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十年展览史
新世纪十年是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进入第三个阶段:合法化。798艺术区无疑在这个时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我本人最初进入798工厂是在1999年,当时我在《雕塑》杂志任编辑,中央美院的雕塑系为创作"卢沟桥抗战纪念雕塑"在798工厂租赁了闲置 车间,雕塑系主任隋建国邀请我去参观。还有一些年轻艺术家在厂房里租赁了工作室,在参观时,我预言这个工业化结构的工业区将是一个不错的艺术家聚集地。
2002年左右,一些艺术家、画廊、书店陆续迁入798工厂。不仅有中国人,还有美国人、日本人、德国人、意大利人,艺术家如徐勇、仓鑫、陈庆庆、黄锐、安妮、赵半狄等,画廊如东京艺术工程、空白空间,书店如8亿时区书店。至2005年,798艺术区初具规模。
798艺术区的快速成长是在2006年至2008年,这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急剧增长的三年。在艺术资本的支持下,大量的画廊和民营美术馆入驻,从十几家艺术机构增长至二百家左右,其中来自十几个国家的画廊和艺术机构使798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艺术社区。
作为中国近十年最著名的当代艺术的展示和交易中心,798艺术区帮助中国当代艺术加速了社会化和商业化的进程。首先,798艺术区为职业艺术圈 与爱好艺术的社会各阶层搭建了一个联系平台,推动了艺术小圈子与中国社会的融合,使当代艺术形成了多元共生的生态;其次,798艺术区带动了以当代艺术为主体的画廊业的兴起,促使艺术展示和商业交易平台的一体化。
798见证中国当代艺术成长
9月28日开幕的《798十年海报展》是一个关于798展览史的展览。不能说新世纪十年中国当代艺术最先锋、最好的展览都发生在798,但 798艺术区自形成到名闻遐迩的十年,确实生产了为数不少的先锋性的具艺术史价值的重要展览。它们既构成了798艺术区自身的成长故事,又构成了作为中国 当代艺术组成部分的798展览史。本次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开拓期、先锋艺术、国际化、多元共生。
798艺术区的"开拓期"是指大约2002—2004年间798艺术区形成期的展览,这些展览具有自发的艺术探索及其为呼吁保留798艺术区的 社群行动展,比如东京艺术工程的《北京浮世绘》(2002),时态空间和思想手的《左手与右手》(2003)等。这些展览带动了798艺术区早期的社会影 响。2003年,798艺术区面临被拆迁的危机,一些艺术家自发的组织了配合向社会呼吁保护艺术区的展览《再造798》。这个展览成为了关于798自身成长的社群行动的一部分。
"先锋艺术"是指798艺术区形成十年来的先锋性、实验性的当代艺术展。先锋性的艺术展是798艺术区展览生产的主要部分,尤其在2005— 2009年,798艺术区一度被誉为前卫性的当代艺术中心,将798视为先锋艺术的发生地。这一单元主要以国内的先锋艺术的展览为主,由艺术家或管委会创 办的798艺术节、798双年展,以及在各机构发生的先锋艺术的群展和个展,包括思想手的"语言/寓言"(2005)、尤伦斯的"85新潮:一次当代艺术 运动"、朱其策划的"社群:首届北京798双年展"(2009),长征空间的"胡志明小道"(2011)等,以及张桓、顾德新、方力钧、徐勇、隋建国、王鲁炎等人的实验性个展。
"国际化"是指过去十年在798艺术区展示过的国际性的展览。798艺术区入驻了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日本、泰国、韩国、朝鲜、 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画廊,不仅这些国际性或海外的画廊,而且众多的国内画廊在过去十年策划了大量的国际展览。不少国际知 名艺术家的作品在798展出,包括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伊门道夫,美国波普艺术代表安迪·沃霍尔,精神分析绘画大师佛洛伊德、日本的宫岛达男、韩国的女艺术 家金守子、中国旅法艺术家陈箴等。一些国家性的大型展览也引进798,比如程昕东空间的"古巴先锋艺术展"(2010),唐人艺术中心的"第11小时:印 度当代艺术"(2010)。
"多元共生"是指除先锋艺术以外多元性的艺术展览。在先锋性的当代艺术和国际艺术的影响下,798艺术区的展览逐渐多元化。除了当代艺术,一些 大师的回顾展、学院派的展览、传统派的雕塑绘画展、历史摄影展以及艺术设计展,构成了一幅展览的多元图景。如百雅轩的"张光宇艺术回顾展"(2012)、 百年印象的"翁乃强:回放摄影展"(2006)。
798蜕变俨然社会发展的缩影
如同中国的成长一样,798艺术区的剧变是一种缺陷性增长的蜕变。随着当代艺术和艺术区的商业化,以及房租的暴涨,大量的艺术家工作室、实验艺术空间、学术书店和非盈利机构撤出艺术区,798艺术区早期大量的前卫实验的展览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泛滥的商业化展览。大量的礼品和艺术设计店、酒吧 咖啡馆、饭店悄然出现在画廊、美术馆的四周。
这一切并不能否认798艺术区独一无二的自发的变革动力。798艺术区有200家画廊及艺术机构,大都是2005年入驻。如果每个空间一年做6 个展览,在过去十年至少生产了五千个展览。每个展览如果花二万元,五千个展览就是近二个亿。如果算上房租、装修、人员工资、每个艺术家的创作经费,798 的十年展览至少花费10亿人民币。这都是仰赖我们并不满意的中国式市场经济提供的资本支持。
798艺术区还可看作一个实验性的社会模式,即市场经济和改革文化给当代艺术以更多的社会空间、活力和自主性,国家、资本和民间三方以市场经济 和文化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以社群主义为纽带的社会模式,在改革文化包容下的先锋、商业和市民社会的多元化的国际社区。但在消费主义和国进民退的挤压下,先锋文化也不可避免地走向阶段性的衰微。
艺术展览是当代艺术的创作、批评和商业的中心环节,798艺术区的主体是展览的文化生产。毫无疑问,没有数以千计的展览的策划和角逐,也就没有 近十年798艺术区的活力和来自各地的川流不息的参观者。在改革三十年的最后十年,798艺术区示范了一种相对自由的并具有先锋价值的文化拉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模式,这曾是八十年代改革的文化和经济的平衡主义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