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巨德教授
艺术简历:
1946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197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3年任云南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1978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师从宠薰琴教授、吴冠中教授,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
1994年出版专著《图形想象》,该书1995年获张光宇艺术教学奖,出版画册《刘巨德中国画作品集》、《刘巨德素描作品集》、《刘巨德线描》,注重东西方绘画及艺术生命精神比较研究。
1986年图书插画《夹子救鹿》获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图书优秀绘画一等奖;美术片《夹子救鹿》1987年获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金象奖;获中国文化部、广电部全国美术片优秀奖;1999年壁挂《灵光》获文化部全国美展银奖;水墨画《鱼》2001年入选百年中国画展(1901-2000),1998年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白光落地》2005年浙江省博物馆收藏;《荷塘》2004年桂林美术馆收藏;《草花》2005年宁波美术馆收藏;《向日葵》1993年被美国圣约翰大学收藏。
刘巨德说话很温和,语调不疾不徐,但观点鲜明、铿锵有力。上个世纪80年代,他因其插画《夹子救鹿》广为人所知,如今任教于清华美院绘画系的刘巨德,已不仅仅是一位插画画家,他广泛涉猎中国画、油画等,注重东西方绘画及艺术生命精神比较研究,把中国传统之“道”与现当代艺术之“器”与“技”融为一体,将物象的抽象之美尽显笔端。曾经在插画领域卓有成就的刘巨德现在依然保留着一颗天真之眼,这位来自内蒙与河北交界处偏僻山区的艺术家对于自然生命有一种天然敏锐的感知力,他在八九十年代曾画土豆、桃子、鱼、向日葵,结了籽的野花、野草,或者笨重的老山鞋、烟袋锅、大瓦罐、大海碗。这些极尽普通的事物在他眼里生出别样的美,大凡真正的艺术家才会去伪存真。刘巨德受业于庞薰琹、吴冠中两位艺术大师。庞、吴留学法国,并且都主张中西结合。受其影响,刘巨德也在中西结合中探寻适合于自己气质个性的新途。他把西方现代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进行对照,试图在差异中找出其共通性。
艺术需要用生命体验终极的思考
刘巨德:庞薰琹先生的艺术思想,为我的艺术创作可以说奠定了根基和取向。首先他告诉我,老庄思想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哲学,对中国艺术影响最大,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首先要研究老庄美学;其次,他要求我们把中国传统艺术做纵向比较的同时,与西方艺术做横向断代比较研究。工作量很大,难题很多,这是我多少年来一直做的事。
吴冠中先生用西洋抽象美的思想,剖析中国传统绘画,深入自然,发现、捕捉形式美,也给了我很大影响,帮助我深化了中西绘画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在立足本土、中西绘画融合的艺术思考上,两位老师不约而同的给了我相同的启示:艺术的永恒与流变,相辅相成,艺术必须逆流而上,回到永恒的源头,才能顺流而下走向新的未来。
刘巨德:吴冠中对中国当代绘画的思考,正是这个时代的象征,中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思想禁锢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禁锢对于开放是一种反作用力,中国人民以从未有过的喜悦迎接开放时代的到来,可以说吴冠中是当代中国绘画面向世界的代言人,他的赤子之心和民族文化的情结是他与大众血脉相连的根基,他的创新精神以及绘画、文学的成就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处于这样时代的公众找到了他们在精神文化上值得尊敬和热爱的艺术家,吴冠中不仅带给他们别开生面的美的作品,还有文化的自信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感召力。他也是咱们美术界长期以来期盼以新东方艺术走向世界的重要代表人物。
刘巨德:实际中国传统一直在进行中西融合,我老师庞薰琹先生就说过:“传统就是边传边统。”中国文化胃口很大,什么外来文化都能消化,没必要竖起来一道墙,艺术本来就像空气一样,属于全世界共有。没有不透风的墙,文化都会相互渗透。
现在中国绘画越来越多元了,我希望将来再出现更多的艺术高峰,出现更多的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中西绘画融合、本土文化重生,将永远吸引众多艺术家不断探索,但永远不会有最终答案,只能增加各种不同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