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是骨”,吴长江也是这样一笔一划地素描着自己的人生。
吴长江画家,上世纪50年代生于天津汉沽,处女座,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来到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读书。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艺术创作与教学工作,长于版画、素描、水彩。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
从24岁来到北京,吴长江有时会觉得北京“有点土”,“食堂里的菜粗糙,人们也大大咧咧”,到了后来,他理解了这是北京气质的一部分:因为包容,所以开阔;因为不拘小节,所以活力四射。
上世纪80年代的王府井情结
对北京哪里感情最深?吴长江想了想说:王府井。
1978年,24岁的吴长江来到北京,到位于王府井的中央美术学院读书。之前,他已在天津当了几年美术老师,而在他的同班同学中,年龄小的不到20岁,年纪大的30有余。这是77、78届颇为特殊的一点,经历了文革,百废待兴,仿佛一切刚刚开始。
“那个时代的大学生经历了社会磨难,思想都很成熟,大家都抓紧每一分钟学习。”吴长江每天早上起床,都会沿着东华门、天安门、王府井跑步,那时候的北京清晨,安静,灰色建筑中有种宁静之美。晚上,一群同学下了晚自习,一起跑到长安剧院边上的小饭馆里吃碗炒面,那时候他们的话题是:艺术、思想、潮流、责任以及担当。
那时中央美院就像招待所
许多人都怀念上世纪80年代初的北京,那时思潮涌动,各种文化都集中迸发光彩。吴长江身边集中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年轻人,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影响,谁也没有想过,30年之后,这群人将会如何影响社会。那时的北京总是集中了规格最高的画展与交流,吴长江说他们学校就是全国各地艺术青年的招待所,经常有各地朋友留宿,彻夜长谈。有时候还会闹出种种笑话。学校不大,几乎认识每一个同学,直到如今,吴长江身上依然存留着“中美范儿”:学院而不拘泥,严谨而不刻板。
有时候回忆往往美化了过往,比如那时狭仄的教工宿舍、清贫的生活,以及去西藏采风的辛苦。在上世纪80年代,西藏成为艺术家的灵感地,一批又一批人到西藏去,创作出了大批影响时代的作品。吴长江也是其中之一,在他的作品中,西藏题材占了很大一部分,11月18日“直面生命———吴长江青藏高原作品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开幕。西藏已经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每年都会去,持续了30年。对于他来说,在西藏,面对着高原上的藏民与牛羊,吹着青藏高原的风,看着蓝天白云,他才感到真实的松弛,艺术家的自我冲破藩篱,好的作品已经在手下流淌。他的朋友、画家杨飞云这样评价:“西藏不是他在绘画中设定的形象符号,更不是到异地风光去猎奇,他从不表现藏民的愁苦与艰难,更多的是体验那种天籁的安宁,体验那种朴素、真情。”
北京早已不是“客居”
30多年了,北京于他早已不是“客居”,他在这所城市中生活成长,然后慢慢老去。现在他的日常工作多是行政工作,每天早上到北四环的单位上班,他的办公室在18楼,可以看到不远处繁华的街道,去参加各种展览的开幕式,去各地出差、签字、讲话……看似琐碎庞杂,吴长江在其中寻找着艺术的平衡。
每年的假期,他还是要去西北,看敦煌,去青海,找当地的老乡聊天,他在燕郊做了自己的画室,周围邻居也都是好朋友。在吴长江的作品中,罕见抽象、后现代的主题,更多的是写实的素描和水粉。吴长江说:素描是骨。他顺着艺术的骨头,触摸北京的血肉。在这个硕大的都市里,他一笔一划地素描着自己的人生。
北京客寄语
全国有许多年轻的艺术家想来北京闯一闯,如果他的目标是做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商业上的获利者,那么我不建议他们来北京,因为在哪里都能成功。如果你是为了艺术上的进修和提高,想获得更多的交流,开阔眼界,准备在艺术这条路上坚韧向上,成就自己的艺术,那么可以来。许多人都把北京当成一个容易成名的地方,其实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北京有时候是个陷阱。艺术要专注内心,是个孤独的行业。就像许多怀揣梦想到北京唱歌的小歌手一样,在任何一个行业,都不能指望着一夜暴富。——吴长江
■ 客“弹”北京
798并不能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
记者(以下简称记):北京已形成许多艺术群落,如798、草场地、宋庄等。你怎么看待北京艺术的现实?
吴长江(以下简称吴):这些地方我都经常去,因为有许多朋友住在那里。从根上说,北京艺术家聚集和中央美术学院有直接关系,当时798雏形形成,主要原因就是靠近中央美术学院。后来那里商业氛围太浓了,艺术家们才转移到其他地方。798现在有了世界影响,我们去国外交流,国外朋友总会提到。其实我并不觉得798能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做一些政治波普,迎合一些西方人的观念,在商业时代,这些不是中国艺术的核心取向。
记:北京有众多的画廊、美术馆、博物馆,你对普通读者有什么推荐?
吴:我去这些地方多是一些画展开幕。我觉得国外的许多艺术馆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我们的艺术馆多是流动性展览,而国外许多展馆都是固定的馆藏作品,每次去看,都有叫人心动的发现,不同时代的作品集中展示起来,就是当地的一个艺术史,这对美术的大众教育,艺术的普及教育都很有好处。
记:你做过很长时间的中央美院教授,我记得方力钧就是版画系毕业的。
吴:他是我的学生,以前我教他素描。上学的时候他很安静,很有才华。当时中央美院集中了许多有才华的学生,现在他们都已进入艺术的成熟期。
记:如果从影响大众审美的角度,美术的力量好像不如流行歌曲、影视,你觉得当代艺术如何影响大众审美?
吴:我觉得现在艺术已处处在影响大众的审美了,可能是潜移默化的。因为现在关注艺术、关注美术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以怎样的出发点,关注总是好的。另外,我们还要重视基本的艺术教育与普及,这是任重道远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