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动漫行业的快速发展,“十一”前夕,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召集了动漫行业的业内专家、动漫企业和游戏企业召开了为期三天的“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研讨会”。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就动漫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需求等内容,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本刊作为独家媒体对研讨会进行了追踪报道。
建立全国性的动漫产业机构
中国对动漫文化产业的关注程度急速上升,纵观整个动漫市场,人们对动漫产业的认识仅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与会企业代表认为,为了切实加强对动漫产业的监督和服务,有必要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动漫产业协调机构,为动漫企业牵线搭桥,促进动漫产业各方要素的快速衔接,形成发展合力。建立一个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管理协调机构,可使动漫的出版、制作、发行等审核工作更加快速、有效。
在整个产业协调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动漫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全国性的动漫产业机构,将动漫行业规划列入工作日程;制定行业标准;建立资质认可制度;建立动漫人才的培养机制;推进动漫行业的健康发展。
营造动漫产业有序竞争环境
动漫业一旦定义为产业,其资源配置应从行政主导变为市场主导,否则动漫产业市场环境就始终处在成熟的外围。
与会代表认为,不能再用传统的、封闭的、盲目的或行政的手段保护中国的动漫产业市场。要避免这一冲突的根本办法是大力发展中国经济,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的游戏规则,营造适合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竞争环境。
政府要以营造市场主导资源配置为己任,从直接包揽、控制动漫市场经营,变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动漫产业生存环境,协调、促进产业发展。动漫播出方面,尝试进行制播分离,公开公平地收购高质量国产动漫作品。只有营造出一个健康的、非垄断的、公平竞争的动漫产业环境,动漫市场才能向成熟演进,资源配置才能实质性地进入“市场主导”。
走产业品牌化运作路线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动画界把中国的“水墨动画”誉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第一个片种。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1988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山水情》成了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也成了中国动画彻底商业化之前的最后一部艺术精品。
一个好的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线,品牌意味着产品所占市场份额的潜力。与会代表认为,我国的动漫企业应全力创新,注重打造动漫形象,走品牌战略,才能带动整个动漫产业链发展。从某种程度来讲,一个经典意义上的动漫品牌,是中国动漫可持续发展的立业之本。
与会代表认为,品牌竞争是现代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是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得品牌者得天下”。对于起步初期阶段的国产动漫企业,面对迪斯尼、好莱坞等国际品牌的激烈竞争,有效地保护国内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扶持部分有实力和潜力的网游动漫企业,着实是一条必需的路子。但是,若不遵循正确的品牌指导方针,只是盲目扶持,势必造成国内网游动漫品牌的混乱。
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训体系
动漫产业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文化娱乐业,青少年作为主要消费群体,涉及购买力不足与耽误学业等问题。我国大部分动漫制作和播出企业并没有抓住国际上动漫产业成人化的趋势带来的产业机遇,没有将成人作为目标消费者,创作适合成人的动漫产品,因而极大地制约了动漫购买力的上升。
动漫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人才因素占据重要比重。一国的动漫游戏产业能否成功,不完全取决于资本或者技术,关键是人才实力和人才培养。如果不能引领动漫游戏产业链创意高端,那么好技术只能成为“好工匠”,为掌握形象、故事产权的开发商打工。而我们的学校教育模式化几乎到了“直接传授,不问原因”的地步。在这种教育中拷贝出来的动漫人才自然是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创作出来的动漫作品枯燥无味,没有新鲜感,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与会代表表示,动漫人才的培养涉及到学校、企业,甚至社会文化环境各个方面。和市场需求脱节的培养模式造成了企业“饥渴”、院校“过剩”的尴尬局面。专家一致认为,人才培养不能仅仅重视技术,动漫首先是文化艺术,其次才是产业技术,杰出的动漫产品是优秀文化价值观的杰出表达。
记者手记
彻底转变观念,迎接动漫新时代
回首中国动漫昔日的骄人成就——在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历史积淀的基础上,我们没有理由不再开拓一个崭新的动漫新时代。中国整个动漫产业观念与意识都需彻底、有效的更新和变化,在重视青少年的同时,更应关注占相当消费能力的成人动漫市场,这将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消费基础和现实依据。在全球动漫产业割据态势和竞争背景中,有针对性地借鉴欧美、日韩的发展经验与政府扶持特色,拿来为我所用。同时,政府需大刀阔斧地进行动漫产业体制的全方位改革,以此提高我国动漫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强化动漫作品的复制与传播属性,刺激起中国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对动漫创意内容的新需求,并适时调整动漫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发展结构,推动中国动漫文化产业的全面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