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心态平和 稳健前行: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研讨会综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08 13:55:24 | 文章来源: 中国美术家协会供稿

陈醉用“精、细”两个字来概括展览,他认为正是由于中国有庞大的美术从业者基数,才精选出500余件精细之作。他着重探讨重新认识写实能力的问题。写实能力是我们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我们要尊重技艺、崇拜技艺,鼓励以新的观点、新的手法来做好写实性绘画。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但在一段时间里面,中国写实能力慢慢萎缩。现在年轻人能够静下心来,打好基础,不被各种主义所左右,加深对写实绘画的理解,努力推进和发展写实艺术语言,这是非常重要、非常可喜的事情。

赵力忠谈了观展后三点感受。一是扑面而来的朝气。二是踏实,从选材到表现,感觉青年们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从艺。三是希望,为了中国画明天,为了美术界的明天,寄希望于各位青年艺术家,必须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精,人精我绝,

李一着重谈了展览活动的几个亮点。第一点,中国美协主抓青年美术创作应该说是本届协会工作的亮点,积极采取措施造就未来领军人物,凝聚各方美术力量;第二点,展览在题材和主题上非常突出的一个亮点是青年人画青年人,画青年人的现实生活,画青年人的梦想。这些作品包括《今夜不回家》,《无人接听》,《在路上》,画的是此时此刻的青年人的生活,我们可以通过画面了解当下目前青年人在想什么,做什么,作品的时代性和当下性完整地给观众展现出来。

郑工从这届美展看到青年美术家群体一种成长、成熟的程度。他说,整个展览的作品体现出从容不迫的气象,不骄不躁,自信满满,有一种谦谦君子之态,这就是一种成熟。现在争论30余年的“画什么”和“怎么画”的问题已不是问题,这也是一种成熟。但要更进一步思考,我们不争论风格手法,不争论趣味的高低,那应该如何评价我们的美术?哪怕评价有所偏颇,在观念、趣味、手法上会出现一些出人意外的东西,那才是年轻人应当具有的锐气、朝气、才气。过去的评判标准在改变,现在当下的问题是创作与批评之间存在一种错位。创作者的心态是淡然的,越发趋向于个体的心性的表达,批评家面对这样的创作经验,往往陷入到一种解释的状态,甚至出现一种失效的状态,艺术家在错位当中要注重自我的评价。

王宏剑作为三届、四届青年展的油画评委主要探讨油画创作问题。他说,力作在动荡的时代才能产生,人有非常强的激情才能产生非常大的作品,现在中国油画相对平和,表现技巧整体水平提高。从两届青年美展来看,油画普遍反映社会现实,反映普通老百姓,反映年轻人自身的状况,摆脱了对西方现代绘画的模仿。这种自信建立于现在中国经济的发达和富足,明显在油画里面带入了一种中国风,一种东方的审美感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和笔墨韵味,这将是中国美术今后发展可以和西方油画拉开距离的一种因素。

70后的青年理论家裔萼以同代人的身份来思考,与前辈艺术家相比我们所处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青年没有意识形态的束缚,有比较宽松的创作环境,有比较宽广的文化视野,创作相对来说比较自由。但大多数没有比较强烈的文化责任感和民族担当意识。展览总体的印象是平和有余,锐气不足,缺乏精神之气,这是青年人面对现在消费主义热潮的一种妥协。我们这代人如何保持艺术创作的精神?面对这种全球化的语境如何挺起艺术的脊梁?在世界格局当中如何构建我们的文化?她呼吁青年同辈应当去思考这些深刻的、宏大的问题,因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决定我们艺术的高度。

胡明哲回忆起评选时,美协领导再三强调,千万不要扼杀青年人的积极性,一定不要求全责备,不要把很有创意的作品选下去。她能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美协对于青年艺术家的扶持和期冀。希望青年美展作为是中国当代绘画的一个标杆,成为全中国青年画家的向往,以能够参加青年美展为终生的荣耀。她谈到现在是信息泛滥的时代,是图像的时代,我们对青年有所期待,想看到他们与众不同的语言方式和独特的视角。如版画《电梯间》,就是用传统的语言表现人们拥挤当代非常狭小的都市空间——高层电梯里,眼睛却从不相遇,反映出现代都市人的隔膜状态。版画《寄给天堂的信》则是非常个人化,不断给去世的外婆写信,自制的信封、自制的邮票,那种温情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综合材料作品中有不少年轻人能够突破认识,自己开发一些媒介完成作品,根本不在意获奖或者入选,但这样的作品相对较少。

陈辉从宏观的中国艺术在世界上是否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和能否产生广泛深入的影响力角度入手,认为这是我们一代一代的艺术家、理论家为之终生奋斗的理想。从事艺术创作的工作者要饱含对生活的激情,拥有对生命感悟的人文情怀,对艺术要有持之以恒,甚至不为人知的忍耐和坚守,坚持探索油画的民族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只有这样我们的艺术才能走向更高更深入,作品才更有震撼力。历代大师们都有很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学术价值取向,青年人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对艺术有独立的判断能力,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和感受,要有冒险精神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不断地突破和大胆的尝试。一辈子敢于否定自己的艺术家,才是对艺术负责任的艺术家,是有使命感的艺术家。

孔紫认为整体气息跟以前的感觉不一样,过于自我的作品少了,思想性强、技术好的作品多了。经过这几年不断的沉淀、选择,出现目前的这种创作状态,能够看到一种文化自信。艺术家作为创作者来说,在创作过程当中要调动自身的修养和情感,并将之融入到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当中,这样提炼出的艺术品,是大家的,是人类的。

研究部副主任、山水画家梅启林比较关注中国画,他认为山水画比较弱,主要原因是缺乏对自然的关照,作品的概念程序化东西太多,语言表现方式在继承性、创新性都缺乏。尤其不能容忍的是有件获奖作品的题款上居然有一个错别字,还有一些作品题款语句不通,不知所云,希望青年人要加强文化修养。

几位获奖作者向大家汇报了创作思路,并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中遇到的困惑。

王冠军谈到他的获奖作品《今夜不回家》是与《hello,北京》相对应,一个是表现外国人逛北京胡同,另一个是中国人在国外的场景,表现一种中西文化交错感,表达出青年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思考和碰撞。他坚信艺术创作的共同目标是寻找各种适合自己的形式去探求美的本源。当既有的样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和审美需要,人们自然会探索、发现、完善,新的技法形式、新的表现语言,新的艺术样式自然会出现。

获奖专业户李传真谈到自己成功要诀就是敢做、敢画,不计较得失,一定要画出与一般人想法不同的作品。她率真的不避讳观展后的失望,认为中国画作品都是老生常谈,没有太多新意,有些人物画作品造型都不准。她认为人物画创作首先要从结构上突破,打好造型基本功,加上其他的修养,全方位综合才能最后获得成功。

袁佳的作品《复活的前奏》是一只猪,身上打开盖子后露出琴键。她坦诚相告本以为自己的作品不会入选,结果意外地还得到优秀作品的奖项,对她是非常大的鼓励。她认为艺术是人类想象力的体现,艺术的魅力对于她来说是神秘和创造力,她不满足于传统,听从内心的需要来掌握某种技术,再义无反顾做下去。她觉得最普通的日常物品能使自己能够感受到一些生命存在。她把菜刀、案板、小猪和钢琴加上关节和机械节奏,呈现出不同于现实的情景,如同一个舞台剧,有了自己的节奏,可以自我表达。选择木头材质则是注重木材的直接性,从开始构想,再到市场寻找木头的过程,木头的颜色、纹理、质地,都会直接反馈给自己,产生很好的想象,然后再一点点的手工雕凿,非常享受这种体验,感觉非常充实,非常兴奋。

黄可一对数码技术在版画创作的运用感兴趣,觉得计算机和印刷术的发展和普及给版画带来很多可能。他说他一直在探索如何让这些技术丰富版画语言,创作出跟以往不一样的作品。这次参展作品《大飞机》就是用计算机来建构模型,然后运用丝网版来完成创作。他还计划将来尝试用互联网进行创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