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画坛连走两大师 龙国屏晏济元相继病逝

时间:2011-02-11 18:48:40 | 来源:成都晚报

资讯>展评>

昨日凌晨5时26分,著名画家、川内最后一位张大千弟子、97岁的龙国屏在省医院去世;昨晚7点47分,与张大千从小同学同玩,与张大千、张善子并称“两张一晏”的国画大师晏济元也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仙逝。令人叹息的是,昨日上午,110岁的“画坛寿星”晏济元还托人给龙国屏送去了悼念的花圈,而14个小时后,他自己也驾鹤而去。一天之内,蜀中画界连失两位重量级人物,让人无比痛心。

生前亲撰挽联

川内最后一个

张大千亲传弟子

“会计画家”走得洒脱

“我专门托人从江南带回两把扇子,想请外公写几个字,却永远不可能了……”说起凌晨去世的外公,何星涛眼圈又一次红了,止不住抽泣起来。昨日凌晨5时26分,著名画家,川内最后一位张大千弟子,97岁的龙国屏在省医院去世。这位一生传奇的画家,生前故事令亲人和弟子们唏嘘不已……

遗像旁挂的挽联

出自自家手笔

昨日上午,桂花巷51号院沉浸在悲痛之中,门口摆着省美术家协会、巴蜀画院等单位送的花圈。龙国屏的亲人和弟子们正默默搭建灵堂,龙国屏的遗像旁挂着其生前亲撰的挽联——一生宽容好澹泊 洒年宁静有余情。

“去年5月,我去都江堰看望老师,他撰了这句话,说是自己的盖棺定论。不曾想一语成谶。”其弟子萧朝德告诉成都晚报记者,老师长期住在都江堰一个农家乐作画,身体很好,是因为器官衰竭而逝世的。

“老师精力很旺盛,耳聪目明,每天都坚持作画,今年元旦还完成了一幅八平方尺的彩色泼墨山水《三峡》,不想成了绝笔。”一直陪在老师身边的弟子曹岚说。

“会计画家”

上班算账下班舞丹青

龙国屏的小儿子龙帜方告诉记者,龙国屏于1914年生于宜宾,7岁开始跟着著名画家、叔父龙剑吟开始学画,1939年在青城山上清宫正式拜张大千为师,专攻山水、花鸟和人物画等。“但他这一辈子的正式工作,其实是会计,跟画画一点都不相干。”龙帜方说,解放前,龙国屏就在“中央银行”搞财务工作,解放后则在成都市摄影服务公司担任会计,直到退休。

龙国屏白天上班算账,业余时间就画画,每天过着两种不搭界的生活,堪称“会计画家”。在特殊年代,龙国屏烧掉了自己所有的画作,并坚决反对子女们从事绘画艺术,以至于其5个亲生子女中无一人继承绘画艺术。直到今年春节,才让外孙何星舟行了拜师礼,使得自己的艺术在后人中有了传承。而这些年中,龙国屏共收了36个入室弟子,如今传人遍及川内。

据了解,目前龙国屏的画作流传于世逾千幅,在市场上每平方尺单价在万元以上,北京荣宝斋挂售的一幅龙国屏八平方尺画作,标价达20万元。

儿孙满堂

黄昏爱情夕阳更红

翻看着老伴生前的照片和遗作,78岁的蔡俊惠沉浸在20年旧时光的回忆中。1987年,龙国屏的前妻逝世。蔡俊惠是一个业余画家,在1990年开始跟随龙国屏学画。“学了一段时间,他对我产生了感情,1991年就提出想成个家做个伴。”而那时,龙国屏已经77岁了。思考再三,蔡俊惠同意了。“我想我学过针灸和按摩,可以照顾他。”从那以后,龙国屏到任何地方参加活动,都带着蔡俊惠。而蔡俊惠也用自己的按摩技艺照顾龙国屏,整整20年,一天都未中断。“我们感情很好,我就是想照顾好他,让他画画没有后顾之忧。”蔡俊惠说。

画画之余,龙国屏还是一个特别看重亲情的人,1988年还召回散居国内的儿孙16人一起去爬峨眉山。“那时候他78岁了,比我们还爬得快,在第一梯队中登顶。”何星涛回忆说。

据了解,龙国屏原本正与弟子筹备一个“师生画展”,由于突然去世,弟子们将把“师生画展”改为“龙国屏遗作展”,将于今年5月举行。

想着活到130岁

上午刚悼龙国屏

张大千儿时玩伴

画坛寿星驾鹤仙逝

昨晚,当记者赶到省医院时,晏济元病房外围满了他的家人和匆匆赶到的弟子、友人,对于晏老的突然去世,大家都感到很突然和悲痛。晏老的儿子晏秉常红着双眼告诉记者,“中午我还在给他讲今天发生的新闻,没有想到晚上就这样走了。”

总把自己当五十多岁

据晏秉常透露,自去年晏老从重庆回到成都后,身体状况一直不稳定,常常要住院治疗。“最后这次是1月24日住进医院的,当时就不能进食了,春节我们全家都是在医院陪他过的。差不多有大半个月父亲都没有进食,靠打点滴在维持。”晏秉常说。

晏老的弟子童春云说:“他一直把自己当五十多岁,想着要活到130岁!”

与张大千有姻亲之谊

同生于四川内江(微博)的晏济元和张大千,都是中国画坛传奇的大师。晏秉常介绍,晏济元和张大千有姻亲之谊,张大千比他大两岁。童年时两人形影相随,一起玩耍,一起研习书画。晏老讲过很多年少时与张大千的故事;那时候得到零花钱,两人总会相约去买字帖或买小人书。由于几乎都喜欢临摹八大山人、石涛等作品,所以外人看来,张、晏两人的作品有着相近的风格。

成年后,虽然两人先后离开故乡求学,但1924年在上海重聚的两人得以朝夕相处,切磋探讨画艺,晏济元寄宿张大千兄弟家达7年之久。1934年,晏济元赴日留学研习书画,直到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晏济元想尽办法回国,到达天津时,张大千已在码头等候。随后两人同住颐和园乐农轩,吟诗作画,办画展,形影不离,直至张大千出国。

抗日战争胜利后,举国欢腾,晏济元在成都举办了个人画展。当时张大千住在成都昭觉寺,晏济元把带去的一幅花鸟作品《瑶台濯玉》拿出请大千指点,张大千细看之后提笔赞道:“济元拟宋人布局,笔墨清润如玉若水,作家士气兼到也。”

1日4餐 喜欢吃烧白

晏老的儿子晏秉正曾告诉记者,晏老胃口一向很好,每天要吃4顿。早上喝一杯咖啡,每天早、中、晚三餐基本上都是吃一小碗干饭,而且很喜欢吃烧白。凌晨3点还必须吃一顿宵夜,多半是吃稀饭。“结果搞得作息时间都颠倒了,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而每当被请教其长寿秘诀,晏老总是微微一笑:“没有什么特别的,寄托书画,清心寡欲,开开心心。就是最好的长寿秘诀!”

教徒强调“先书后画”

晏秉常告诉记者,正式拜师晏济元门下的徒弟只有20余人,这对晏老这样的国画大师并不算多。在晏老64岁的二弟子童春云眼里,晏老是一个“严厉且和善”的老师。晏济元有一个很特别的训练方法,每天都会让徒弟们临摹五遍王羲之的《十七帖》,因为晏老一直在绘画上强调“学画必先学书,书成而后学画,必有成就”的原则。

将在重庆建座纪念馆

晏秉常透露,为了纪念父亲,大家还打算尽快在省博物馆举办一个晏济元百年回顾展。“作品不放太多,60幅,展出晏老的精华作品。”同时,家人还计划将在重庆修建一座晏济元个人纪念馆。“馆址已经选好了,在重庆李子坝。一座1500多平米的房子,有4层楼,在父亲去世前就开始筹建了,展览父亲的毕生杰作。”

画了100多年的晏济元

晏济元七岁从父习书画、古典诗词、魏晋书法。并在求学中博览古今书画群书,钻研理论技艺,树立了自己的风格。1964年,在北京政协礼堂举办画展,朱德观后称“海外有个张大千,国内有个晏济元”。2008年,晏济元的作品每平方尺价值近10万元人民币,仅次于陈东阳、吴冠中、周绿云、贾又福,位居中国当代国画家价位的第5位。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