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办计洲和Prasert Yodkaew双个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7-19 10:40:18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计洲作品展示现场

2013年7月13日,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办计洲《景·物》和Prasert Yodkaew《如何返回天堂》双个展。

黑白灰的照片,画面里的图像湮没在灰色的尘土之中,封闭、幽邃、茫然。计洲全新的摄影及装置作品系列,延续了之前他“尘迹”系列的风格,继续用灰尘的存在把我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场景,弱化为简洁、纯粹的“灰”调,把图像本身从叙事性或是指向性中抽离出来,把一个日常物件在模糊的时间和空间里匀质的沉默状态转化为强大的视觉语言。

另一点让我们感觉突兀得是,这些图像都是倒过来的,上下倒置的物品似乎重力颠倒,仿佛正在向上升腾,又似陨落途中。把图像颠倒过来,改变惯性的视觉感官,进一步对图像的所指和能指进行解构,如同巴塞里茨(Georges Baselitz)所说: “我为何不该颠倒呢?绘画是为了表达人的精神的,正是这样,我可以把奶牛画成绿色,把人的脑袋倒置。”在巴塞里茨的眼中,倒置过来是对艺术表达或社会现状“引发出迷惑和震撼,表现出一种挑战的姿态。”计洲借用这种把图像颠倒过来的对抗性的方式,用这种被置换过的失真的现实,是否也是在映射我们当下这个社会体系里的某些复杂处境?

计洲的装置作品

计洲的另一部分作品则是用装置的方式呈现,艺术家搜集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仿佛不经心被遗弃的物件,从中间切开来,喷上灰尘,放置在镜面的展台之上。从远走到近,残缺的物件便由不完整借由镜中的倒影渐渐幻化成完美,用观看过程中虚与实的转化,捉弄了观者的眼睛。真实与虚拟互为镜像,计洲用日常物品介入存在主义的生活情感的磨擦面,重构记忆、挑逗我们熟视无睹的现实,用亦虚亦实、亦真亦假的视觉游戏重建物、像、以及人在不断流动的世界(社会)里的辩证关系。在计洲的创作里,我们不会看到宏大的叙事,或是旗帜鲜明的象征,他迷恋于平实生活中的点滴,把价值或是意义体现在人与物的关系之中,体现在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里。他的语言处于灰色的中间地带,摸棱两可,似是而非,但是坚决地对抗了过去当代艺术创作里那些花哨而鲁莽的对价值或是意义符号性的强加。也许意义或价值就是在这种最混沌、最模糊、最不起眼、最中性的日常性中慢慢产生。

观看泰国艺术家Prasert Yodkaew的作品

Prasert Yodkaew 是当代泰国艺术家群体里面非常有才华的一位。他的作品以细腻的角度探讨了泰国传统观念和当今科学技术的融合,邀请人们自由地想象和解读。艺术家使用的材料都是现成和日常的旧物件。他的创作反映了物质世界与当代科技社会的现状,同时这种理想化的物质、信仰和泰国传统观念的结合又展现了精神与想象的姿态。

作品“Racharod”

这件名为“Racharod”的作品,是一种皇家礼车,在泰国的传统习俗中被用来放置皇族的骨灰盒,是古老的泰式葬礼行程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精美的礼车用木头雕刻、镀金并镶嵌金箔和彩玻,其工艺展现了泰国最精湛的手工技艺。人们相信,当这些达官贵人死去的时候,“Racharod” 能带着他们的灵魂进入天堂。 Prasert 用他的方式重新解读并唤起了人们对Racharod 的信仰。他用一些现成和四处搜寻来的二手物件组合打造出了一辆车,并揉合进去一些非耐用的材料,例如石膏,以自行车为基础,在泰式传统建筑的启发之下,构建出一个三维的结构。骑在自行车上的石膏人的脸部是艺术家自己的脸的翻版,头上的戏冠是泰国神学中神灵的象征。细细打量这个石膏人像的形态,在它扭曲残损的四肢,以及头顶戏冠的形象里都能找到艺术家另一个录像作品“31+4=天使”的影子。这个录像讲述了一个坠落人间的天使努力寻找一切材料建造一辆能够重返天堂的车。

展览现场

Prasert 的作品塑造了一种对传统泰式信仰和理念的新理解以及对当下现实的切实认知。而Racharod,它能把人们送往天堂吗?科学和信仰,哪一个才是真理?这很难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人类永远无法停止探索和想象。

展览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