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和王咪:新媒体时代的“陆上行舟”

时间:2015-02-10 18:44:50 | 来源:中间美术馆

资讯>展评>

小船的建立

王咪是小说家王朔的女儿,朱砂是大画家朱新建的儿子。他们都是从小受文艺福泽的幸运儿。但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幸运,不在于有父辈的文艺王国庇佑,而恰恰在于成长路上,他们并不参与。

能以自己喜欢的事来解决温饱,就是王咪和朱砂认同的“真正的幸运”。朱砂曾在法国学习艺术,王咪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归国后他们共同建立了视觉设计工作室——One Thousand Times(一千遍)。

艺术总监朱砂语速很快,有趣、博闻;王咪北京大妞式的爽朗从容,帮爱较真的朱砂解决了一切他解决不了的问题。王咪说,朱砂读萨特长大,她初中时念得则是马克思·韦伯,他们是知识结构、世界观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我们常常因为对美国出兵的观念相左吵上一架,但生活和工作上的目标,是很一致的。”

“父母其实不希望我们回国。”王咪笑着说,“但他们50多岁,我们20多岁,想法肯定不一样。所有家庭的小孩都在抗争。”父母希望二人能够长居国外,即便回国,也从事医生等稳定的工作,甚至不希望他们早早地结婚,但这些,二人都没做到。王咪和朱砂能向家庭保证,恰恰是最重要的一点,起码成为了人格独立的人。

王咪说,人格独立,就是多读书,有自己的想法,做人有底线,有尊严地赚钱。他和朱砂的独立,也直接影响了一千遍的独立性。“一千遍”的名字,来自于一句著名的话:先进思想需要绝对地灌输,实践重复一千遍就成为逻辑的格。这表明他们在设计领域有野心要表达,并且想做点实事儿。

一千遍工作室的业务,分为设计和出版两块。今年,他们会陆续出版一位从未被人熟知的民国小说家的作品和一位隐士画家的创作笔记。朱砂认为,“一千遍”的底线和尊严,在于他们做一本书时,会花最长的时间,选择最合适的材质,尽可能尊重作者的表达。他们的目的,是为纸质书摘掉所有标签,去除所有商业化的操作。

“比如这位民国作家,他的小说,现代人知道得很少,但这不代表他不值得被阅读。其实没必要一窝蜂,也不要去横向比较。到底谁是大文豪?这意义不大。商业上只要保证不亏,我们已经很高兴了。我们有野心,但只是文化上的野心。我们需要去做这样的事儿,让他们被看到。”朱砂这样说到。

如果说工作时的建立中,父辈真正起到过什么作用,那就是帮王咪和朱砂建立起了在美学标准上的天然信任。

王咪聊到了那本王朔写给他的最著名的《致女儿书》:“他们都问我,你说做王朔的女儿很倒霉,是真的吗?我都不太记得当时自己说过那样的话了。做他的女儿当然不倒霉。多少因为他,大家认识到工作室的这些年轻人,也有很好的审美能力和业务能力。”王咪说,“魔岩三杰”之一的张楚,之所以会找他们来制作新专辑,不光是熟人介绍,还有对“一千遍”设计师工作态度的认可。

“张楚要做丝网印刷,我们会陪着他去找材料,同时跟他一起将作品设计出来。他喜欢这种参与感,这也是我们喜欢的工作状态。当然,这样的状态,在中国是很少的。”朱砂是个在工作上全情投入的人,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不计成本去做设计。

“一千遍”的底线和尊严

2014年,一千遍工作室正式步入轨道。他们在北京的幸福公寓,建立起了一个将生活区域和工作区域融合的工作室。

朱砂和王咪将夫妻店经营得充满欢乐。随处的绿植,满满的外文图书,玻璃窗的水笔方案,都显示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活品质的地方。曾经有一位实习生,在任职结束后写下一篇长长的怀念文章,文中称二人是没有凌驾感的同龄人,搞笑夫妻档。“我们这儿没有上下级的区分,大家都是朋友,都是不为了钱财聚到一起的。”

但经营公司,不免会考虑盈利状况。平面设计这个行业真正开始市场化,是在2005年之后,朱砂认为,直到今天,这也仍是一个不景气的行业。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朱砂对工作室的前途还比较乐观:“上海那边的设计报酬比较丰厚,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形象,开始找类似我们的工作室来做设计,这就是转机。”

天蝎座的朱砂,在接受新任务时,常常会熬上几天几夜。双子座的王咪,会在他钻牛角尖时,以合伙人的身份提醒一句,“别太较真”。由于公众对设计行业的认知度不够,加上朱砂和王咪都并非学商出身,他们常常会在签署合同,或者投入产出比上吃点小亏。

朱砂开玩笑,商业设计行业里的坏人还是很多。“我说的坏人,指的是市场相对混乱,导致的相互不信任。甲方会认为做设计的乙方常常做无用功,乙方认为甲方什么都不懂。你会开始怀疑你的价值在哪里。”虽然一千遍工作室的经营内容比较独特,更多的是关心、传播他们喜欢的内容。但在二人眼中,“一千遍”和欧洲大大小小的工作室一样,没什么新鲜的,甚至非常传统。“对待好每一个客户。积少成多吧,慢慢在所在的城市有些影响,这就是我们在设计行业有安全感的来源。”

不光是设计行业本身的壁垒,一千遍工作室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近年来出版行业的生存艰难。纸媒的衰退,纸书阅读量的下降,书店的倒闭,似乎都在预示着“图书死了”。朱砂也认同,网络确实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模式,在法国学设计的时候,他眼见着经典又时尚的地铁海报,迅速被电子屏替代。但他不认为这是传统的流逝,而是不破不立。

“美国人20世纪初就喊过‘纸媒死了’,之后他们仍然在印刷牛皮纸精装书。书店会倒,但纸质书不会死。微信推送的资讯,有多少又是值得印刷的呢?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纸书死了,而是没有把不同档次,不同内容的精品推向大众。书店里所有的推荐书都是畅销书。我觉得应该给年轻人推荐一些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书,而不是永远推荐经典。

积少成多

工作之余,朱砂、王咪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喜欢旅行、喜欢美食、电影、看话剧,偶尔看看朋友、前辈们的画展。朱砂为王咪推荐法国的戏剧本子,王咪为朱砂推荐美国通俗读物《蝇王》。他们对“创业”本身并无太大的激情,只是感慨真的从事了喜欢的行业。“趁着还年轻,我们还敢干这个,等你到30多岁,有了生活压力,就不太适合继续进行这种工作室的模式了。工作室能支撑下去还有盈利,在目前的市场中非常少见,起码在中国来说,很珍贵。能坐下去,真的挺好的。”一千遍工作室现有成员不超过十个人,商业项目虽然不断,但用朱砂的话说,生活不容易,市场也不容易,“一千遍”能顺利周转下去,实属幸运。

明年一月份,一千遍工作室的全国书展会顺利进行,大客户的商业合作也纷至沓来。但朱砂反复强调着,“一千遍”带给大家的报酬和收获,是不能用金钱来计算的。那些真正值得被阅读的艺术家、小说家,虽然不需要被大规模地传颂,但是他们存在,就是最大的意义。到了雨水丰润之际,王咪和朱砂在旱地上所造的这艘小船,一定会搭载上更多的乘客。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