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美术馆收藏当代艺术品责无旁贷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3-13 09:27:01 | 文章来源: 深圳商报

日前,刘小东提出国家要支持公立美术馆收藏当代艺术作品。在国人普遍关注国计民生提案或娱乐消费“雷人”提案的情况下,刘小东的建议虽然社会影响不是很大,但极为中肯平正,值得认真讨论和积极推动。

首先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存在良莠不齐甚至是泥沙俱下的问题。所以,刘小东用“代表先进思想文化”之类“政治正确”的词汇,来描述油画、雕塑、摄影、录像、装置及新媒体等当代艺术的性质,只是获得有关部门认可的方便法门,但在学术和文化意义上不算准确。

事实上,当代艺术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当下性”、“在场性”甚至是“先锋性”,是对当代社会生活场景、民众心态以及文化思潮最敏感、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就此而言,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风貌以及艺术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是一种活生生、活泼泼的文化形态。随着时间推移,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将会变成更加珍贵的历史文物,就像齐白石的画作,或罗丹的“思想者”雕像一样,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艺术图腾和文化共识。

正因如此,欧美各国无不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等多种方式,支持和鼓励当代艺术发展。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措施是支持公立以及私立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等收藏当代优秀艺术作品。英国伦敦泰德现代美术馆、法国巴黎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等就以此享誉全球。在美国,除最负盛名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外,各州也都建有专门收藏、展示当代艺术作品的场馆。

一般来看,国外美术馆收藏当代艺术作品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类型:一个是以法国为代表的政府财政投入和社会募集捐助的混合型,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营收入和社会募集捐助的混合型。无论如何,美术馆或博物馆收藏展示当代艺术作品,都既有利于珍藏和保护优秀作品,又有利于营造欣赏和认可当代艺术的社会环境,从而激发艺术家创作积极性,持续推动本国艺术文化繁荣和发展。

中国当代艺术经过几十年来的沉潜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同时也面临巨大困境。首先,当代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不高。因为,中国文化传统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国人的文化认知、审美基调、艺术品位较为保守和固定,更喜欢欣赏和收藏具有民族传统元素的文物和艺术品,如书法、国画、瓷器等,但对带有浓厚西方文化韵味的当代艺术形式及其价值缺乏了解与认同。

其次,中国当代艺术品出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根据全球“艺术品价格”(Artprice)公司资料,在去年发布的2010/2011年度根据拍卖额排定的“全球十大当代艺术家”排行榜上,中国艺术家占据半壁江山。其中,曾梵志以3925万欧元的拍卖额占据第二,仅次于美国涂鸦艺术家巴斯奎特。但是,中国艺术家的大部分作品被海外美术馆或收藏家竞拍,国内市场购买热情不高。

无论如何,中国当代艺术发展都陷入了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怪圈,即国内缺乏了解认同少导致收藏热情不高,而收藏热情不高又导致艺术家创作积极性不高。如此循环往复,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甚为堪忧。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财政支持公立美术馆出资收藏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当是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繁荣发展的关键性措施。

当然,艺术品价格的飘忽性很大,公立美术馆收藏当代艺术作品必须慎之又慎,必须通过专家收藏委员会等方式,严把购进关,严防用纳税人的钱购买次品、赝品。同时,中国当代艺术家也要避免跟在西方当代艺术潮流后面亦步亦趋,尽量学会借鉴和使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便最大程度上获得国人的认可,推动当代艺术市场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