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根植于山水的眺望——洪潮山水画作品的精神价值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4-23 16:52:51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文/ 蔡劲松

一个世纪前,被梁启超称为“现代美术界具有艺术天才、崇高人格、不朽价值的第一人”的陈衡恪先生,曾经著过一本《中国绘画史》的讲稿,为近代研究中国画史的先导。陈衡恪曾指出:“盖艺术之为物,以情感人,以精神相应者也。有此感想,有此精神,然后能感人而能自感也。”一百年之后,陈衡恪先生的论言在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洪潮的身上,透过其艺术探索和创作实践,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鲜活地铸于画面笔端。他以一种根植于山水的眺望姿态,永无止境地阐释山水绘画的“正大之美”,重塑汲取山之雄浑、水之善灵的“山水精神”——今天,洪潮的山水画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已然成为超越于一般绘画的艺术样式,在回溯传统、执著坚守、创新拓展中,不断被注入时代的宏大气度和文化价值。

洪潮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作为山水画家,“更应多思考一下‘我们能为后人留什么’的问题,以及如何用笔墨展现时代精神”,因为“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需要能反映它风貌的精品力作”。在三十多年的创作中,洪潮对山水画创作情有独钟,在他看来,“时代性始终贯穿于山水画语言生成的自觉过程,山水画语言的演变则以体现时代性、反映时代审美和精神为基调,山水画的生成是与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想契合的”,“当今盛世,以‘大笔墨、大气象’为主的‘正大之美’应成为主流文化导向”。于是,洪潮“置身于一个不断拓展进取又不断向深厚的文化传统积淀回归追溯的时代中……更像是一位‘守望山水精神的艺术践行者’ ……努力展现其山水画作品背后的精神本质”(冯远语)。洪潮在如今这个所谓艺术流派及思潮乱象丛生、鱼目混杂的境况中,毅然扛起了“山水精神”的大旗,既尊重传统、师法自然,又敢于在创作实践中融入自己的学养积淀、生命体验、哲学思考和技法创新,彰显出当代中国山水画的新高度、新气象。

其一,从洪潮山水画创作的内容题材看,可谓寄意于“情感山水、人文抒怀”。他的创作中始终怀着对自然状态和生命理想的深切关注,无论是故乡皖南、黄山着墨,还是太行写意,无不体现出一位有人文情怀和文化道义的画家朴素的哲学观。山川、阳光、树木、山居、乡野、流水作为他笔下的常见题材,已经超越了通常意义上的风景和历史时空,正被他饱满的创作激情幻化与融合,塑造为一种视觉幻像和心灵景观。譬如《长风万里》这幅长三点六米的作品,画家的笔触和色彩恣意穿梭于天地间,山石林立、风松相映、云蒸霞蔚中透出一股磅礴之势,远近疏密中呈现出不可复制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呈现出画家奔涌的内心和澎湃的激情。在《童年记忆》中,大量的积墨运用虽然让画面初看起来比较低沉,但层层积染的墨色、半山腰的徽居和沟壑间间或出现的那几抹亮色,却终让人醉心一动,那种自然造化与天人合一、心源本然的意象,在洪潮的抒臆中成为“以情感人,以精神相应者”,而“有此感想,有此精神,然后能感人而能自感也”……我以为,这类作品多少寄寓了洪潮对故土的一片赤诚和敬仰之心,在他的心目中,无论自己的艺术道路走到多么遥远,源自故乡的那份永恒的山水记忆,永远是其创作的中轴线与生命线,亦是其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净土和情感家园。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