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后现代主义雕塑家托尼 • 克拉格

时间:2012-02-29 13:37:38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展评>

随着时间的推移,克拉格在材料选择上进一步放弃曾成为他早期创作一大特征的塑料——一种被他深情赞美过的纯人造化工材料(“多美的材料,多妙的色彩”),而改用多种多样的新旧材料。对材料的高度重视,理解材料在艺术创造中的巨大作用,是二十世纪西方雕塑名家的普遍特征,克拉格这样的后现代主义雕塑家当然更是如此。材料的选择改变着克拉格雕塑的面目。与此同时,克拉格也开始更多地采用各种非现成品的创作方式。应当说,这两种变化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

作于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的《挤压品》(1989年)、《无题》(1989年)、《果瓶》(1989年)、《矿脉》(1990年)、《铁山》(1990年)、《采石场》(1990年)、《郊区》(1990年)、《初期的形》(1991年)、《瞪羚》(1992年)、《驮兽》(1992年)、《众天使与诸抗体》(1992年)、《无题》(1993年)以及其他一大批作品,充分显示出这个阶段克拉格令人惊叹的创造力。

《挤压品》不再沿袭现成品的创作观念,也不再由已成型的工业制品或废弃物构成。克拉格在这类创作中,回归了历史悠久的泥塑传统,在榆木基座上,以如同挤牙膏的方式,用石膏这种古老的材料,塑造出自由多变的雕塑形态。从它那处处体现着制作过程的众多细节和不同肌理上,从它那富于起伏变化的、节奏有致的整体造型上,均能领略到创作者不同凡响的想象力和艺术感。在作于同年的《无题》上,克拉格用水泥这种更坚固的材料,营造出与《挤压品》相似的堆积而成的美妙视觉效果。裂痕的巧妙运用,为作品添加了自然和古朴的意味。

尽管在色彩上具有同前述两件作品接近的单纯和朴实,但在造型上,《果瓶》这件以青铜铸成的雕塑呈现着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它圆润的形体由六部分套装而成。遍布各层瓶体的相同圆孔,赋予作品整体一种精致、工整、和谐、通透的效果,具有理性的美感。与《果瓶》相近,《初期的形》也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它同样具有一种理性的美感。用木板拼合而成的几何形体显然需要精心的设计制作,不可能有什么随心所欲、自由发挥的余地。从这个角度看,它可划为《果瓶》的同类。但与套装在一起的《果瓶》不同,它的几个部分呈分立状。注视着这件带有图腾意味的建筑般的雕塑,不禁会生出一种仪式般的感觉,引发出神奇的联想。

利用当代科学技术提供的新材料,始终是克拉格关心的问题。作于1993年的《无题》,使聚氨酯这种新的化工产品展示出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不规则的四个部分紧密联结在一起,众多卵状或葡萄状的形状组合成作品的别致外观,美妙的润泽红色表面及其肌理,造成了它迷人的效果,从中不难领略到一股诗情。

克拉格的创作面目是丰富多彩的。除了经常从事的室内雕塑,他还涉足室外雕塑。《郊区》中那些制作精美的木质几何形与橡胶几何形巧妙而又和谐地组合成一个整体,给四周的环境增添了一个动人的景观、一种盎然的生机。观看它们闪耀着人工润饰光泽的美妙形状,不禁会忆起早期现代主义雕塑大师布朗库西的艺术。这是表明克拉格善于吸纳前人成果的又一例证。

虽然创作手法变得更为多样,更多采用较为传统的方式,但克拉格并没完全放弃杜尚教会他的东西。那件洋溢着活力和动感的《瞪羚》,纯然由现成的工业制品构成。一辆自行车和挂在其上向四周支起的二十来只空玻璃瓶就是整个作品。选用自行车,是否体现了克拉格对杜尚杰作《自行车轮》的敬意,笔者不得而知。不过,这件现成品创作,在观者心中激起的感情,应当与《自行车轮》所激起的感情相似,那就是赞叹创作者的独具慧眼。

处在后现代主义时期,克拉格的艺术追求总体上是与时代艺术风尚协调一致的。这既体现在他不拘一格的创作手法上,也体现在他广泛运用现代社会的各种材料上,当然更体现在他站在所处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中努力以创造者的目光观照艺术活动上。面对着克拉格一件又一件的雕塑作品,我们会清楚地感到其创作是多么丰富多彩,多么富于诗情和奇思妙想,不时会有意外的惊喜。

这样的惊喜,由克拉格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创作继续带给我们。

规模巨大、带有纪念碑特征的雕塑,此时似乎更吸引克拉格。《每日的面包》(1994年)、《快粒子》(1994年)、《团结的美国》(1995年)等作品均是例证。让我们分别接触它们吧。

建在维也纳新城的《每日的面包》是一件高达八米的大型室外雕塑,具有明显的纪念碑性质。克拉格利用易于成型的铝材制作出一个个形态相似的太空人或机器人般的形象,并用它们巧妙地构筑起空灵通透的巨大雕塑体。轻质的银色铝材与透空的形体相辅相成,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蓝天和周围的空间,创造出一种奇妙的、上升的、欢欣的、壮观的艺术景象,引领观者超越平庸的日常生活,从凡俗之地进入神圣之境。

《快粒子》虽然陈列在室内,但也是具有气势的大作品。克拉格创作这件作品时,依然记得杜尚的观念,主要运用装置的方式,把不同材料的现成品拼接成一个向上向外伸展的整体。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现成品集合在一起,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富于变化的造型,而表面涂蜡的独特处理,又赋予这件作品色调与肌理的统一感,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没有卓越的眼光,没有丰富的想象,没有对材料性质的深入把握,很难创造出这样的作品。

注视着《团结的美国》,难免会忆起克拉格早期那批在地面上展开的创作(如用塑料废品铺就的《光谱》),因为《团结的美国》也是在室内地面上展开的。不过,这件作品无论在制作方式上还是在艺术效果上,都跟《光谱》等有巨大差别。克拉格把加工成美国本土四十八个州版图形状的钢板放置在室内地面上。但在延续展开的过程中,有些钢板从地面竖起,靠在墙面上。四十八块钢板在错落有致的起伏变化中,有力地控制了整个室内空间,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质地坚硬、色泽深暗、分量沉重的钢板,在形成这件雕塑的浩大气势上,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克拉格利用现成品、废弃物、工业社会制品,利用那些在当代社会环境中常见的物品和材料,并不是要让我们再度融入其中,而是想使我们跟他一起摆脱现实的物的世界,以充满幻想和诗情的审美眼光观照它们,从而使我们的心灵飞向一个超然的、自由的新天地,达到不为物累的美妙境界。也许,仅凭一两件作品,你难以清晰地觉察到他的苦心孤诣,但纵观其大量创作,你的感受就会强烈起来,相信他确实渴望与我们共同翱翔在纯净透亮的天空。

克拉格认为“雕塑能给人生的全部领域带来各种各样的变化”。把他这种看法与他说过的“或许我该坦承我正试图改善我生活的品质。我要找到对付它的办法”联系起来,大约会使你更相信上述对他创作意图的分析。

从七十年代步入美术天地起,克拉格成果丰富的创作活动一直由展览相伴着。几十年间,通过个展和联展的形式,克拉格的作品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地许多城市的著名美术馆和展览会。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西班牙马德里国立博物馆、德国慕尼黑现代美术馆、柏林新国立美术馆、瑞士伯尔尼美术馆、比利时布鲁塞尔美术馆、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日本东京大都会美术馆以及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均推出过克拉格的作品。随着这样不断的露面,克拉格确立了在国际艺坛的地位,成为给当代英国美术增光添彩的人物。相信他在新世纪会继续探索下去,带给我们新的创造。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