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永生画展:对话山水传承,重写河山精神

时间:2017-05-28 14:24:40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展评>

展览海报

2017年5月27日下午在北京奥加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重写河山——宣永生水墨作品展”的艺术展,展览主角系旅加艺术家宣永生。此次展览由奥加美术馆和《库艺术》杂志联合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担任策展人。

现场嘉宾合影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当岐、刘巨德、庄寿紅、岛子、戴顺智等教授,清华美院办公室主任任茜,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评论家王端廷,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原主任殷福,艺术评论家曹喜娃,艺术家袁加(代表袁运甫、钱月华夫妇)、徐建新、程瑞珍、伊灵等,库艺术杂志总编江涛,奥加美术馆馆长李英杰,中国戏曲出版社副社长龚伟民,原中国美术市场报副总编胡人伟,798悦美术馆馆长王飞跃,百雅轩版画院院长王玉林,新京派研究院院长黄岩,中央工艺美院师友画院秘书长刘志毅,苏州基业艺术馆馆长沈建国,北京博翰龙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虞怡阳,宝浦投资咨询总经理李万才,艺星网董事长孙世海,王博华夫妇,芝加哥大学哲学系潘睿妍等。

本次展览分为三个板块,共同展示了宣永生近年来的创作轨迹:

上篇“问道古今”,呈现了宣永生对古今山水画的临摹与重构,从荆浩、关仝、巨然、范宽到张仃、吴冠中,从有形有象的山水到混沌无名的万物之始;


对话张大千  68×68cm 纸本水墨 2013

对话吴冠中  68×136cm 纸本水墨 2012

中篇“草蛇灰线”体现了宣永生对线条、晕染和书写性的形式探索,以张旭之狂草书写天地混沌之气象,与西方抽象艺术并行、提炼和提纯民族精神的形式构造;


灵的光之二 96x178cm   纸本水墨  2012

下篇“气吞山河”,则以提纯后的形式语言,以臆气、逸气与浩然之气与壮丽的河山共鸣,书写风云际会处崇高的个体生命感悟。“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坐看天际云烟起之一 68×68cm 纸本水墨 2013

当今中国画家普遍将探索新的绘画样式作为一个研习方向,而中西融合也是现在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在这种大的文化环境下,宣永生得力于青年时期在中央工艺美院学习和中年在加拿大旅居两段人生经历,在绘画视野上显得更加开阔,也更有创新精神。此次展览的作品艺术家提炼了传统山水形式、笔墨线条也更加个性化、意象化。他脱开传统笔墨程式的束缚,独取其意境神髓,营造出属于其本心的,可居可游可思的山河面貌。关于此,艺术家本人也谈到:这些作品是我多年来对传统思考的一个成果,如何重新认识传统山水,如何使之更具有当代面貌,更具有“我”的面貌,这是我比较关心的。绘画学习有一个继承的问题,但这并不表示要一定要照抄、临摹古人的形迹,临摹写生是一个艺术家必经的过程,而在我目前的认识当中,我更认为画我心中的河山,才是在绘画里与古人前辈进行精神沟通更好的一种方式。

展览当天下午,在奥加美术馆也同时举办了宣永生水墨艺术研讨会。

艺术评论家王端廷在研讨会上发言

关于展览作品,评论家王端廷谈到:山水是一个文化概念,河山更突出的是地域概念。此次展览名为“重写河山”,我认为定位是比较准确的。他抓住了宣永生先生在面对祖国山河敢于突破前人,画我自画的精神特点。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仍然是“线条”这个中国画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但他的线条不是静态的,是舞动的。宣永生作画,以线条为骨架,以水墨渲染为辅助,有的更是运用西方现代抽象主义和当代艺术里的拼贴手法,这无一不显示了他开阔的艺术视野和敢于探索的勇气。

艺术评论家曹喜蛙在研讨会上发言

艺术评论家曹喜蛙站在一个更加国际化的视野中说到:现代人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不同国家间的当代艺术没有区别。当代艺术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材料、观念无所不有。但是这次展览材料的使用和文化定位就比较明确。虽然宣永生的山水表现已经脱离了传统形式的束缚,作了大胆的突破和探索,但是他依然保持有和传统遥相呼应的心迹在其中。一个艺术家风格的行成就是需要不断的去修改前人的规矩。有时艺术家往前迈一步是了不得的,但这在评论家眼里看可能就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本职定位不一样,要做的也不一样,艺术家更需要注重自我的表现。立足本民族纯粹的文化基因,多方吸取好的艺术养分是必要的,在向前的探索的过程中,宣永生无疑做的比较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巨德在探讨会上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巨德结合自己多年实践的经验认为:艺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管东方西方,各自艺术在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它所内含的“道”则是唯一的、想通的。名称都是表面,内在探索对艺术家来说才更有意义。我在米兰的一次旅行当中,通过观察中西方雕塑的不同,发现西方的雕塑是神的雕塑,但是他们的神总想到人间去,而中国的雕塑是人的雕塑,人里多了几分神的升华。这其中的不同也是对“道”的理解不一样。宣永生这次展览有两张作品分别是:《对话吴冠中》、《对话张仃》,名称是跟之前的老艺术家对话,但其本质是跟艺术的“道”的对话。所以艺术实践,要多把握内在精神,少注意表面文章。

展览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李当岐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巨德致辞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致辞

外国嘉宾在现场观看拍摄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巨德在现场讲解作品

艺术家袁加(左)和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右)在展览现场交流

波黑大使(前右)同翻译在现场就中国文化进行交流

观众在现场观众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