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壁剥落现城市百态 VHILS个展“印记”央美展出

时间:2017-07-01 14:48:47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展评>

展览现场

在一面面伫立的墙壁上,似乎自然剥落下了很多墙灰,斑驳的印记形成了一张张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

这是艺术家Vhils (本名亚历山大·法图)的全新作品,“印记——亚历山大·法图作品展”于2017年6月30日到7月23日之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B展厅展出。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葡萄牙驻中国大使馆和 Vhils工作室联合组织,并在 REN(葡萄牙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三峡国际公司,和 UNICER(尤尼斯饮料公司)共同支持下实现。

那些貌似自然剥落的墙灰其实是艺术家用最具个人辨识度的浮雕手法进行创作后所留下的“印记”,其根源可以追溯到 Vhils 在 2007 年所做的系列作品“划过表面”中的视觉叙事。而那一张张面孔陌生因为是陌生人我们未曾见过,而熟悉则因为这是北京的日常生活,对于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70 件人像共同构建了一个北京城市全景图,他以城市为基础材料,通过造型,双向地塑造出每座城市和其居民共同生长、相互融合而生的新角色。

作品上剥落下的墙灰

展出作品

艺术家 Vhils (本名亚历山大·法图)的作品长期以来都在关注当代社会的城市化形态及纷繁摩登都市之中的复杂性,并逐步从中发展出艺术家对当今人类状态的艺术陈述。“印记”展进一步呈现了这位艺术家对当代城市与栖息其中的居住者间细微关联的思考。

展出作品

展览现场

作品细节

这组装置不仅仅以北京的所在地现的实出发,同样也将世界各地的其他城市所经历的相似过程融入到符号化的呈现之中。他希求用有机的方式创作出一众感伤的群体面孔,当中每一个静寂的人像都饱含千千万万的故事,而故事恰恰是为城市带去生机的源力。放眼望去,每一幅都显露着独一无二的印记,诉说出每个人是如何被 他所生活的现代都市环境及人文社会环境改变着,成为了那一刻的模样。 然而,尽管每幅人像都饱含个体性和独特之处,另一方面,这些图像所栖的相同材质揭露的则是统一性与同一化:这种大批量生产的石膏板在世界各地的工地和建筑中随处可见。

作品背面

作品细节

作品细节

2015 年, Vhils 的名字因他标志性的视觉语言、独创的雕刻手法和多重的材料媒介,登上了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的艺术与时尚类“ 30 Under 30”(即 30 位年龄在 30 岁以下新星)名人榜。他作品深刻展现对人类状态与当代都市型社会环境间的关系,并且着重关注二者之间的诗性维度。 Vhils 最为人所知的莫过于他大量创作于公共空间、雕刻在墙面上的街头人像,但在此之外,他的许多作品也广泛地以个展和群展的形式出现在世界各地。

展出的影像作品

影像作品

影像作品

除了70件墙壁人像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艺术家的两件影像作品“爆炸”。这一系列作品从Vhils的浮雕创作方式中自然而然地衍生出来,当他凿开墙面时,其中的层次结构表现出的是被封存其中的城市历史和基质,然后符号化的被剥离了出来。

他首次使用爆炸的方式是在2010年的系列视频作品《Detritos》中,他与富有经验的火药爆炸师团队合作,反复更换了无数种火药,评测在墙上的痕迹,埋线试爆,最终一起进行了八个月的反复实验,才达到了作品的理想效果。展出的两件影像作品中,他以高速摄像机来捕捉爆炸的瞬间,并在慢镜头中呈现出了几乎凝固的石块飞溅的运动,使得一种激烈的瞬间变得无限且富有诗意。

“印记”一展通过艺术家对都市景观雄心勃勃的拟人化,试图使观者重新思考当今时代下,看似向阳而生的复杂城市生态面貌背后的人类真正状态。因此“印记”不仅是对当代城市生活特点的分析式观察,而同样也是在人类发展新篇章之际,对同一化变革的一次充满诗意的标记。

展出作品

观众观看作品

展览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