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邵飞:走进梦幻家园的当代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1-01 13:44:23 | 文章来源: 中国美术馆

邵飞老师接受采访

邵飞是一位女性艺术家,她擅以梦幻般的笔墨描绘想象中的事物,使得作品奇幻而充满想象力,其中以油画“梦归家园”系列最为著名。邵飞的绘画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23日下午,邵飞老师来到“梦归家园”展览现场,为我们讲述了自己创作“梦归家园”时的一个个故事。

与《环翠堂园景图》的结缘

我与《环翠堂园景图》结缘是在80年代末的时候,当时我去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资料室查阅一些中外画册时无意中看到了这幅白描,当时的感受是非常震惊,也非常激动,因为无论是艺术水平,或是内容立意,或是整个画面中的构图,都十分完美。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个明代文人的家。这座园林的主人叫汪廷讷,是明代的盐运使,同时又是剧作家和出版商,汪廷讷喜欢结交文人雅士,他的朋友有明代有名的画家董其昌,剧作家汤显祖,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等。汪廷讷在建好环翠堂后邀请了很多文人雅客,他们题了很多诗来表达对主人新家的赞美。

实际上汪廷讷作为文人,建造这么大一片房子并不完全是为了住宅,我觉得这也是为了完成他的理想。汪廷讷建造的家园没有破坏自然山水,围绕自然营造出了一个人间仙境,这对当时的文人都有很大影响。我认为《环翠堂园景图》的艺术水平很高,它并不亚于《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讲述的是市井文化,也不亚于《八十七神仙卷》,八十七神仙卷讲述的是道教文化,而《环翠堂园景图》描绘了明代文人的家园,所以我觉得这就十分可贵。所以我把这本书复印很多套送给朋友,而我自己无论走到欧洲或是美国也都把这幅画带在身边。

构思创作梦归家园系列

我从1999年起在美国居住了几年,当时的思乡之情非常浓厚,随即产生构思一套以家园为主题的系列创作。我同时在想,家乡究竟如何描绘才能表达一个理想的中国家园?随即脑海就浮现《环翠堂园景图》中的家园情形,就这样,我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了。

我想通过创作“梦归家园”来深入了解《环翠堂园景图》中的文化底蕴。在刚开始着手创作时我对这幅白描的理解还不够,随着画面的深入,理解也就不断深刻了。“梦归家园”由45幅画构成,包含11组系列,每一组都表达了不同含义。这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正是完整的《环翠堂园景图》描绘的情形。

创作“梦归家园”既是思乡所趋,更是出于表现中国式家园的想法。作为现代人,这只能是存在于画面中的梦,所以我把它画的更梦幻了一些。1999年我开始了该系列的第一幅创作,按照刚开始的设想四年就会完工,结果没想到这一动笔就是十年,直到这次展览开幕前我还在修改,确实花了很大的心血。

大家从我早期的“山海经”和“救荒本草”系列可以看出,我的创作风格比较偏表现主义,而且是变形的。画“梦归家园”确实给我出了难题,因为我画油画是从印象派中学习方法,但《环翠堂园景图》工整、稳重、细腻,和我平日的创作风格和创作习惯都不一样。对于我来说如何表现这套画中的山、水、树、人物是全新的课题。我很确定的是,这个系列中的每一处景物都不能按照西方的油画技法来表现。一开始,我想保持自己原有风格尝试一些变形,可是试验过后发现画面的味道不对了,失去了明代人温文尔雅和那种高层次文化生活的感觉。随后我又做了很多实验,开始的时候每一幅画都采用一种色彩,最后它们也无法连接,我就放弃了那一套作品。最后我把全部的45幅作品分成11组,像串珠子一样,每一颗用一种颜色,最后再按照不同的色彩需求把内容连续起来。

比如“梦归家园”第一套组画用黄色来隐喻原本的环翠堂位于黄山脚下,虽然黄山不一定是黄色;而且中国传统山水画往往因为时间关系都有些泛黄,感觉就比较悠远,所以决定第一套组画就采用黄颜色。因为我要在第二套组画里表现南方春耕时节的场景,所以就用粉色来画,来表现春天的美好与梦幻。整个系列根据不同的内容运用了不同色彩,如表现宗教题材采用了绿色调,在反映深闺中的女性生活时则采用夜景。

走进梦幻家园的当代人

最初创作“梦归家园”系列时,我就在想,根据一个500年前的白描进行创作就一定要加入当代元素,我一直在思考到底加入什么样的元素合适。最后我在创作过程中发现,既然自己如此迷恋这个家园,何不走进这里和古代人交流,到这个美好的地方游览一番?虽然这个家园在现实中已经消失了,但还是可以在幻想的画面中实现。所以我自己拿着黄纱巾做模特,摆了各种姿势,请朋友帮我拍照做为素材,在每一组画都加入一个自己形象。在第十组画面内容达到高潮的时候,画面人物都变大了,我也画了自己坐在廊桥边上。但画完之后我总感到这是一个败笔,因为人画的太大,而且和那些古代人离得特别近,放在一起总感到牵强,直到开展的前几天,我忽然想到索性去掉人物,只留下纱巾,这样不仅留给观众更多联想,画面效果也会舒服许多。另外在创作中我也会注意一些小细节,在全部系列的最后是一组慢慢淡出的远山,原本我是想画出一个离去的感觉,但后来想到既然是“梦归家园”,那我就是回到家了,我不走了,所以只留一个纱巾好了。

当代社会与理想家园

我是一个对家园有浓厚情感的人,前几年我去广东的小榄镇做画展,从广州机场出来要坐2个多小时的大巴车才能小榄镇。我当时特别希望能看看南方的郊外景色,结果沿途看到的都是简易的楼房,一路都没有农田。当时我感到,现代社会中家园的概念已被人们慢慢淡忘了,对很多人来说,哪能赚钱就去哪里,如果再这样过去十年、二十年,不只是家园,可能家乡的概念都将不复存在。虽然现在人们的家乡越来越淡漠,但我觉得对于家园、家乡的情感还是应该多提倡。因为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这些关系都没有了,人类就会变得枯燥;即使物质生活再富裕,也缺少内在的充实。

当代社会虽然科技发达,大家都住在蜂巢式的大楼里,虽然住的很近,但心都离得很远。这正是因为缺少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像传统社会中的田间劳作会给人的身心带来“天人合一”的感受,虽然这在当代社会很难再做到,但也不能一味地建造楼房,那即不代表美,也不能取代田园气息,这个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现在国内有些城市不像城市,有些农村又不像农村,混淆了城乡的概念人就会没有依托,找不到家乡,找不到家,找不到灵魂的居所。所以我创作“梦归家园”更深刻的含义是在这里。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这次展览还展出了我的早期创作的“山海经”和“救荒本草”系列。“山海经”是我多年创作的主题,这次展出的只是整个系列的一小部分。《山海经》是一部百科全书,所有的中国神话故事几乎都来自山海经。其中既有地理,又有医学,又有植物学,又有物种学,里面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因为我一直以来的创作手法比较自由,根据《山海经》创作可以非常自由地组合和发挥,这个题材让我感觉创作起来非常愉快和自由,最初创作这个系列时我也曾有困惑,因为在这部书里可以看到九头蛇,长着许多翅膀的鸟,都是怪物的形象。刚开始我想画但又不敢画,觉得画出来会很奇怪,但又想到艺术创作就是要表现自己的感受,虽然我按照《山海经》里的内容去画,尽量使画面形象趋于可亲可爱,让神话里的鸟兽也生活得自由自在。所以作为艺术创作,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尽情表现主题。 山海经 在血与火的沐浴中升腾或者毁灭

至于“救荒本草”系列是源于明代的植物图谱《救荒本草》,这部书由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朱橚所著,他十分关心百姓疾苦,通过大量研究野生植物,整理出400余种可供百姓在荒年充饥的植物,编辑成百科图谱广为流传,朱橚也在世界范围内被评价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慈善家”。在2011年《都市田园》的展览上,我选择“田园”主题画了这一套作品,虽然“救荒本草”描绘的不是今天的田园,但它和环保、物种起源均有密切的关系。

这次展览用三个展厅呈现油画“梦归家园”,用两个展厅展出我从80年代起创作至今的中国画“山海经”和“救荒本草”,两个画种刚好形成互补关系。我的中国画比较偏向现代构成,其中还有一些中国民间艺术的成分在里面,比较具有现代感。反过来,我的油画却表现了中国传统题材,这是很有趣的。

我作为50年代出生的人,受到的教育是要反对封建传统,要提倡自我解放,提倡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在“梦归家园”系列中,我尝试了各种想法使画面表现的自由一些,结果效果却不理想。最后我下决心以修炼的心态来画这和系列,这些年从传统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掌握技法的同时也让心灵得到了一些平静。我也深有体会:有时候太强调自我个性也会使作品空洞,在宏大的历史面前,个性是微不足道的。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