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境——汪伊虹水墨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及展览开幕仪式于8月16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行。本次活动由景峰艺术机构主办,展览由赵力教授担任策展人,学术研讨会由批评家贾方舟主持。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文化秘书长孟海东、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胡伟及山西景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利明、景峰艺术中心总经理李乐等人参加了展览开幕仪式并致辞。
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文化秘书长孟海东致辞中说到,水墨画是中国的画,希望咱们国画的标准由咱们中国人制定,在这个方面,有咱们中国人的话语权。希望多些国画的展览,促进国画的发展,汪伊虹女士的作品和这个展览就体现了国画的独特魅力。
本次展览是汪伊虹近年来举办的较为大型的一个个展,共展出汪伊虹的水墨作品近200余幅,多以汪伊虹近年的新作为主。汪伊虹传统功力深厚,表现手法多变,题材选择大胆,其画中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某种意境,传达某种精神状态。她笔下的人物更多地增加了其作品精神内涵上的粗犷,业内有“女石鲁”之称。而她笔下的蔬果花卉、小猫小狗、笔墨纸砚等则妙趣横生,别有一番风味。
在上午的展览学术研讨会上,贾方舟、邓平祥、尚辉、马鸿增、徐虹、朱虹子、曾庆辉、朱小钧、郭红梅等人从汪伊虹的师承学习和生活背景以及创作等方方面给予了汪伊虹作品全面的评价。
批评家贾方舟发表评论观点
批评家贾方舟说,“汪伊虹女士的作品,让我觉得,她完全是在自由自在的画画,但是从她的画里面又可以感觉到她的学院的艺术修养和完整。她从形式自由到精神自由,体现了‘有法到无法,再从无法中的有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纯真……”
赵力观点认为,经过了80年代以来的各种艺术探索之后,汪伊虹已经进入到了某种“化境圆融”的状态,这种“化境圆融”既是针对东、西方文化语境的,也是针对古、今文化传统的,而汪伊虹力图在各种文化关系之中找寻到自我艺术的创作方式和创作特质,这一点非常关键。作为某种的落实,汪伊虹尤其注重“留白”和“笔墨”。汪伊虹认为之前的个人创作有过多强调视觉性的倾向,更接近于西方的现代主义,而“西方的现代主义在创新的精神上、在实验性的开放上都会给画家很好的启示,但我认为中国画的笔墨之细腻之落实是无以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