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研究员讲解馆藏文物 西汉 鎏金铜当卢 出土于河南永城梁孝王后墓
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河南博物院、河南华夏尚古艺术创意产业有限公司等6家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共同主办的“匈奴与中原——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展将于2013年4月16日-5月22日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4月11日下午,内蒙古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研究员在中华世纪坛开箱点交各文物展品。
内蒙古博物院馆藏 战国 鹰顶金冠饰 鄂尔多斯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
研究员将文物放入展柜
据悉,此次展览将开创文物与油画相结合的展出形式。油画是历史及文物内涵生动的再现,文物是油画及历史内容的真实佐证,两者的结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展览由28幅大型历史油画与114件(组)来自河南、内蒙古、宁夏、甘肃的文物组成,旨在表现战国至汉末那段匈奴与中原王朝在冲突中大融合、大汇流的历史,使观众对匈奴与中原的历史文化有更直观的了解。展览分为风俗、碰撞、融合三部分,每部分都由油画和文物相结合展出,表达统一的主题。
西汉 鎏金铜当卢细部
研究员介绍展览展出油画作品 《苏武牧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部分融合展区,包括《边塞贸易》、《和亲》、《张骞出使西域》、《盟誓》等十幅油画和40多件反映两种文明融合的文物。文物的筛选原则力图将文献记载中抽象的融合,通过具体的考古学发现来加以证实。该部分文物分为三类,一类是一件文物上有两种文明的印迹,如“单于和亲”瓦当、“汉匈奴栗借温禹鞮”铜印等;一类是在两种文明的不同考古学文化遗迹中发现的具有共性的文物,说明两种文明存在相互学习、引进的现象,如内蒙古西沟畔石舞人与河南僖山汉墓的玉舞人,内蒙古赤峰出土的青铜饰牌与河南永城梁孝王后墓出土的车牌饰的对比;第三类是将西汉中晚期归汉匈奴人及其后裔的墓地中,匈奴与中原王朝的两种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并存的现象加以展示,主要介绍了宁夏同心倒墩子和李家套子两座墓地。
在主题上,展览避开传统的历史展或文物展的主题,选取了一种特殊的视角,以两种文明由发展、碰撞、最终走向融合的过程为主线,揭示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引导观众发现、映证、认同不同文明由冲突走向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
宁夏博物馆馆藏 汉代 透雕双龙铜牌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