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自然:森林砍伐与环境”展览开幕嘉宾合影
"绘画是我献给大家的拥抱,我也借此邀请大家一起拥抱我们珍贵的自然。"这是厄瓜多尔艺术家尼古拉斯·埃雷拉在其个展开幕式上真诚的邀请与告白。
2017年9月29日,作为吉莉安·赛克勒女爵士国际艺术家展览项目2017年遴选的艺术家,尼古拉斯·埃雷拉在北京大学阿瑟·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展览《迷人的自然:森林砍伐与环境》。本次展览共展出埃雷拉的61幅画作,艺术家特意提前一个月来到北京,从中选出12幅作品在赛克勒博物馆现场创作,最终完成了12幅大型油画作品的呈现。
尼古拉斯·埃雷拉作品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
诗意,动感,能量与大爱,是尼古拉斯·埃雷拉的作品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艺术家大胆的变形,用艺术的双关语将树木、鸟兽、人类甚至工业符号融在一起,相互交织、生长。有的树木化身人形,树枝变成胳膊,有的树叶变成鸟类、动物或昆虫,所有意象都为激发观众对环境的想象力而生。在天马行空的抽象变形中,虽有童趣却又透露着一丝哀伤,虽有悲痛却仍给予着光明和希望。魔幻色彩与未来主义的表现风格塑造了埃雷拉独特的个人绘画语言,他宛若一位深情的诗人,邀众人走入他的自然世界——她迷人、美好,她是地球母亲;她脆弱、沧桑,她在饱受折磨和侵蚀。
展览开幕现场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讲到:道家和儒家思想是中国的两大传统哲学思想。“儒家认为天地万物一体是最高的价值理想,道家更是不遗余力的去赞美人和万物,勾勒天地自然的美好画面。可见,对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共荣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与世界友人共同的理想。在文化的多样性的当下,我们庆幸可以找到诸多共识,以艺术的手段展现这种共鸣。”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杭侃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杭侃教授与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观展
而谈及此次展览的初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杭侃教授表示,“中国的博物馆更注重传统历史的教化性,而西方的博物馆则更强调艺术的感化作用。北大的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在二三十年代就提倡'美育教育',因而我们的博物馆亦取名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这也是我们在一个传统博物馆中举办当代艺术展览的原因。 ”
艺术家尼古拉斯·埃雷拉致辞
吉莉安·赛克勒女爵士上台致辞
作为持续支持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吉莉安·赛克勒女爵士更强调:拓宽赛克勒博物馆的视野,将各国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带给中国观众,用艺术搭建美与共通的桥梁是她的希望和责任。“我们挑选的艺术家创作都具有普世性,他们用自己的作品表现当代人们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森林砍伐与环境’便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共同挑战,它不仅摧毁了树木,更摧毁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而这恰恰是我们赖以生活的人类家园。亚马逊是世界上最大的造氧空间,然而它却在面临快速砍伐的危机。埃雷拉通过艺术作品展示人类发展中的两难抉择,我们也希望通过展出他的作品试图找到未来的解决方案。”
本次展览策展人米盖尔·贝纳维德斯致辞
厄瓜多尔大使何塞·博尔哈致辞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都无疑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厄瓜多尔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因而,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兼具着重大的责任。本次展览正是希望向人们展示厄瓜多尔对于保护环境的关切,也希望能够激发全人类对该问题的关注。埃雷拉的作品正是如此,因而他不仅是诗人一样的艺术家,更是文化的使者。”厄瓜多尔大使何塞·博尔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展览开幕嘉宾合影
观展的国外友人
“感性是艺术家的灵魂,艺术家会通过感性来把无形之物视觉化,创造出一个新形式的宇宙——栖息于想象中的平行世界。在那里,每个瞬间会以各种形状、色彩和强烈的感情表现出来。从逻辑元素开始,将之非逻辑化,并重新创造一个诞生于技术和概念的充满自由、激情、创造力并符合逻辑的迷人世界。它是无声的、通用的语言,每个生灵都可以自由地进入、伸展、流动在这无限喧嚣、缠绕融合于感官的形式空间中。”这是艺术家对于自身创作和责任的书写,更是埃雷拉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
参展嘉宾
展览现场
厄瓜多尔大使及其夫人与中国画院副院长王忠民先生交流
展厅现场
开幕当天,展厅中放着来自亚马逊雨林的自然音乐,画布上还透着油彩的隐隐芳香。艺术家的笔触宛若将观众带入安第斯森林,鸟兽、花香、丛林、清泉,埃雷拉将南美的美丽融入树间,让自然的魅力在叶梢复苏。反思、冥想,是为了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光影交错,让我们再一次回归“迷人的自然”,共同保护她的美与未来。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9日。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
展览现场
前来观展学习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