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O

时间:2007-04-24 17:19:40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798艺术节>

NONO——11位艺术家自主策划的最新作品展

开 幕 式: 4月22日下午3点
       展览时间: 4月22日 - 6月17日
       展览地点: 长征空间B
       艺术家: 储云、何岸、蒋志、阚萱、刘韡、石青、秦思源、王卫、徐震、杨振中、朱昱

 

关于NONO 的非阐释话语

问答 卢杰——长征空间主任:

卢: NONO是重复的拒绝和反对, 还是对拒绝的反对? 到底是说不还是不说不? 真实地呈现了当
    代艺术的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矛盾. 既然无策展人, 无主题, 也就没有道理可讲, 只能
    摆摆事实.
问: 为什么是11个艺术家?
答:
因为11是我的幸运数字.
问: 为什么是这些艺术家?
答:
他们自发的, 无门无派, 就是彼此熟悉和认同.
问: 那你怎么同意了?
答:
因为感觉这些人风头挺健的, 能做点事出来.
问: 为什么没有主题?
答:
他们没觉得有必要.
问: 那不是拼盘展了?
答:
唉, 不是拼盘的展览大多时候也挺烂的, 这么弄一次看凑合不凑合.
问: 听说还专门再盖个大屋?
答:
是啊, 徐震疯了, 做了个60吨的10米长的大东西, 咋办呢, 只好在院里盖个大屋摆着.
问: 这展览大吗?
答:
大, 超大, 还有上海的杨振中和广东的储云, 北京的何岸、蒋志、阚萱、刘韡、石青、
    秦思源、王卫、朱昱, 没有一个是吃素的. 我们就把长征空间里里外外1500平米全用上了.
问: 听说全部是新作品, 那么如何体现NoNo的概念?
答:
又来了, NONo不是个概念, 这些人, 没有什么共同想法的, 或者, 自认为没有想法, 不过
    自从在100多个标题的讨论中非常难产地整出个NoNO的标题来, 好像也有了些关于想法的态
    度. 所以我在和徐震商量海报用图时, 一下子就觉得用史上最牛的钉子户. 其实, 如果说
    艺术家和作品, 反映在这个展览里的, 只有一点是联系在一起的, 就是对现实的距离.
问: 那么这个距离是远是近?
答:
是noNo. 可能是从不同的尺度去感知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或者说, 什么是现实?
问: 展览3个月, 挺长的?
答:
不长, 不短, 做这个展览是个恶梦, 累死人, 不过看的时候包你痛快. 这算是北京今年个
    大展览了.
问: 没有策展人, 那谁写新闻稿呢?
答:
我写呗.
问: Nono是怎么来的?
答:
有前面N多个被推翻的展览标题垫底, 其中包括: “ 只要是展厅里的就都有问题, 还不够差, 对付, 厉害, 麻烦, 这个展览题目有问题, 离开, 分泌, 乱震, 院体前卫, 工笔前卫,严重, 后果很严重, 严肃艺术, 饱和, 或, 或者, 说不出口, 啊啊啊, 简单, 容易,? 第一场雪, 2007, 八路公交, 别走, 回来, 不重要, 次要, 哈哈, 咋办, 虚, 透露, 因为, 所以, 但是, 确定, 一定, 肯定, 然而, 不是, 以及, 忽视, 过分, 熊猫摇头, nononono,  noNo.” 这个noNo 是在大家不断地在否定别人提出的标题时, 用的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到最后就成了定局.

肖雄 长征空间艺术总监 如是说:

“NONO”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拒绝,或者否定。在这里的否定则表现为多指向性,这个否定如果来自内部是一种自省,来自外部则是一种反应。11位艺术家是一个集体,一个由个体组合的集体。这个集体无中心概念,被生存经验和捡来的灵魂所撮合。没有纲领和口号,依赖楚河汉界获得假想世界,众说纷纭……。这里是一个事实呈现,被自主包裹的艺术聪慧,被自由困住的艺术真诚。中国当代艺术幻象中的沼泽和自救,艺术和艺术家的“瓶颈”是假设演习还是危机面临?当代艺术家的社会理想主义情怀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回应?是双向选择还是一厢情愿?所有的困惑、矛盾所指向的是当代艺术生态还是艺术家本身?这11位一直努力在当代艺术现场的艺术家将以各种不同的自我表述方式,告诉和揭示人们一个现实中的事实。

展览将由装置/影像/图片等表现方式组成。

黄寺 长征空间策展助理 补充说:

“NONO”的参展艺术家有11位,但是并没有策展人,艺术家们暂时将之称为是一次自主策划的展览。在这样一个注重策展人话语权的时代,策展人的缺失毋宁说是某种残缺或另类的张扬。相对于一些有名无实的策展行为,拒绝策展人参与是一种赤裸的真实和试验。11个人是彼此熟识的哥们兄弟,他们自耕自种、自我造局,展览本身是自发、自主、自然而然的,是切磋过招,也是集体游戏。

展览的筹划是一系列众说纷纭的讨论过程,包括会议交谈,喝茶吃饭,甚至网上聊天。艺术家们对这次共同亮相是有某种共识的,这种共识的前提是能够玩到一起的相互关联。可以夸大为源自形而上的艺术理想,亦或只是简单的形而下的生活经验。但仍是模糊不清难以被清晰阐释的,充满了各种暧昧的可能性,反对阐释在这里不是有待发掘的姿态,而是心领神会的默契。展览标题曾一度难以确定下来,每个艺术家都有众多的企图和想法希望诉诸标题,策展人角色的缺失不在现场,客观上促成了群龙无首的混乱。“NONO”的最终被采纳实际上是一种妥协,有不得已多指向性包容的无奈,也有彼此否定的默认成分。它是混沌事实自组织的结果。

展览的内容呈现出某种碎片化的特征,各自为政明显大于协同共构。艺术家的主体性被客观的自我提升和突出。在这里,视觉艺术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是被充分扩展的,是一个不断处于竞争、辩驳和转变之中的挑战性所在,所有身临其境者都可以通过视觉途径获得某种最佳的想象和理解,而对他者喊出“NONO”。参展的11位艺术家是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界极为活跃的人物,他们此次展出的作品以装置和新媒体为主,几乎涉及了架上之外所有的创作形式。以徐震的作品为例,和他之前的一些作品一样,此次展出的作品也非常之“大”,这种大不仅指作品形式上而言,也指其外延的诸多可能性。以著名英国艺术家Damien Hirst的作品为参照,艺术家公开模仿,刻意追随,是致敬还是调侃?或者这样直白粗浅的猜测正中了创作者本人的圈套,作品本身强烈的视觉刺激已说明了一切。而阚萱的作品则倾向于精致的私密性,影像作为一种展现和参与的方式超越了公共空间中构造意图的外向性限制,将外在之大置换为内在之小…

而在展览开幕之前,参展艺术家大部分低调寡言,对自己的作品和方案讳莫如深,难以见到和作品有关的图片、文字,甚至草图。这也许是一种创作上的共同经验和必然要求,然而对于公众和媒体,这种保留的态度恰好促成了某种神秘感,也是“NONO”众多的指向性之一。对于展览的主办方长征团队,这次展览和正在举办的“25000”最佳展览评选活动也可看作是某种呼应。“25000”试图从艺术家而非策展人的角度来评判梳理众多的艺术展览,而“NONO”则从当下现场实践了此种理念。长征语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这次实验提供了保证,不过这种保证缺乏现实对应的依托,因为“NONO”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被控制的。

徐震  参展艺术家代表甲 代表大家说:
NONO, 还是看展览吧.

阚萱  参展艺术家代表乙 补充说:
NONO. 不要问我.

秦思源  参展艺术家代表丙 什么都没说:

 





 
 
1  2  3  4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