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韦启美的素描课”于CAFA美术馆正式开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9-05 14:40:46 | 文章来源: cafa.com.cn

 

2013年9月3日,展览“韦启美的素描课”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余丁教授和唐斌副馆长联合策划,共展出韦启美先生素描作品近300件,是韦启美先生一生中最大规模的素描作品展示。

本次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一、素描:一种研究世界的特殊方法。二、要哲理,不要图解。三、要酝酿,也要即兴。四、要整体,当然要细节。五、要攀登,不要风头。本次展览旨在通过“韦启美的素描课”,还原韦启美先生素描教学的历史情景,呈现韦启美先生一贯的素描主张,展示韦启美先生自己的素描代表作品和教授学生的素描代表作。通过作品、档案、实物、视频采访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展览呈现方式,使素描课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融,立体展示。

“二十世纪艺术家个案研究”之韦启美

下午三点,媒体新闻发布会开始。发布会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唐斌先生主持,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王璜生馆长先后发言。

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余丁教授指出:中央美术学院作为艺术史研究的重阵,在对二十世纪美术史的梳理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性工作。在对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书写过程中,常会出现案例空缺。因此作为历史与美术史研究,艺术家的“个案展览”对于确立艺术家在时代中的定位,对于二十世纪美术史的梳理都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此外,在随后的采访中余丁教授还告诉记者,本次展览采取了作品、档案、实物、视频采访相结合方式呈现方式,展览分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在各自的展示方式上也有所侧重。第一部分偏向于文案研究,其中展示了包括韦先生自五十年代以来为素描教学所撰写的手稿、教学大纲和论文等相关文献。第二至五部分则侧重于韦先生素描作品的展示,此外其中还包括了视频采访的部分。

美术馆王璜生馆长随后谈到:对韦先生的认识开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在《美术杂志》中看到韦先生画的“公路”、“天空”等作品。韦先生作品中对于形式感和色彩的把握,以及近似平涂且带有幽默感的色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王璜生馆长还提到,从“北平艺专”到今天“韦启美的素描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近几年来十分重视二十世纪美术史的个案研究工作。另外在今年,韦启美先生90岁诞辰之际,本次展览亦是在表达对韦先生的无限缅怀。

“要攀登,不要风头”

下午四点,“韦启美的素描课”展览正式开幕。开幕式由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主持,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韦启美先生的夫人赵宜明女士先后发言,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谭平、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苏新平、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主任高天雄、美术馆副馆长唐斌,以及苏高礼先生、杨先让先生、伍必端先生、翁乃强先生等美院老先生也一同出席了开幕式。

首先,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在致辞中谈到:在韦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我们系统的梳理和回顾韦先生在素描研究和教学上的成果,这不仅是对韦先生的纪念亦是对央美传统的继承和弘扬。韦启美先生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教育家,曾在国立北平艺专和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从事素描的基础课教学达三十余年。韦先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整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为我院基础教学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在素描教学上,韦先生撰写了大量的教学文章与笔记,这些文献不仅是研究韦先生素描教学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二十世纪中央美术学院基础教学的基础性文件。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副院长余丁先生回忆到,二十多年前他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的时候,本科的第一个专业写作作业就是采访韦启美先生。二十年过去,每每想到当时在韦先生家中与其谈话的场景,如同昨日。“要攀登,不要风头”,是韦启美先生论素描中一段平常的话语,却是他一生为人和艺术的写照。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先生的作品,重新整理那些文献档案、照片手稿——特别是,重新走进先生的素描课堂,我们仍可感悟到先生那从不虚张声势,却永远靠作品说话的艺术人生,这种身体力行的教诲,是今天的学子最应该去聆听和体会的。

随后,韦启美先生的夫人赵宜明女士在简短的发言中对参与和支持本次展览的各位表示了感谢。赵宜明女士谈到:韦先生的一辈子都在美术学院工作,他的素描和速写作品能在今天展示给大家,这都离不开美院领导的支持。在这个炎热的酷暑,为了韦先生的这次展览许多人一直都在劳累奔波,我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真诚的感谢。

此外,开幕式上记者还采访到了美院老先生、著名摄影家翁乃强先生,翁先生饱含深情的回忆到韦先生乐于观察生活,平易近人,从他的画中就可以看出韦先生不保守却很低调的个性。翁先生还谈到,韦先生崇尚要从生活里面去发现,从生活里面去感悟,而不是很概念的、口号似的去主观想象,去“造”,这些对于他日后的绘画和摄影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