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周春芽: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新视角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05 15:18:39 | 文章来源: 搜狐文化

记者:是否有这种趋势?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在向西方学习30年之后,开始对传统文化集体回归?

周春芽:不一定,近期吕彭的策划展览,为什么他要用“溪山清远”是他的一种视角,在这个展览里面,他希望有更多的能够思考传统,或者说怎么来利用这个传统。实际上参加“溪山清远”这个展览的艺术家,没有完全受他的影响,都是按照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创作的。可能有一些艺术家比较偏向于传统,有些艺术家也还是按照以前的那种画法。吕彭更多是希望艺术家关注中国传统的文化。

主持人:国际上是否期待中国或者是东方有一种新的面孔出现和精神面貌?

周春芽:真正的艺术需要有个性,一定要有个性。但是这个个性里面有一些他偏向于一种国际化的语言,有一些是传统的东西,包括中国传统,还有西方传统,这有一些中国艺术家他是继承西方的传统。但是从以前来讲,整个90年代到我们过去二十年,可能对中国传统关注得比较少,现在发展得更丰富了。最终我的艺术还是要按照自己的个性的发展。

主持人:您的石头系列,从概念、方法出发所看到和理解到的石头更让人惊讶、震撼 。

周春芽:我更偏向于中国传统,因为我的题材,包括我的风格,很多都是比较多的关注在中国传统。

周春芽 石头 布面油画 114.7X94.3cm 1994年



相关评论

周春芽的创作着重在对于艺术直觉性和个性。早期作品以1982年的《藏族新一代》为代表,沿承的是乡土写实的风格。86至89年留学德国期间,受到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影响,埋下日后风格转变的引子。1989年回国之后,置身于当时的「八五新潮」,当所有艺术家都涌到北京、探讨当下社会现实、追求艺术新潮时,他却毅然回到四川,重溯八大山人、董其昌等水墨传统,自此建立了一种极具个体意识、重视色彩、视觉美感的表现风格。此后的艺术创作主题变化多端,但仍延续表现主义的方向发展。

创作于1999年的《石头系列》,反映了周春芽更完整的艺术理念,是来自艺术家第一个创作高峰的作品。作品尺幅宏大,也是这个时期所少见的。这个时期的周春芽着重在研究传统文人山水画、石头盆景,按他自述︰「我在创作「山石」的时候,正在研究文人山水画,我并没有像国画家那样在材质属性和图式形态上去理解,而是按照我的表现意图去寻找那些令我觉得陌生又能带来惊喜的东西,我在肌理和质感上花费了很大的工夫,近似于强迫症似的去捕捉和玩味那些潜藏在石头自然属性中的视觉因素,把这些东西强化、放大本就是形式,而视觉的呈现本就是内容,已经不需要你进行更多的解释和引申,这比我们从概念、方法出发所看到和理解到的石头更让人惊讶、震撼」。整个创作理念就是要在重塑历史传统的同时,突显传统中所隐藏的个性和情绪。

传统中国山水、石头画总是有一种内向、幽雅静憩的性格,但周春芽刻意偏离正统视觉效果,展现一种奇诡的石头形态,张扬了他的自我个性,从色彩到构图均给人以张扬奔放、带点「暴力」的性格特征。他运用油画浓稠丰厚的材质特性来进行皴擦,呈现异常浓重的雕塑质感和繁密的肌理趣味,取代了传统水墨柔淡纤弱的质感;也以繁复错落的造型结构改变了文人绘画扁平的视觉特性,呈现一种激烈、刺激的情绪。作品将传统的「墨分五色」用油彩表现了出来。油彩结成的「硬壳」覆盖了画面的很大一部分,让整个画面几乎出现了三维的效果。画家本人也非常重视这时期的《石头》作品,多次在访谈里提到;因为它们确立了具周春芽风格的视觉形态和表现笔触,而这又和他本人的历史观、创作观互相呼应,是艺术家思想个性的完整呈现。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