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至10月12日,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展览《无知:1985-2008耿建翌做作》,耿建翌是中国当代艺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深具开拓精神的艺术家之一。他广泛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艺术创作手段,并针对那些“人类处境”夸张的问答给予了作品内在的统一性。此次展览是其在国内美术馆的首次回顾展,展出自1985-2008年23年间的各类创作逾百件。包括早期绘画,以及1990年代末期以后至新世纪2000年代的各个影像图片系列、文件档案,现场还可看到多件装置。
中国当代艺术的符号中有很多笑脸。奇怪的是,能够在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新艺术“笑脸大军”中留下印记的,都是大笑和狂笑。同样是那个时代见证人的耿建翌,却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他的表达更多的是隐忍和平静,可贵地保持着开拓精神。
更可贵的是,在此后20余年,他一直持续着这种精神,探索着如何表达自己的体验。他广泛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艺术创作手段,并给予了作品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是针对那些人类处境夸张的问答,旨在唤醒观众对于“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的清醒意识,并通过作品的那些微小普通的细节,对自己保持一种清醒状态,我们的存在和潜在的清醒意识开始浮现。因而,他的作品有着超出本身的价值和冲击力。
耿建翌《第二状态》1987年 布上油画
《第二状态》探讨被看与观看
此次展览涵盖了艺术家23年间的各类创作:绘画作品,包括早期绘画,如《第二状态》、《永放光芒》、《花边》等,以及90年代末期以后至新世纪00年代的各个影像图片系列,如《脸》、《受光部》、《书页》、《水影》、《水印》、《证明》等系列;文件档案部分,如《他是谁》、《确有此人》、《表格和证书》等作品;书形式的作品,包含《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泡》等;影像类有《四个过场》、《视觉的方向》等;现场还可看到多件装置,如《厨房》、《45度》、《没用了》等作品。虽然这些作品极其多元化,甚至让人难以辨认它们出自同一个艺术家之手,但观者依然可以发现,耿建翌将生活中各种有趣、令人激动或具有诱惑力的事物作为素材进行创作,作品充满了平淡和真实。
《表格与证书》流露出历史意味
耿建翌独爱用“旧物”探讨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作品《表格和证书》就是在探讨“距离”,更可视为另类的肖像作品。这些表格来自于1988年黄山会议,“我收到的材料中有一份参加黄山会议的艺术家、批评家的名单。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那时候我知道高名潞等人正在筹备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于是我就把我早些时候自制的表格发了出去。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现代艺术展组委会发出的,只有几位艺术家意识到有问题,比如说黄永砯、吴山专、费大为。我把艺术家、批评家邮还给我的‘表格’在黄山会议上展出,还给艺术家发证书。那时候大家比较宽容。”如今这些表格上的真实内容,更像是艺术家的一张张“素颜”。
表格的模样真实可靠,姓名、性别、家庭人口情况、受教育过程等等,一切看上去让人没理由不去相信。那些如今在当代艺术圈里声名显赫者,大部分默默回应了。表格上提出的问题有“你最喜欢的动物/食物/音乐是什么?”“你最喜爱的人?”朱青生、殷双喜等均诚实表达了自己的偏好。侯瀚如的回答显得审慎真实,比如在“生活方式和思想倾向”一栏中填写:“尽量活得好一点,但为此要累很多。对新鲜的东西有好奇心但不太大,习惯先看看再说历史,再决定。”费大为倒贴照片的行为以及后面的回答,则是明显看穿了耿建翌的把戏,并以此为一个戏谑的自我表现,在家庭人口组成的姓名、关系、职业、思想倾向一栏中依次填写:沙和尚、关系不清、看门人、倾向无政府主义;雷锋、关系不清、跑堂、倾向犬儒主义;毕加索、曾孙、表演艺术家、倾向不清。
《表格与证书》让一些重要的痕迹被保留下来。在1988年这一事情发生时,并没有人把这些当作艺术品,而今,统一镶嵌在白色镜框里的表格,让观者发现了人与人不同和相同之处。形式上的改变与时光的沉淀,和那些已经成名或无所谓成名与否的人,让这些文献流露出了带着历史意味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