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亚历山大•科耶夫研究展在深圳OCAT展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9-26 14:57:50 | 文章来源: CAFA ART INFO

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OCAT)于2012年9月21日下午正式宣布由哲学家和批评家鲍里斯•格罗伊斯策划的研究性展览“历史之后:作为摄影师的亚历山大•科耶夫”开幕。

此次展览首次向中国的观众呈现作为俄裔法籍哲学家和外交官亚历山大•科耶夫(Alexandre Kojève)创作于20世纪50、60年代的将近400张摄影作品。科耶夫亦曾在锡兰(斯里兰卡)、中国、印度、伊朗、日本、尼泊尔和苏联,以及西欧各国旅行,他游历的足迹以及一生所收集的大量明信片也会以接近曾在荷兰BAK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的形式和他的摄影以幻灯片的形式共同在OCT当代艺术中心展出。在巡展到OCT当代艺术中心之前,该展览最先于2012年五月至七月在荷兰乌德勒支的BAK当代艺术中心展出,也参加了今年九月初开幕的第九届光州双年展。透过这批作品,我们可以捕捉到科耶夫的哲学思考和政治实践的精髓。正如策展人鲍里斯•格罗伊斯在新闻发布会上所陈述的,“尽管亚历山大•科耶夫认为自己生活在后历史时期,但是他热爱历史。哲学也是一种爱,在亚历山大•科耶夫的摄影中保有他对于历史知识和历史体验的爱,尽管他后来是后历史时期中的官僚。”

这些照片和明信片展现了在审美上和谐和充满异域情调的东方,沉闷终结和空洞的西方,还有科耶夫的家乡,巨变中的俄罗斯,他通过拍摄古老的教堂把时间封存下来,这些都构成了科耶夫通过其哲学思考所表达的对于世界的理解。展览首次对公众展示这批作品,大量重复的图像让人看到一个等待通过活动主义实现自由、公正和平等的理想图景的后历史世界。这个展览质问了我们对于当代现实中的改变进行批评的能力,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期待得到另一个世界的全球舞台。

鲍里斯•格罗伊斯(生于1947年)是一个哲学家、艺术评论家、散文家、策展人,他还讲授俄罗斯研究、比较文学和当代大众传媒课程。他是纽约大学教授,专攻俄罗斯和斯拉夫研究,并从1994年起担任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大学的哲学和大众传媒理论教授。2012年,格罗伊斯被委任为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的联合策展人,他还是长期的国际性研究、教育、出版和展览项目“前西方”(2008-2014)的研究顾问。他近期的策展成果有:“城外:安德烈•莫纳斯特尔斯基与集体行动”,《e-flux》杂志与纽约表演艺术双年展“Performa 11”合作;“空域”,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俄罗斯国家馆,2011年;与彼得•魏贝尔合作的“媒介宗教”,德国媒体艺术中心,卡尔斯鲁厄,2008-2009年;“梦工场共产主义”,席尔恩艺术馆,法兰克福,2003-2004年。格罗伊斯的作品曾在2008年纽约顶点艺术的“环形思考:关于偶像破坏、宗教仪式和长生不死的三段影像”展上展出。

格温•帕里(Gwen Parry,生于1986年)是荷兰乌得勒支的BAK当代艺术机构(BAK, basis voor actuele kunst )的项目协调人。在2011年加入BAK之前,她在阿姆斯特丹学习艺术史和政治学,也曾为几个政治活动项目工作过,其中包括在海牙为荷兰议会做青年教育工作者。在BAK,她参与筹备过几个项目,比如2011年在威尼斯双年展第二个罗马馆展出的“互换目击者”、2012年在乌得勒支BAK和光州双年展展出的“历史之后:作为摄影师的亚历山大•科耶夫”。目前,她与丹尼尔•贝克和玛丽亚•拉瓦乔娃正在为《我们罗马:当代艺术的批判性读者》(2013年)的即将出版做准备。同时,将于2013年柏林世界文化宫举行的第四届“前西方”研究会议也在她的工作日程之内。帕里现居住和工作在阿姆斯特丹和乌得勒支。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