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筚路蓝缕——改造与创建的历程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10 12:25:43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20 世纪30 年代新兴版画运动开展以后,江丰在解放区的美术教育及宣传活动十分活跃,他在贫瘠的黄土高原,在偏远的河北农村,进行着影响深远的美术教育实践。他和美术界的同仁一起,把毛泽东提出的“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彻底贯彻到解放区的美术工作中,使解放区的美术教育事业进入“人民美术教育”的新阶段。

江丰早期的美术教育活动从他在鲁艺当教员开始, 1937 年鲁艺还在筹备建校,艺术家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来,包括江丰在内的温涛、胡一川、沃渣、马达、张望、力群等,他们把鲁迅所倡导的“深入生活”的美术的精神和抗战的社会形势结合到一起,在毛泽东“二为”方针的指导下,从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斗争服务的根本点出发,创造性地实践了解放区美术教育的新经验。鲁艺美术系师生们创作的木刻作品与当地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题材上,反映解放区欢快而丰富的新生活,如描绘民主选举、文明卫生、劳动生产、牛羊牲畜以及战斗中的工农兵;在形式上把德国柯勒惠支等人的风格加以改进,减少阴影和阴阳脸,用百姓容易接受的线描和阳刻法,承担起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美术武器的功能。

1943 年春,鲁艺并入延安大学,改名为鲁迅文艺学院。到1945 年11 月按照中共中央的安排,与延大其它大部分学院一起迁离延安,组成东北文艺工作团和华北文艺工作团,分别到东北和华北解放区办学。9 月,江丰、艾青率领华北文艺工作团30 多人开赴华北,开始了华北地区的文艺工作,随之,在各校合并成立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中,江丰担任美术系的主任,直到1949 年北平解放华北联大接管了北平所有机关学校包括北平国立艺专,江丰开始与徐悲鸿一起管理这所中共直接领导的美术院校。

江丰凭借解放前的革命美术经验和毛泽东关于文艺的路线的指示来建构新中国美术学院的系科及教学安排。从筹备展览所新发掘的600 多封通信等文献资料来看,江丰坚定不移的信仰一种“普及美术”的价值,坚持鲁迅提倡的“艺术反映生活”的思想。然而,江丰所提倡的“普及美术”,不是要迎合大众的口味,而是注重从生活中画素描、速写搜集素材,然后采取平易近人的艺术技法去创作作品,以一种新眼光去发掘生活的美,在民众能够看懂的形式下提高民众的审美认知。

在资料与文献中可以看到大家普遍认为江丰的艺术教育观主要源于三个方面:鲁迅的艺术思想、解放区教育的新经验、徐悲鸿的艺术改革主张。从他的信件资料和建议书中也能看出,在他的美术教育实践中,其宏观理论多于微观理论。他总是从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着眼,重视教育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不仅是美术对个体的作用。由于江丰身兼两职,既直接从事美术教育的领导工作,又是全国美术界的主要领导,这个双重的身份,使他自然把美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使学校教育工作为各个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服务。如在解放初,江丰约有一年半时间被中央派到杭州艺专管理教学方向,教学结构最重要的一个改变就是国画系被西画系合并,这样它的绘画结构就和北平、苏联的美术学校趋于一致,不开设“花鸟画”和“山水画”的教学课程,而以“人物画”为主,方便艺术表现人民与社会的关系。绘画课以年画、连环画、领袖像、宣传画为主课。

江丰在总结这一段建国初期的教学经验时说:“当时我们艺术教育的主要课题就是让年轻人懂得旧的艺术和革命艺术的区别,并培养他们热爱革命艺术的感情。强调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与火热的革命相结合,而暂时不忙讨论风格流派……这种根据人民大众需要的艺术教育思想,正是我们的好传统。”实际上,从这些话中能读出的是江丰所把握的“社会”与“教育”的整体关系,美术教育也要因时势而动,使之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中。他让学生把眼光从学校转向社会自觉地根据社会需要调整教学工作,才能发挥学校在社会中的职能和作用。实际上,江丰似乎在一种自觉的意识中抛弃了传统教育的目的,而把“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看作美术教育的杠杆开展着他的美术教育之路,这可以作为我们在美术史中观看江丰美术教育思想的一个线索。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