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贺中韩建交20周年特展今日首尔开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2-06 12:49:59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由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策展人柳淳风策划的“@what———中国艺术新一代”今日在韩国首尔Arko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韩国文化艺术委员会、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主办,中国美术馆、韩国艺术委员会美术馆、艺美基金会共同承办的纪念中韩建交二十周年的艺术庆贺项目。

八人群展70余件作品

本次展览由韩国第三大跨国企业SK集团出资,中国文化部、中国美术馆、韩国艺术委员会美术馆、文化部驻韩国文化处及艺美基金会共同承办,系2012年中韩建交20周年的艺术庆贺项目。据艺美画廊运营总监江弋舟介绍,这次展览共展出包括徐冰、缪晓春、温凌、苑媛、王卫、李晖、宋易格、陈蔚在内的八位艺术家共八组70余件作品,涵盖绘画、影像、装置、多媒体等多个种类。

信息时代的新特征

主办方介绍称,在全球化背景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在都市化的进程中,进入了所谓的E时代,电讯等高科技的日益发达逐渐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模式,甚至思维方式,特别是对年轻一代艺术家们的创作方法及观念形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作为E时代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成为时下年轻人群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暗示着一种崭新的生存状态。“What”—是青年一代艺术家对于全新创作语境的未知性、陌生感以及多重可能性的表征,也进一步提示出年轻艺术家对于中国社会在都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全新社会现象的哲学思考和艺术表达。

策展人柳淳风在回顾展览的组织工作时特别提到此次展览的筹备工作早已于2012年4月开始进行,但最终还是决定赶在春节——这样一个被两国共同视为新年来临标志的重要节日前举行。而之所以将展览名称定为“@what———中国艺术新一代”,柳淳风认为作为信息时代常见符号的“@”,在我们平均每一天的生活中出现频率都已越来越高。任何事、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被“@”的对象,这样的新变化作用于我们自身与时代的效应,是未知但又发人深省的课题。她认为这样的特征同时也不失为中国艺术新一代的新特征。

五年前后参展的收获和体会

作为参展艺术家之一的李晖在谈到这次展览时也有不一样的收获和体会,他参加展览的两件作品,一件为创作于2011年并已被阿拉里奥老板金昌一收藏的作品《V》;另一件是刚在迈阿密展出过的新系列之一《被俘的犀牛》,其中新作使用不锈钢材料缠绕成奔驰中的犀牛造型,但尾部却被一柄生锈的镐头死死钉在原地。他用这样悬殊但却现实的对比形容灭绝带给人心的刺激和无助。李晖说,五年前他还参与过当年为庆祝中韩建交15周年在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所举办的“浮游——中国艺术新一代”群展,五年之后有两件事让他十分感慨,其一是韩元贬值近四成,在首尔吃烤肉都变得便宜许多;其二是原计划于今年在阿拉里奥798新空间举办的个展,由于画廊撤出中国市场随之取消。

中韩当代艺术交流新面貌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中韩当代艺术家有着经常性的交流,并且在如何通过艺术反映时代的变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挑战上有着许多共同的话题。日益开放和充满活力的中国社会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艺术家的思维模式、感受世界的方式和艺术创作的方法都发生了新的转变。本次展览聚集于信息时代艺术的发展特征,策展人抓住了“@”这个具有信息时代象征意义的符号,由此观察和分析信息时代艺术家和艺术表现方法的“what”,很显然,这是一个饶有意味的视角。本次展览,将成为中韩两国艺术家展开对话交流的契机。

韩国画廊业的变动与调整

有关韩国画廊撤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在此次韩国之行中数次被提及但韩国同行却对此三缄其口,目前人在济州岛的阿拉里奥老板金昌一表示敏感时期暂不对此接受任何采访,而之前有传江南店关闭的说法,这次也遭韩国同行否定,对方只提到阿拉里奥三清洞店原址不再使用,将与清潭店合并,这一说法与其官网发布结果和现场外墙的标示一致。类似的变动消息还有发自于1月22日的邮件,前阿拉里奥首尔地区执行董事June Y. Gwak当天向外界宣布了月底便会辞职的消息,并且特别提到是在“After working 9 years(工作九年之后)”的字样。对于韩国的画廊业,此行也有积极的消息传来。据几家今年或往年参加过新加坡博览会的韩国画廊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他们对于Art Stage的业绩表示满意并持续期待,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地区业务是接下的来关注重点。如此下来发展和投资战略应该也会伴随市场热点的转移而进行调整,大家拭目以待。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