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天津美术馆试水“馆校联动机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6-04 14:00:16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为更好地培养专业美术人才,实现美术馆与高校学术资源的优化与共享,5月25日,天津美术馆与该市13所高校联合举办了创建美术馆与高校教育联建机制研讨会,会议确定将天津美术馆设为实践基地,并于当天举行了挂牌仪式。这也标志着天津美术馆推出的“馆校联动机制”正式启动。

据天津美术馆馆长陈卓介绍,自去年5月开馆以来,天津美术馆已举办展览47场,组织美术讲坛、冬令营、夏令营、展览进校园等美术教育活动136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馆校联动机制”将充分拓展天津美术馆的教育职能,更好地发挥其在高校中的作用,并促进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畅通的互动交流机制。

“馆校联动机制的合作将在学术共建、人才培养、成果展示、教学基地等多方面开展,并争取通过该机制在全国率先探索出高校教学成果展示与美术馆收藏联动模式、馆院科研协作和资源共享模式、高校实践基地模式。”天津美术馆副馆长卢永琇说,实践基地是馆校联动机制的一次大胆尝试,这将为谋求双方在人才培养、社会实践、专业辅导、学术共建等方面提供广泛的合作机会,为美术专业人才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

近几年来,人才基础薄弱、专业运作能力及经营能力不强一直是制约我国美术馆发展的重要因素,美术馆急需既懂美术史、美术创作、美术鉴赏,又具备美术馆管理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人才。如何加强美术馆的人才建设,并突破美术馆发展的种种制约?研讨会上,各艺术学院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就“创立高校教学成果展示和场馆收藏联动模式”“馆院科研协作和资源共享模式建设”“高校实践基地建设”等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天津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李志强说,美术馆除了传播、展示、交流、研究的功能之外,还应该特别注重教育功能,大学美术教育也应该在与美术馆的互动中相互提升。“视觉艺术必须要用视觉的方式传递给大众,作品展示是高校学生的最强烈愿望,天津美术馆能够为同学们提供自由创作的环境、学术讨论的空间和展示艺术才华的窗口,可以使高校艺术教育更为体系化和多元化。” 李志强说。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孙世圃认为:“实践基地对高校的艺术发展有利,一方面要做好高端学术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艺术普及工作。真正挖掘艺术的真、善、美,在联动机制下把天津的文化艺术做好。”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黄春雨表示,美术馆作为美术欣赏和美术教育的公共空间,有专业水准的人才推动才能发挥更大作用。高校艺术学院的师生可帮助美术馆实现目标,而美术教育也可以从纯专业教育变成对公众美术知识的普及,这对美术馆当下和未来的意义不可估量。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