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2010上海艺术博览会9月挺进世贸商城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06 08:48:38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四、大型雕塑云集世贸商城 展馆门前风景如画

每年上海艺博会放在举办场馆世贸商城门前的那尊主题雕塑作品,历来被视之为上海艺术博览会对外宣传和形象展示的一张“王牌”。而本届上海艺博会手中的“王牌”将从“1张”增至“11张”!今年的上海艺博会,将首次推出“城市雕塑作品主题展”,届时在上海世贸商城门前,将有十一尊大型城市雕塑威武登场,上海艺术博览会主题雕塑作品将从一枝独秀走向群星闪耀。来观摩今年上海艺博会的观众,当走近位于兴义路99号的世贸商城展馆门口时,在“第一视线”中,将能看到:法国Artco France画廊携来的,由罗丹创作的著名雕塑作品《加莱义民》。中国台湾现代画廊携来的,由施力仁创作的雕塑《冲向胜利》(一组三件)。中国香港新想象机构提供的,由薛林纳创作的青铜雕塑《圣雄甘地》。罗浮紫典藏携来参展的,由范勒灵创作的《城市生活》和乔伊·布朗创作的《童颜》。原曲画廊携来的,由彭小佳创作的雕塑《腔肠虫》。乌拉圭LAP画廊携来的,由西班牙雕塑家何塞·科斯梅创作的雕塑《身份和精神》、由我国台湾康木祥美术馆携来的,由台湾著名艺术家康木祥创作的大型青铜雕塑《源》和《无尽的未来》。

1、罗丹的青铜雕塑《加莱义民》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创作的青铜雕塑《加莱义民》,高2.2米 长度为 2.66 米,不仅是首次来中国展出,而且标价为4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000千万元),是上海艺术博览会有史以来参展作品中身价最高的一件。

《加莱义民》是一座以表现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时期,六位法国加莱市市民悲壮就义场景的人物群像为主的纪念性雕塑。当时法国加莱城被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的军队包围,即将陷落,全城人民在严重的饥饿和困乏之下被迫向英王求和,但骄傲的英军提出苛刻的条件:需要六位最受尊敬的加莱市民身穿麻衣,颈套绳索,光脚走到英国军营交献该城钥匙并将被处死。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

1884年,罗丹应加莱市长德瓦夫兰请求,为“义民赴难”这一法国历史年鉴制作了这座忠魂碑。1895年,这座组雕才在加莱市的里席尔广场上正式揭幕。

群像富有戏剧性地被排列在一块象地面一般的低台座上。由于台座很低,六个义士就象当年在街上行走时一样,对人民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这六个义民的造型各自独立,然而其动势又相互联系着。组雕是一个整体,是一种充满着可歌可泣的义举形象的整体。他们身材相似,都站立着,中间一个头发稍长,眼睛向下凝视的,是最年长,最有声望的欧斯达治,他那刚毅的神情,显示了他内心的强烈悲愤与牺牲的决心。左边站立的一个紧闭双唇,两手紧握城门钥匙,显得情绪激动,为拯救市内民众,他视死如归,步子走得十分坚定。右边的一个身体转向右侧,略微抬起右手,似乎在对旁边的人说着什么,或鼓励对方在死亡面前抬起头来。后边一个两手抱头,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另一个年纪较轻的,用手遮住眼睛,眉宇间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怖。最后一个人最年轻,显得情绪有点踌躇,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安。

届时,人们将近距离地欣赏到这座极富历史意义的群雕,更能深入地探索罗丹逼近真实的艺术精神及对英雄人文的阐述。

2、施力仁的雕塑《冲向胜利》

由施力仁先生创作的《冲向胜利》,则是以犀牛家族为题材。

三座犀牛雕塑中,犀牛老爸将行进在最前面,犀牛小子走在中央,犀牛老妈则在队伍的最后负责压阵……整组雕塑呈现出了无比的动感。

施力仁表示,犀牛擅于自我疗愈更被誉为森林的保护者,见火就踩的本能,不知使多少丛林免去祝融之灾,因犀牛的天性,消防队的队徽中即是以犀牛为标记。在电影“阿凡达”当中,也使用了犀牛为元素,更表示了犀牛同时具备了未来科技和正义的象征。

在他的作品中,四肢稳健、躯体雄厚精壮的犀牛老爸,体现出了其承受带领家庭的责任之重,母犀牛,代表着孕育生命的大地之母,为温柔关怀,亲情的表现。犀牛小子则会以较具科技感的机械造型捏塑,象征对未来的展望。

施力仁并非单纯描写复制犀牛的写实面貌,除了犀牛的动物象征外更加入人性化和机械化的表现,将犀牛角化为具绝佳领导标志的大拇指,代表着强大的力量和对家庭延续传承的希望,在身上则穿上一身恺甲呈现为父者坚强领导的面貌,尾巴则象征胜利的火把,从古典具象转为现代语汇传承与开拓的精神。

犀牛作品系列,实则陈述了施力仁先生的生命观和世界观,透过一家人的角色传递了他既是坚实强壮也是温暖柔和的性格,在积极进取带领潮流同时不忘向永恒典雅的美感致敬。

3、薛林纳的青铜雕塑《圣雄甘地》

由澳大利亚著名雕塑家德拉哥·马林·薛林纳(DRAGO MARIN CHERINA)创作的大型青铜雕塑《圣雄甘地》,在9月8日-12日盛大开幕的上海艺术博览会上展出,在时间节点上也具有非常特殊和重要的意义。因为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为了建立“和平、宽容、理解和非暴力”的文化,决定将今后每年的10月2日,即“圣雄甘地”的诞辰,定为“国际非暴力日”, 联合国潘基文秘书长曾发表致词指出,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传播甘地的非暴力思想。

并且,每年的9月21日也被联合国定为了“国际和平日”。

薛林纳先生因此认为,此次雕塑作品《圣雄甘地》在本届上海艺博会上展出,虽然展期短暂,但却可以用迎接这两个重要日子的意义与价值来提醒所有的人们,要珍惜世界和平,并从中感悟到人的生命是世上最珍贵的,这是人类生命应该永久信奉的根本价值。

薛林纳在创作中,运用“罗丹”触摸法,即只用手指来塑形,不借助任何的工具。这样可以为雕塑赋予最真实的生命气息!他没有过多追求外形骨骼轮廓的塑造,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肌肉细节的精心打磨上,他简化了头部的形状,并最大化地雕琢面部表情,这可以使得“圣雄甘地”的伟大形象永远都不会被人们遗忘……

薛林纳最后表示,在一个艺术雕塑作品中要完全表现出“圣雄甘地”特有的伟大,善良,哲理,人性以及其他许多优秀品质,这是一项及其困难的任务。但他希望雕塑作品《圣雄甘地》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他外形的直观感受,而是能够成为激发人们对于这位伟人发自内心敬仰的一个情感爆发点。

4、彭小佳的雕塑《腔肠虫》

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的彭小佳于少年时习画,青少年即接触中国传统木雕。渐渐地,在接触西洋古典美术之后,他从传统中跳脱出来,并在现代艺术中找寻新的养分。

彭小佳的作品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同一性,彭小佳将自然生物与人统一在共同的价值体系中,试图在此基础上建立特殊的美学形式。他以腔肠虫为主题,创造了一系列充满生命力的几何团块,是那么饱满、完整而又简洁、纯正。

彭小佳认为“腔肠虫,没有五官,没有脑子,只有消化系统。我将腹内刷上丙烯色,黑和白圆圈,像是吸盘,也可理解为钱币。”在塑造它们时并未深究人类伦理学的造物,关注的是造型是否赋予张力达到了言简意慨。

5、范勒灵的雕塑《城市生活》和乔伊·布朗的 雕塑《童颜》

范勒灵

1967年出生于法国,她的童年跟随着父母分别在摩洛哥、喀麦隆、英格兰和委瑞内拉度过。1985年回到巴黎,在欧洲接受教育,并在巴黎学习雕塑艺术。范勒灵对于艺术有一种本能的触觉,她的非科班出身赋予了她极大的自由创作的空间。作为女性艺术家,范勒灵的作品造型别致,充满灵动的气息,流露出对生活与生命的感悟,通过作品深入探讨了她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种种关系的理解。

乔伊·布朗

1951出生于日本,1972年在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的Eckerd学院获得美术学士学位。她从小深受东方艺术的熏陶,长大后又接受西方美学教育,故她的作品有一种东西方文化交融下的独特美感。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她善用圆润细腻的线条,使雕塑呈现出丰富的情感色彩。她的雕塑,尤其是人物雕塑,造型简洁,却亲切自然,娇憨可爱,深受人们的喜爱。

6、何塞·科斯梅的雕塑《身份和精神》

西班牙雕塑家何塞·科斯梅的雕塑《身份和精神》,创作于2010年,高3.4米 ,标价9万欧元,由乌拉圭LAP画廊携来参展。

该作品由一个两面是透明窗户的大框组成,透出暗底色上的两个清晰的指纹,这是艺术家本人的指纹。上面用中文写着:“第三元素在哪里?”

创作者想表达的是:人虽然在不同的时刻会有不同的情绪和状态,但无论结果如何,都还是这个人本身,永远不会失去其本人独有的特质。何塞·科斯梅希望和观众一起探寻将他们维系在一起的第三元素的所在,希望透过直观的阅读找寻更深层次的内涵,让观众更进一步地了解艺术史、大众和创作者本人。

7、康木祥的青铜雕塑《源》和《无尽的未来》

以生命为主题的青铜雕塑《源》,高达2.76米,另一尊青铜雕塑《无尽的未来》更是高达6米,这将成为上海艺术博览会创办以来所展示的最高高度的雕塑作品。

我国台湾著名艺术家康木祥出生于1961年,家中三代工艺世家及三义木雕故乡的背景,引领他的生命与木雕紧紧连结!在他的创作中,无时不刻追随着生命的主题,由于他从小生长在大自然,对自然有着很深的依恋,他曾独自一人在荒芜人迹的龟山岛创作了一年,赋与漂流木重生时的创作灵感,他希望藉由艺术,唤起人们的对生命的感悟,及重视保护地球的生命。

他认为人间虽是百态,但生命源头满溢纯静与和谐,生命应该相互拥抱与疼惜,雕塑出落地的生命是上天最美好的恩典之作。他要表达的永远是一种对生命的温和亲情, 作品风格充满了阳光希望!在他的作品中,力图表现出代表生命的根源与象征,反映出生命的原性, 展现出世间百态的缩影。同时跨越媒材限制,在其中的妥协与突破里,呈现共生共鸣的智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