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香港:外地画廊最合适的跳板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09 11:34:07 | 文章来源: 收藏·拍卖

如今有众多的国外艺术机构进驻香港,瞄准整个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巨大潜力市场,其实香港画廊业一直以来不很发达,香港业内人士并不习惯逛画廊,而是更加习惯到博物馆、美术馆去看画展,这些“外来”的画廊来到这里,可能还是要面临香港本地专业人士的一些质疑,而香港究竟是一个将来的“亚洲艺术中心”还是一个“大卖场”呢?香港香港亚洲艺术基金会主席余元康对此有着自己的见解,他从香港本土的收藏文化讲到外来画廊的进港策略,再到艺术家的际遇与机遇,给出了他的答案。

国际和内地画廊现在来到香港,目的不仅仅是香港,他们看到的是亚洲和中国的市场,这些画廊请来的员工不仅会讲英文,而且聘请员工的第一个条件是必须会讲普通话。北京的画廊特别是当代艺术领域的画廊也想通过香港这个平台将画廊的艺术家介绍给外国,他们聚焦的不是香港,因为要和老外打交道,所以他们的员工也一定会英文,这样的情况是很明显的,这些画廊跟香港的艺术没有关系。唐人也在展他们自己原有的艺术家,基本上就是把国内特别是北京的那些好卖的东西在这里做一个陈列,作为一个窗口,也就是这样。

外来画廊来到香港,我想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开幕不知道到哪里去请人,就好像香港画家到北京办画展,根本不知道开幕式都请谁来。如果这些画廊很坚持,继续做,一点一点地积累,就会不断地多一个客户,一个朋友。画廊不是说一开就会怎么样,需要投入和坚持,要看画廊本身的资金、人力等,还有他的心态怎么样。用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他有用心在香港这块土地上成长,还是很有可为的。站台、偏锋、唐人他们的画廊是在哪里呢?是在ART ONE一楼的商场,那个上面就是苏富比拍卖的地方,佳士得拍卖也在那个上面,国际艺术博览会也是在那个上面。那一天我和他们闲聊,他们说5月这段时间生意好多了,很多人来来往往。其实香港一直以来的画廊业不是很发达,我们平时也不习惯逛画廊,我们是看画展多习惯到博物馆、美术馆去,我觉得他们如果想在香港站住脚,还是要和这些机构的联系要密切一点,而不是把自己当做是外来的画廊,我想这会比较好一些。还是要融入香港这边,要有这种意识。

很多画廊来香港的主要目的是市场,因为现在国际市场基本上是大陆市场和亚洲市场为主,香港只不过是一个跳板,香港的好处就是比较自由,很适合他们在这里成长。你看苏富比、佳士得,他们卖的东西和这些画廊卖的东西一样,都是市场上的那些东西。香港有几家本土的画廊,一般规模比较小,他们还是默默无闻地推动香港本土画家,香港本土的艺术培训、艺术环境、政府和社会企业的各方面支持也是另外一个问题。

高古轩、白立方这些西方的画廊,他们在香港的活动很低调,很神秘,基本没有什么活动,香港大部分人可以说都不知道有这回事,香港的藏家也没有人去,不像说LV手袋开店大家都知道。最近开了一家画廊叫艺术门,很是热闹,老板林明珠是香港富豪林百欣的女儿,她当年在上海衡山路搞地产项目衡山路二十一号,画廊开幕刚好撞正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的酒会,是晚上6点半开幕的,那天正巧有很多展览开幕,撞在一起了。有人就说画廊开幕式跟艺术家无关,都是邀请的富太太、富小姐,要人、名流去的,所以画家也觉得很不习惯那种场合,也没有什么衣服穿,就不去了。

这些画廊走的是富豪路线,也必须是那样,好像蒙克的《呐喊》,佳士得在香港也是请林栾雄这样的超级富豪招商,这些作品一般人也买不起。

外来的西方画廊一般有比较长远的打算,把香港作为亚洲的一个重镇,不是东京也不是中国内地,而是放在香港,因为东京背后没有什么依靠,而香港正好,又能北靠内地,各国的外国人也比较集中,在各方面都有自己人。很多国际大企业第一步就是先来香港。香港以前是殖民地,现今是国际大都会,对他们比较合适的,所以他们在香港的投资都较大,挑的都是最好的地点,像高古轩也是选中环最好的地方毕打行,他们不是来卖小菜的,一个多亿的赫斯特也不容易卖,他们就是做这样的事情。包括这次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主推的都是西方各国的画家,偶然见到一两张赵无极、朱德群,就很惊艳,当然这些西方艺术家的水平都非常高,我推崇大家去看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