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秦俑美巡展空前成功 布展营销实践可资借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06 09:15:02 | 文章来源: 环球网

国家地理博物馆外的展览招贴画



“展览结束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晚上九点,我带着我的家人来到展厅,那么晚了,可展厅里还是人头攒动的样子。我突然就哭了。我在想,如果我们24小时都不关门,还会不断地有观众进来。因为我们每次延长开放时间,门票总是很快卖完。想到马上要与这些中国国宝作别,我不禁悲从中来。”

说起2010年3月底结束的秦俑展,办事麻利、说话风趣的美国国家地理博物馆馆长苏珊·诺顿,眼圈又红了。自2009年深秋至2010年初春在华盛顿美国国家地理博物馆举行的中国秦俑展,必将成为诺顿心中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当然,和她一样念念不忘那些两千多年前埋在中国陕西临潼骊山脚下的陶俑的,是百万余曾与这些陶俑亲密接触的美国观众。而位于华盛顿市中心的国家地理博物馆,仅仅是始于2008年5月的秦俑美国巡展四站的最后一站。

这一为时两年的兵马俑美国巡展,并非兵马俑首次现身美国,但实实在在是史上“阵容”最为强大,展出地点、观众人次最多,影响也最大的一次。

一路巡展,一路轰动,一路成功

美国四站秦俑展,起了一个通俗易懂又很吸引人的名字——“兵马俑:中国首位皇帝的守卫者”。展览由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与美国四大博物馆联合举办,参展文物主要来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宝鸡市考古工作队、临潼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

展览的首站是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圣塔安娜市宝尔博物馆,时间为2008年5月18日至10月16日,观众达24万人次;次站为佐治亚州亚特兰大海伊艺术博物馆,时间从2008年11月19日至2009年4月19日,观众达40.35万人次,第三站为德克萨斯州休斯顿自然科学博物馆,时间是2009年5月22日至10月18日,观众达25万人次,最后一站则是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博物馆,时间从2009年11月19日至2010年3月31日,观众达28.2万人次,四站观众总数为117.55万人次。

兵马俑展多年来都是在世界各国备受欢迎的展览项目,兵马俑悠久的历史、神秘的故事历来是西方民众津津乐道的话题,并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说。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具有强烈中国文化符号意味的兵马俑,更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抢眼的展览项目之一。在美国为期近两年的四站巡展,时间跨度从北京奥运会前,一直延续到上海世博会前,这是两个对于中国影响力的上升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时间节点。但是,国外民众对兵马俑的认知基础以及对中国文化日渐强烈的好奇,并不能确保展览的成功。是中国主办方和美国四大博物馆的精诚合作,特别是美国四大博物馆专业而富创造性的运作,才确保了这一为期两年的巡展,取得了罕见的成功。管窥美方策展、办展、推广、营销的运作实践,对我国博物馆界如果向国外推介合适的展览项目,并从中获取运作经验,当起到启迪和借鉴作用。

美国全国共有17500家各类博物馆,百余年的博物馆经营史,使各馆在吸引观众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馆际之间的激烈竞争,带来的是各馆藏品的日渐丰富和经营管理模式的不断成熟,而最大的成果,还是美国民众参观博物馆习惯的形成。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不过200多年的历史。绝大部分美国民众对中国历史知之甚少,一旦听说有一批制作精美的真人大小的陶俑,在2000多年前就随着中国第一位皇帝埋到地下,并在上个世纪70年代才被发现、出土时,绝大部分人都会瞪大眼睛,惊出一声长长的“WOW”。他们对这些历史长到不可思议的中国文物充满敬畏与好奇,加上恰当的宣传推广,许多人都会带着这种敬畏和好奇走进展厅。美国四站巡展的预售门票在网上全线飘红,就是最好的证明。

将兵马俑展成功推向美国市场的不可或缺的功臣,当数宝尔博物馆的华裔副董事长施刘秀枝,她与国内的博物馆界有着多年成功合作经验。除在美国成功领衔兵马俑首站展览外,正是通过她的穿针引线,才将兵马俑展推向了另外三个城市,使更多美国民众亲眼目睹了中国旷世国宝的风采。

一路巡展,一路轰动,一路成功。兵马俑美国巡展的展品总数为100件(套),一级文物占20%,这些文物时间跨度自春秋至秦代,展品种类有陶俑、青铜器、玉器、石器等,是参展秦俑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一次。参展展品涉及秦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新创立的统治模式、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展览所到之处,均获得空前成功,参观人数突破各主办展馆的历史纪录。美国许多政要、社会知名人士如球星、歌星等参加了展览开幕活动或参观展览,美国前总统卡特在亚特兰大参观展览后,对展览作了很高评价。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