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8|“杜塞尔多夫学院”摄影展 摄影语言重塑观看方式

时间:2017-09-18 14:03:08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展评>

开幕式现场

2017年9月15日,作为庆祝中德建交45周年框架下重点项目,“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展览的摄影部分:“摄影的语言——杜塞尔多夫学院”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

此次展览由德国波恩艺术文化基金会、中央美术学院总主办,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协办。这是德国当代摄影作品首次在国内系统性的展出,以杜塞尔多夫学派为代表的德国当代摄影艺术在展览中得到全面呈现。

中国民生银行办公室主任兼民生美术机构管委会主任陈国强开幕致辞

陈国强主任代表中国民生银行向展览的举行致以祝贺。他认为此次展览给中国观众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近距离欣赏德国当代顶级摄影作品的机会,是中德两国深化文化交流的成果,代表着中德两国文化交流的高规格和高水平。他希望借助此次“德国8”展览能促进中德两国民间的文化交流,给社会公众带来丰盛的视觉享受。

展览总策划、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开幕致辞

范迪安院长作为展览中方总策划向公众阐述了“德国8”展览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德国8”是对德国艺术50多年来学术脉络的一次展示。更重要的是在全球文化资源需进一步整合的背景下,此次展览尝试了一种新机制,也意味着中德两国在文化交流创新上走在前面。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主持展览开幕式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在前言中写道:“摄影艺术是有关观看的艺术,它始终关乎观看对象的选择,观看方式的变革,战后的德国摄影艺术家们将作为主体的人的形象和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作为其最重要的对象,在摄影的语言、方法、美学和风格上都做出激烈的变革,营造出一个高度现代性的视觉世界,极大拓宽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观看。”

观众观看作品

展览现场

此次“摄影的语言—杜塞尔多夫学院”展出了7位当代德国摄影家的53件作品。这些摄影家大部分都是杜塞尔多夫学派的代表。作为德国当代摄影的里程碑,杜塞尔多夫学派以伯恩·贝歇与希拉·贝歇夫妇为代表,他们自20世纪70年代推出一系列有关工业建筑的摄影作品,使德国摄影史发生了最激烈的变革并进入新的复兴。摄影不再是对现实的直接表现,而是成为一种观念性的手段与方法。

贝恩德和西拉·贝歇 《工厂大堂》多特蒙德-霍尔德 纸质黑白照片 1989年

贝歇夫妇的工业建筑摄影将“新客观性”注入了现代的、概念性的摄影艺术之中。这一理念体现在他们的一部分作品之中,储气罐和水塔等客观且有文献记录的工业建筑摄影系列作品就是典型代表。他们的摄影角度客观,沟通严谨,仿佛是对正在消失的建筑遗迹的案例研究。

托马斯·施特鲁斯 《天堂之三》,丹特里,澳大利亚  显色打印 1998年

托马斯·施特鲁特的现代公共建筑和风景摄影作品表面上颇具现实感,让观者随其用沉稳而简洁的风格来分析和观察世界。他在风景照、街景照或者博物馆观众照与相关研究之间建立历史性、功能性以及社会性的关联。在其作品《天堂》中,施特鲁斯通过精湛的技巧,将观众们的视线牢牢锁定在那原始丛林魔性般的半昏暗色调之上,锁定在那热带植被光影斑驳的绿色之上,锁定在那丛林溪水的蜿蜒流向之上。

观众在现场

观众欣赏作品

坎迪达·赫费尔 《里约热内卢市剧院之二》  纸质2005年

坎迪达·赫费尔的作品中没有人物出现,但却和人息息相关。她的作品题材多为文化性质的公关空间。与她当时的老师贝恩德·贝歇一样,她也将客观性和冷静性引入了自己一些列作品之中。本次展出的反映教堂华而不实的内部空间的作品《巴西系列》别具魅力,照片理性、冷静的艺术风格恰恰与华丽且充满感情的教堂空间处处矛盾。在这里,摄影的客观性与巴洛克式的奢华——两个艺术世界相互碰撞,火花四溅。

托马斯·鲁夫 《星星(14h 18m _ -40°) 》 C打印 1992年

托马斯·鲁夫的作品题材广泛且丰富,从人物肖像、地理风景到建筑,各类主题应有尽有。20世纪90年代早期,鲁夫凭借一系列面无表情、客观且细节清晰的肖像摄影名著一时。90年代后期,他又通过放大和加工一系列事先拍摄的星空照片或提前制作的报纸剪影进行艺术创作,以这样的方式赋予图像以全新的面貌。

展览现场

观众拍摄作品

卡特琳娜·西维尔丁《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纸质彩色摄影,丙烯,钢框 1979年

卡塔琳娜·西维尔丁的大尺寸摄影作品表达了对个体认知和个人,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团体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种种思考。因为借用照片的形式来反映当时发生的客观事实,她的作品也可以看做是存储记忆和知识的介质。

安德里亚斯·古斯基《F1进站之三 》2007年

安德里亚斯·古斯基对全球化大都市物质生态的精准捕捉。他的摄影体现了对现实的强化、突显和操纵。他以尺寸巨大的照片向我们展示全新视角下的世界。无论是F1进站或者海洋表面,还是国家庆典等主题,在他的镜头里,所有的人和物都被上色、塑性,都被当成一个巨型万花筒之中的背景。古斯基的作品彰显精湛技术的同时,还透露出他对世界冷静客观的观察。

安德里亚斯·穆埃  《科尔在勃兰登堡门 》 2015年

擅长拍摄戏剧化场面的后起之秀安德里亚斯·穆埃试图在空旷的空间和真实的图片内容之间建立一种令人兴奋的联系。他用空间的、建筑的和戏剧的内容组织自己的作品画面。本次展出的五件冷蓝色调的大自然题材作品,常常与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绘画相提并论。此外,一同展出的《科尔在勃兰登堡们》和《在树下——安格拉·默克尔》两件作品是他对德国历史进行思考的代表作,这样的思考也贯穿在他历来的主题创作之中。

此次展览的展出日期为9月16日—10月22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