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佳琦入驻洞房 “洞房计划”正式启动

时间:2017-07-05 15:52:00 | 来源:

资讯>展评>


洞房计划筹备会(参与人员:赵杨、翟一涛、刘利斌、黄佳琦、田新亮、张作客、王强、崔付利)

2017年7月2日,由荖猎户和新浪当代艺术共同策划的首期“洞房计划”,在成都天府新区荖猎户森林山庄正式启动。“洞房计划”由荖猎户王强发起,策展人崔付利担任总策划,艺术家黄家琦目前已进驻荖猎户并开始为期一周的首期驻留项目。

 据策展人崔付利介绍,“洞房计划”是一个神秘性、无具体指向性的艺术驻留实践项目,但它本身却极具在地性和现场性。与其他艺术机构或者驻留项目不同的是,“洞房计划”既不属于艺术机构的展览策划范围,也不限于常规驻留项目的商业诉求和运作模式。“洞房计划”希望遮蔽掉当代艺术既有的经验和策略之外,或者说逃离一种模式化的生效方式。经验、知识、方法有其自身的存在合理性,但它不应该成为随心所欲的壁垒和悖论。

荖猎户森林山庄湖畔风景

 发起人王强谈道:“洞房是荖猎户的特色建筑,其原本是当地农民储存杂物的空间。其后在原本山洞地形基础之上修缮完成,洞内按照中国古代传统洞房的形式重新布置。”恰恰在在这样一种魔幻现实的空间当中,当代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或许会有一种令人期待的偶遇。“洞房计划“不仅限制于洞房空间,整个老猎户森林山庄的建筑、自然风景都是艺术家的试验场,“洞房计划”是多元、开放、无边界的,但驻留计划的在地性和现场性是不可或缺的。

洞房计划驻留地入口

 之所以发起洞房计划,完全出于发起人王强和策展人崔付利在酒席间的偶然碰撞。荖猎户森林山庄的总舵主王强,热衷于美食、餐饮文化研究。一位热爱美食的人,同样肯定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更确切的说,他是一个自然的迷恋者和乡村建设的践行者。在他13年不断坚持和循序渐进的建设中,荖猎户由原来的荒山野岭摇身变成了今天森林山庄的样貌。而且,荖猎户至今仍在一天天地发生着变化。王强在谈及发起“洞房计划”的原由时谈到:“在成都天府新区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基础下,如何继续保持荖猎户的自然生态环境,并赋予它更多的文化、人文生态,是荖猎户的未来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我希望能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能够介入进来,把荖猎户搭建为当代艺术实践和探索的高地。”

洞房内部

 策展人崔付利认为,“美术馆、画廊早已不是当代艺术的专属空间,走向公共空间以及跨界尝试势必成为主流趋势。洞房计划就是想成为艺术家跨界探索的实验场。跨界不仅仅停留在作品的媒介转换和表现形式上,更多的是艺术家创作观念、方法以及对既有模式、经验的突破。”他还表示,洞房计划对驻留艺术家的创作不限制任何形式和要求,哪怕艺术家最终呈现的作品是一件“不成功”的作品。之所以策划“洞房计划”驻留项目,崔付利这样谈道:“从一个更大的当代艺术展览语境中,展览策划也越来越形成一种标准,如何从展览自身做突破是当下实践的一个突破口。洞房计划就是要在去经验化的真空地带中寻找一种自然生成的可能性,在一个封闭的瓶颈中走向多元、开放。”

首期驻留艺术家黄佳琦

 “洞房计划”首期驻留艺术家黄佳琦系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在读研究生,黄佳琦的创作有着其清晰的个人语言和系统的方法意识,他的创作更多的是基于对具体事件或事物的质疑和反思,寻找“具体”背后的逻辑和关系。黄佳琦曾参与“乡村密码:石节子公共艺术创作营”、“羊蹬艺术合作社”等艺术驻留项目。希望在荖猎户特定的环境和语境中,黄佳琦能够带给我们一个不可预知的期待。据悉,黄佳琦的驻留创作与荖猎户的现场考古有关,至于艺术家有何具体的考古发现,我们拭目以待。或许正如策展人崔付利而言,“洞房计划”可能最周成为一个无疾而终的徒劳尝试,但固有经验和陈旧体系恰恰就是在行动中逐步瓦解的。

黄佳琦 白立方 综合材料,行为 2016年

 “洞房计划”每期驻留项目由策展人和艺术媒体共同策划,首期驻留项目由崔付利和新浪当代艺术共同组织。每个月拟定邀请1—2名艺术家参与驻留项目,每期驻留周期以一周为单元,但驻留时间依据艺术家个人情况而定。在艺术家驻留期间,荖猎户免费提供住食宿。每期驻留项目结束之后,荖猎户为每位驻留艺术家举办展览,年底为驻留计划策划年度展览。

黄佳琦 失败品 综合材料 2016年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