特拉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始建于公元前509年的共和国的结束。克里奥帕特拉次年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自杀。

 


 

奥古斯都大帝

奥古斯都继承了凯撒的传统,采用了前任独裁者曾经拥有的各项特权。最初他并没有改变共和国制度,在一致同意之下,这位新的君主(princeps,第一公民)自称为“元首”(primus inter pares),确立了权威。从公元前27年开始,他逐渐获得的执政职位——如具有执政权、立法权和军事权力的执政官;具有否决权和人身不可侵犯性的保民官职(tribunicia potestas);对于各行政区的地方绝对统治权;以及国家最具宗教权威的职位主祭司(pontifex maximu)——让他成为绝对的最高统治者。他个人也将很快自己置于一种神圣的氛围中,他的名号奥古斯都(Augustus,赋予权力的)或在希腊语里更加明确的词汇塞巴斯托斯(Sebastòs,值得被崇拜的)表达出了这一特征,而他的官方称谓则成为凯撒·奥古斯都皇帝,神明(即尤利乌斯·凯撒)之子(Imperator Caesar Divi Filius Augustus)。

在长期内战造成的破坏之后,通过承诺确保和平与繁荣,奥古斯都在意大利及其他地区的政权得到巩固。在市民的一致支持下,这位帝王减少了军团的数量,但仍然让军团驻扎的地点遍布整个帝国,这样,促进了拉丁语和罗马文化在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的传播。

改建和所谓的“罗马和平”同样也建立在重新恢复祖先的道德和宗教价值观上,由于帝王及其亲朋委任艺术家创作作品,这些价值观得到了表达与普及,如著名的米西奈斯(Maecenas)。在学者中间,有历史学家提图斯·李维(Titus Livius,公元前59年- 公元17年),一部从罗马建立直至奥古斯都统治期的罗马历史的作者,以及诗人维吉尔(Vergilius,公元前70年-19年)、贺雷修斯(Horatius,公元前65-8年)、奥维德(Ovidius,公元前43年-公元18年)。维吉尔是拉丁语文学中最著名的杰作《伊尼特》的作者,这部作品是关于罗马兴建的史诗,认可了奥古斯都家族的血统来自英雄埃涅阿斯,阿弗洛狄忒/维纳斯之子,以此将奥古斯都大帝的出身及其与城市缘起的联系神圣化。

同样的故事也可见于一个罗马重要的纪念碑奥古斯都和平祭坛(Ara pacis augustae),它为庆祝一个新的和平与繁荣的时代的到来于公元前13年建立。实际上,除文学以外,奥古斯都也是其他各门类艺术与创新的建筑规划的推动者,这些新的建筑方案彻底地改变了罗马和帝国很多城市的面貌,应用了新的原料,如卡拉拉大理石(marble of Carrara),这种大理石在当时称为鲁纳(Lunae),源于托斯卡纳一个地区。

朱利安-克劳狄王朝与弗拉维王朝

奥古斯都于公元14年去世,此后约五十年由其家族成员继任,他们构成了朱利安-克劳狄王朝并且都接受了“凯撒”的名字,以认可他们颇具名望的门第。像奥古斯都一样,帝王们继续通过拥护元老院在形式上达到合法性,即便他们是被前任所选择,其统治权越发贴近于一种绝对的君主专制。

朱利安-克劳狄王朝的成员是:台比留(Tiberius,公元14-37年),盖乌斯,被称为卡里古拉(Gaius,公元37-41年),克劳狄(Claudius,公元41-54年),最后是尼禄(Nero,54-68年)。

尼禄的统治以他对一个新兴的神秘宗教追随者的残忍迫害及刑罚而闻名,这便是从巴勒斯坦一带传播至此的基督教(Christianity)。创始人是希伯来的传道者,拿撒勒的耶稣,他生活在奥古斯都和台比留时期,在公元33年前后被罗马人订在十字架上而死亡。他的门徒游遍了地中海地区,传播福音(希腊语中表示福音的词是euaggelion),其中的两个门徒使徒彼得(Petrus the Apostle)与塔尔苏斯的保罗(Paulus of Tarsus)行至罗马,遭到尼禄的迫害。然而,他们所完成的事业影响远大。前者被尊为第一位罗马教皇和罗马天主教廷的创始者,而后者公认为对于区分基督教理论与犹太教理论,将与希腊罗马文化相一致的教义赋予这一新的宗教产生了主要的影响。

也是在尼禄统治期内,公元64年发生了著名的大火,火灾烧毁了罗马中心的大部分区域。在废墟之上建立起的大量的公共与私人空间,构成了新的帝王宫殿——金宫(domus aurea)。

这个饱受争议的帝王在公元68年6月9日在一场武装暴动中去世,他死后有四任帝王在四年中先后更替,即:格尔巴(Galba), 奥索(Otho), 维特里乌斯(Vitellius)和将军提图斯·弗拉维·维斯帕先(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公元69-79年)。维斯帕先是弗拉维王朝的创立者,他的继承者是提图斯(Titus,公元79-81年)和图密善(Domitianus,公元81-96年)。公元79年,提图斯在位时期,维苏威火山发生了剧烈的喷发,毁灭了坎帕尼亚的很多城镇,包括庞陪(Pompeii)和赫库兰尼姆(Herculaneum),二者分别被埋葬于一层灰烬与火山岩及一层火山熔岩和泥浆的下面。两年之后,弗拉维的竞技场在罗马落成,更著名的称谓是罗马圆形大剧场(Colosseum)。剧场用于角斗士的角斗,可容纳六万以上的观众,是弗拉维帝王所建造的名胜古迹中最大也是最为壮观的。

 


 

养子继承制

图密善被历史材料描写为暴君,他在公元96年被谋杀,在他死后,开始了“养子继承制”时期,不再将王朝建立在的世袭制的基础上,而是通过任命最佳人选来承继,选择像神一般品行道德与政治能力兼备的人。

选择取决于统治者,他们宣布继任者的名字,同时通常得到元老院的确认。这样的选择经证实是明智之举,出现了被历史学家成为“五贤帝”的君主:涅尔瓦(Nerva,公元96-98 年), 特拉扬(Traianus公元98-117年), 哈德良(Hadrianus,公元117-138年),安东尼·皮乌斯(Antoninus Pius,公元138-161年)以及马库斯·奥里利乌斯(Marcus Aurelius,161-180年)。

罗马帝国在公元1世纪继续扩张,在图拉真统治时期达到顶峰。北非、大不列颠、德国,欧洲东部直至黑海,以及中东的阿拉伯半岛北部地区都增加到被征服地区的版图中。在继承制存在将近两个世纪中,罗马文化、政体、律法完全传播到帝国的边界地区。大城市到处建立,尤其是在没有城市传统的地区,并且被赠予了很多类似于罗马公民享有的特权。政府机构高度集中于罗马,但是城镇由帝王忠实的追随者管辖,他们表明对统治的拥护,得到城市应有的用于建筑和景观的资金。

建造公共纪念性建筑的花销绝不节省,它们通常用来颂扬王朝的权威,比如神庙、剧场、战车竞技场和带有柱廊的长街道,如今存留的宏伟遗迹遍布欧洲与地中海地区。除了提供各种各样的建筑学上的解决方法,如拱形的灵活运用与灰泥粘合的砖石结构,当时极为先进工程技术还促进了庞杂的下水管道系统的建造。仅在罗马就有十一个引水渠,可以每天将大约一百万立方米的水从周边山区运送到城市中。

除纪念性建筑与艺术以外,帝国的第一个世纪在文学作品方面也颇具创造性。塞涅卡(Seneca,公元前4年-公元65年)生活于尼禄统治时期,或许可称为罗马世界最重要的哲学家,以及由希腊哲学起源的斯多葛学派原则的最伟大的倡导者。另一个斯多葛学派的信奉者是一个世纪以后的帝王马库斯·奥里利乌斯,他留下了一部优秀的思想集《沉思录》(Meditations)。作家尤文纳尔(Juvenalis,公元60-140年)和佩尔西乌斯(Persius)写作针对习俗与道德堕落的讽刺作品,以此流传下来日常生活的生动图景。元老院议员塔西佗(Tacitus,公元55-117年)是一位重要的艺术史家,他最重要的作品——《编年史》(Annales)及《罗马史》(Historiae)讲述了罗马帝国由奥古斯都之死到图密善时期的历史。

公元1世纪和2世纪,医学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伽林(Galenus)是最重要的医生与古物研究科学家之一,发现血液在流动中的循环特质归功于他。

贸易与迁徙路线沿线的陆上及海山的交通也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充满活力。其中,现在被称为“丝绸之路”的路线已经为商人所穿越,他们从地中海地区到达大夏(Battriana)和中国的突厥斯坦(Turkestan),反之亦然。老普林尼(Plinius the Elder)在公元前1世纪写作时称罗马每年与印度、阿拉伯进行贸易往来,而中国(Seres,塞里斯)至少参与了一亿塞斯特斯(古罗马货币单位)的贸易量。一个世纪之后,中国的著作《汉书》记录到,公元166年,一位罗马皇帝安敦(即马库斯·奥里利乌斯·安东尼)派来的使节到达中国的边界。根据同样的史料记载,罗马人希望进行直接的接触,但是安息人(即帕提亚人)已经对他们有所警戒,企图维护自己对于丝绸之路的垄断地位。这段记述为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发现所证实。这些考古发现包括在楼兰和河南发现的埃及纺织品和罗马玻璃器,在远东的其他考古发现也间接证明了这点,如在越南南部俄厄发现的马可·奥勒留时期和安东尼·皮乌斯时期的罗马硬币以及同时出土的一面中国汉代晚期铜镜和各种印度文物。这显示出,即便没有直接的交往,需要依靠媒介,两个文明之间有过交集。

公元3世纪的危机

公元2世纪的多数时间里——五贤帝时期——据说是奥古斯都之后的罗马帝国最稳定繁荣的时期,但是养子继承制被马库斯·奥里利乌斯所打断,他制定其子康莫德斯(Commodus)作为自己的继位者。康莫德斯不仅不能胜任职责,还被证实是位野蛮的暴君,后来他与元老院的关系非常紧张,最后被宫廷侍卫所杀害。

危机此时已经开始出现;货币贬值,政府的补救未获成功;居住于边疆地区的居民施加的压力——这些问题进一步恶化,并且没有找到决定性的解决方法。在东方的伊朗,新的萨珊王朝希望重新树立波斯人的威望。在北部,迁徙的日耳曼部族如哥特人开始越过罗马边境的城墙。甚至,在康莫德斯统治之后,帝国的内部状况都陷入了混乱。

谢普提米乌斯·塞维鲁(Septimius Severus,公元193-211年)是一位极具军事才能的将军,随着一次意外成功的行动,他掌握了大权,开始了塞维鲁王朝。他试图通过提高税收来应对危机,缓解萧条的经济状况。另外,他彻底地改变了元老院悠久的传统,用军人取代了年长的贵族的地位,他为军队招募雇佣兵,加强等级制度,以阻碍社会流动性。简而言之,他建立了一个军事统治阶级,这种方式在他的继任者那里得到延续,但是从未实施任何稳定的解决危机的方法。

除去经济和社会构造,危机同样给道德与精神生活造成了影响。对未来的恐惧与信心的缺乏为来自东方的新的宗教与哲学的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中,基督教似乎在崩溃的边缘提供了一种关于存在的强有力的系统解释,它承诺所有死者的复活,实例就是上帝之子耶稣基督,他化身为人并体验了人间的苦难,在死后复活。同样,起源于波斯祆教(Zoroastrism)的密特拉教(Mithraism)是一个神秘宗教,也注重死后的生活。这些宗教各教派追随者扩散再生,产生了诸如诺斯替教派(Gnostics)和摩尼教(Manichaeans)等教派。罗马的哲学思想非常实际,正如我们从斯多葛派中所见的,此时新的希腊与东方哲学融入其中,包括普罗提诺(Plotinus)于公元1世纪创立的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

 


 

戴克里先与帝国的分裂

面对遍布帝国的危机,帝王戴克里先(Diocletianus,公元284-305年)做出了大胆的决定,他是一名有实际经验的,坚毅果敢的军人,在估计了管理如此庞大的领土所面临的困难之后,他决定将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首都分别为罗马与尼可米迪亚(Nicomedia,今土耳其伊兹米特),他自己也迁移到了尼可米迪亚,这是中央政权第一次将移至东部。两个帝国分别交付一个称作奥古斯都的君主管辖。他安排两个副皇帝辅政,如果皇帝死亡,就接替其位置。除了迁移到东方,戴克里先还实施了一种东方式的君主思想。他采用主(dominus)的名号,通过权力的象征如球体和放线冠强调他的神性,并凶残地迫害其他宗教的追随者。

通过西方的继位者君士坦丁(Constantinus,公元306-337年),帝国的两个部分与公元324年重新统一,他在古希腊城市拜占庭(Byzantium)建都,用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olis,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名字使其复兴。也许是因为他的转化,而且无疑有着其母亲海伦娜(Helena)做出的贡献,基督教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在东方尤甚,并且成为整个帝国的宗教。不仅如此,为了安抚神学上的争执,避免教派横生,公元前325年召开了尼西亚会议(Council of Nicaea)。这次基督教主教的集会是为了解决对于基督属性的不同意见,建立基督教的正统。这一伟大的宗教变革不仅在社会中产生了极大反响,而且影响了文化与城市规划方面的观点。城市的面貌改变了。很多早期的基督教长方形柱廊大厅式的教堂在罗马建立,这些教堂经常重新利用来自异教城市的建筑或材料。叛教者弗拉维·克劳迪亚斯·尤利安(Flavius Claudius Julianus “the Apostate” ,公元361-363 年)试图通过剥夺基督教徒权力而重建异教传统的做法并未起到任何持久的效果。

西罗马帝国的衰落

公元4世纪的罗马历史以王朝的争端与持续的公共机构的危机为特征,直到世纪末帝国才重新统一在一位帝王狄奥多西(Theodosius,公元379-395年)的统治之下。在米兰主教安布罗西乌斯(Ambrosius)的影响下,狄奥多西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当时称为公教会(catholicus,意为普遍的),凌驾于其他所有的宗教之上,包括东方各基督教教会。在死前,权力刚刚集中在狄奥多西的手中,他再一次并且是决定性地将罗马帝国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交予他的两个儿子:霍诺里乌斯(Honorius)接手西罗马帝国,阿加底乌斯(Arcadius)掌管东罗马帝国。

公元410年,一个游牧群体西哥特人(Visigoths)在亚拉里克(Alaricus)的指挥下南下进攻意大利,占领并洗劫了罗马。他们由于匈奴人(Huns)的压力被迫离开北部,此时匈奴人正在劫掠欧洲,并掀起了由匈奴王阿提拉(Attila)在公元451-453年间领导的称为蛮族(barbarians)的运动,同样在入侵意大利时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汪尔达人(Vandals)也于公元455年征服了罗马,首领奥多亚克(Odoacer)在公元476年罢黜了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任帝王罗穆卢斯·奥古斯都(Romulus Augustulus),并宣布称帝,由此开启了西方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中世纪。

罗马的遗产先是由西方的罗马蛮族统治者所接纳,后来得到欧洲人的接纳,在东方,拜占庭人(Byzantines)复兴了其政体模式、社会结构、艺术与思想,并将其传承下来。

 

斯特凡诺 •德卡罗(Stefano DE CARO)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