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之约——郭明馥个展慧和天语艺术空间开幕

时间:2017-09-02 21:54:33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展评>

 

2017年9月2日下午3时,由策展人王青云策划、慧和天语艺术空间主办的“丹青之约——郭明馥个展”在北京慧和天语艺术空间开幕。丹青之约,语出宋徽宗的题画诗句“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丹青原是古人对绘画的一个诗意的称谓,在郭明馥的作品中则有特殊的意义,在本次展览的作品中,郭明馥选取朱砂和花青这两种色彩单独运用,以色代墨,既展现了色之韵味,又充分融入了笔墨的淋漓之意。本次展出以太湖石为主题的49幅作品,展览将持续到9月28日。

出席此次开幕的嘉宾有北京慧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翠萍女士、策展人王青云先生、艺术评论家、解放军报主任吕国英先生、荣宝斋在线李德良先生、收藏杂志编辑室主任王金坪女士、收藏家刘平先生、收藏家张琨先生等。

北京慧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翠萍女士在发言时提到,本次展览是慧和天语艺术空间自2016年开馆以来别开生面的新尝试,所展作品均是郭明馥艺术风格转型后的第一次亮相,这对于慧和天语艺术空间和艺术家都是一次特别的经历。通过郭明馥的作品大家不难看出,艺术家在创作和展览空间布置上,融入了对艺术的深入思考与无限追求,而这种追求,正是当前中国社会所急需的精神食粮。慧和天语艺术空间作为艺术世界中的一员,也将秉持着“艺术唤醒生命的觉醒,让人们快乐幸福地生活”的使命,搭建艺术家与百姓之间的桥梁。

策展人王青云认为,在中西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中国艺术家必须要在中西两种语言、两种坐标系中发展、创作,必须要用最大的力气和最大的勇气去耐住寂寞、保持恒心。郭明馥此次展出的作品,不同于他以往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初发芙蓉的文人戏墨和奔放豪迈的泼墨彩绘风格,其对于朱砂和花青的运用让人耳目一新。这种新风格在视觉语言上做减法,却保留了作品更大的理解与阐释空间。

艺术家郭明馥在致辞时表示,此次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自己近几年对于儒释道的学习,也是一次向历代大师的致敬。展览名称“丹青之约”源于宋徽宗的诗词“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宋徽宗创造了中国美术的最高峰,对于太湖石的提倡和米芾“瘦、漏、透、皱”审美理想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而这也恰好与本次展览的题材、风格和思想所契合。绘画于郭明馥而言,是终生的伴侣,他将在艺术之路上继续修行、探索,未来还会有更多系列的新作陆续呈现。

艺术评论家、解放军报主任吕国英先生认为,郭明馥此次展览的作品虽尺幅不大,却很有韵味,能让不同的人有不同层次的审美体验。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郭明馥的作品可谓是“灵者乐境”,实在难能可贵。作为画家的老友,收藏家刘平先生对艺术家后续的创作也表示充满期待。

在本次展览的作品中,郭明馥选取朱砂和花青这两种色彩单独运用。朱砂,在古代曾为道士炼丹之用。是一味镇定驱邪的妙药。花青,是最不可或缺的中国画颜料,从元代开始,青花瓷的色彩产生了世人皆知的审美经验。对于这两种色的运用,画家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性观念。正所谓“大美无言,大音稀声”,这种独特的色彩,既含着画家对于东方艺术哲学的思考,亦展现出他近年来对佛教和老庄之道的感悟,是其自身对于“纯粹与永恒”的绝对体验。

传统绘画的元素,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一花一石,在文人墨客眼中都有超越实相的理念。郭明馥在探索中意识到执著于题材外相,容易产生滞碍于物的问题,纠结于物象和技巧无非是“由器入道”的障碍。“无物于物,故能齐于物。无碍于智,故能运于智。”古人的智慧在于把拟人化的精神赋予,花木竹石,行云流水。并且形成了既有具象之美又富抽象之美的标致。以有形通无形,从有限跨越无限,创造出“境生于象外”的审美意境。郭明馥近期的作品就是在探求从对世相的抽离,寻求与天地自然最朴素精神的相应。

以其创作的《冠云峰》为例,作品取材于苏州园林的太湖石,在造型上符合中国古代文人“瘦,皱,透,漏”的审美趣味。其石历经千万年的洗礼,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已超脱简单的物象,衍生出“天、地、人”的三才之道与“道法自然”的东方美学精神。在技法上,画家摒弃传统的树石皴法,转而另辟蹊径,将自己近年来对于老庄哲学的领悟融之其中,展现出太湖石的光影变化与精神气质。

画家在寄语中如是说道:“芥子纳须弥”,无限就在有限之中。无边世界的妙义就从“一念”显现,宇宙不是纯然外在的时空,而是人心灵所构造的世界,就在一丘一壑、一花一草中。道不在同,佛不在求,只要回归自心,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一切都自在显现,当下圆成的生命,才是至高的圆满之境。丹青相伴一生,是画家最快乐的。对宋元审美的体会,也是郭明馥探索“质延古意,文情今变”的契合。

慧和天语艺术空间由北京慧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16年投资创建,作为慧语的线下体验部分,展出优秀的当代艺术品及艺术衍生品,并定期举办艺术沙龙、讲座和培训活动等,在艺术家和大众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慧和天语艺术空间自创建以来,已先后举办多场大型作品展,多场著名艺术家、经济学家等专家学者主讲的公益性讲座及学术交流活动,在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影响力。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