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首届上海雕塑计划—生活维度展上海开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09 11:52:15 | 文章来源: 中国艺术品网

 

由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的“2012首届上海雕塑计划——生活维度展”于10月2日下午3:00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著名策展人黄笃先生担任策划,黄笃先生从四层涵义上展开策展理念:1、“雕塑与媒介”,2、“日常与超验”,3、“语境与介入”,4、“放大与过滤”。力求将艺术家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入或介入,以涉及到雕塑与媒介的扩张、生活与美学、情境与艺术、个性与创造的议题。

本次展览邀请了26位艺术家,展出了35件作品。参展艺术家有:隋建国、王鲁炎、陈妍音、陈洁滋、王明政、杨冬白、邵译农+慕辰、刘建华、姜杰、何勇、张新+张献、袁侃、韩子健、朱勇、秦玮鸿、林森、周阳、何翔宇、张雪瑞、安德烈·卡瓦祖蒂(Andrea Cavazzuti意大利)+卢悦(中国)、阿尼·奎兹(Arne Quinze 比利时)、伏洛里安·普柰雷(Florian Pugnaire)+大卫·拉费尼David Raffini法国)、佛雷德里克·福亚特(Frederik Foert德国)、沈文燮(韩国)、李二男(Lee leenam韩国)既有来自上海油雕院的8位雕塑家,又有国内的11位知名艺术家和年轻艺术家,还有来自法国、韩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的7位艺术家。这次展览反映了国际性、多元性和实验性的美学态势。

“上海雕塑计划展”是上海油画雕塑院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打造上海雕塑艺术研究、交流与发展的学术品牌项目。以“计划”的名义,体现国家专业学术研究机构的长远规划和艺术追求;呈现对雕塑艺术发展的文化理想;展现有志于推动雕塑事业发展的史学观。

以“生活维度”为主题的“首届上海雕塑计划展”,旨在以学术研究的方式从微观学的方法探讨扩张领域的当下雕塑及其观念和媒介变化,并引伸出与日常经验相关的判断、想象、僭越、个性、创造等议题——通过观念、形式和语言对物质与非物质的挪用和转译,以挖掘和展现人类的思维潜能。 “生活维度”即指“生活解析”之意。通过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维度”和“解析”,充分反映艺术家在呈现视觉语言上的睿智——想象力、分析力和创造力,以彰显学术研究的“维度”。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雕塑的逻辑既转向了对自身的解构,也转向了对现代艺术秩序的解构。雕塑早已从那种经典概念上蜕变,转向“介入”和“分析”之功能,并延伸和建立起与当代文化词语的关系。正如艺术理论家罗萨琳·克劳丝(Rosalind Krauss)所说,“在后现代主义条件中,实践界定与特定媒介无关,而与一系列文化词语的逻辑作用有关,对此而言,任何媒介,包括摄影、书籍、墙上的线、镜子或雕塑自身,都可以被应用”。在这一意义上,任何媒介的作品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文化)词语、空间和语境之间构成新的结构关系。换言之,雕塑(艺术)需要从结构去理解,而不只是从媒介表征来认识,应是以“文化条件”为导向的。这样,所谓的扩张的雕塑才能演绎和生成了各种各样新的意义。

2012首届上海雕塑计划展的创立,不仅给上海当代文化增添一个新的品牌,而且增强了上海在国际艺术交流中的影响力。 展览展期为两个月——10月2日至11月30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