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我们还有四个月的时间去了解——英国当代艺术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24 11:24:57 | 文章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这是一场被大幅提前介绍的展览———英国当代艺术展,在成都举行的时间是今年12月,而本期的艺术生活就已“迫不及待”地要向大家介绍了。因为这场展览汇聚了英国当代艺术最著名、最具代表性和争议性的作品,全球三大最贵艺术家中的两位:达米恩·赫斯特和彼得·多伊格的作品也在其中。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看到莎拉·卢卡斯、吉尔伯特与乔治、查普曼兄弟、道格拉斯·戈登等“艺术怪才”们的经典代表作……综合特质:很西方,很英国,很艺术。绝大多数作品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或许都很难看懂,不过别忘了,我们还有四个月的时间去慢慢了解它们,学习是值得的。

欣赏同一个收藏机构展出的一组英国艺术作品,最大的收获就是可以见证英国艺术的发展,脉络清晰

要看这场展览,得先了解一个特殊的字母组合“YBAs”———(Young Britain Artists:英国青年艺术家)。这个词不仅是对一个艺术群体的概述,更是一种新文化意识的象征

收藏英国艺术发展简史

此次展览由英国文化协会举办,它的收藏在世界范围内都称得上大名鼎鼎。目前,英国文化协会的藏品已经多达8500多件,绘画、雕塑、素描、水彩、版画、摄影、装置和摄像作品。其中许多“被收藏”的艺术家们已经是名满全球的大腕。

要看这场展览,得先了解一个特殊的字母组合“YBAs”———(Young Britain Artists:英国青年艺术家)。这个词不仅是对一个艺术群体的概述,更是一种新文化意识的象征。他们那些常常富有争议的作品、几乎一夜成名的效应以及他们与媒体、时尚之间的紧密关系,使得这个艺术家群体超越了自身的本来意义。

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英国的社会和文化都充满了意义重大的转变,无论是流行音乐、时尚、美术、媒体还是设计,都获得了一种全新的风格和态度,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是对其文化状态的一次重新审视和部分融合。1988年,达米恩·赫斯特在伦敦策划了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群体展“冰冻”(Freeze),被视为这一时期的开端;2000年5月现代泰特美术馆的开放,则被视作公众艺术机构领域的一个纪念碑。

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一下“YBAs”中最为出名的几位艺术家。

达米恩·赫斯特:奇思怪想的天才

Damien Hirst,有的翻译是“达明安·赫斯特”。1965年,赫斯特出生于英国布里斯托,从小在英格兰北部的利兹长大。他的艺术一大特点,就是对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联系很感兴趣。他常常往自己的作品中注入医学的元素,比如药品、药橱和药片等;他的“彩色圆点”画《载脂蛋白色氨酸》模拟的是医学颜色代码。

除此之外,赫斯特对于生物生命的有限性也十分感兴趣,他将动物的尸体浸泡在甲醛溶液里的作品尤为著名,他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将一条18英尺长的鲨鱼泡在福尔马林液里,盛在巨大的玻璃柜中,命名为《生者对死者的无动于衷》。

负责为本次展览挑选作品的著名艺术家周春芽告诉成都商报,他选择了达米恩·赫斯特两幅作品,一幅是那著名却难以理解的《载脂蛋白色氨酸》(你见到它后,多半还是会叫它“彩色圆点”),另一幅叫做《最后的晚餐》,创作于1999年。在这幅作品中,达明安·赫斯特用食物名替代了药瓶贴纸上的化学成分名,药瓶贴纸成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食谱———香肠、沙拉、肉圆、鸡肉、腌牛肉、三明治……还是很难懂,对吗?

查普曼兄弟:一对恶搞大王

杰克·查普曼和迪诺斯·查普曼,分别于1966年和1962年出生。1990年,这对兄弟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后开始共同创作。

1993年,查普曼兄弟创作了《战争的灾难》,他们将西班牙艺术大师戈雅的系列铜版画进行改造,将原本表现战争残酷恐怖的、充满人体残肢的画面变成了塑料人的装置,这一改造受到了不少非议,却也令他们一炮而红。从此,查普曼兄弟致力于“篡改”名人作品,他们希望通过艺术的手法对现实进行嘲讽和揭露。查普曼兄弟还将希特勒当年创作的水彩画添加了彩虹、笑脸、星星,并命名为《假如希特勒是个嬉皮,我们是否会更快乐》。

2009年,查普曼兄弟在伦敦Orel画廊的展览上,扮作一对俄罗斯艺术家“沙马诺夫兄弟”,他们甚至还化妆接受了采访,说自己出生于1961年4月12日(这一天是前苏联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第一次遨游太空的日子),这样的调侃无疑是一种间接的批评———对俄罗斯新晋富豪用金钱对艺术世界所施加的影响表示了不满。

这次参展作品,周春芽选择了查普曼兄弟的“My Giant Colouring Book”(我的大图画书)———童趣的卡通笼罩上黑暗迷幻的色彩,画面效果令人震撼。

彼得·多伊格:

忧郁的追忆者

弗洛伊德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他/她的一生。这个理论放在彼得·多伊格的身上,再正确不过。他的艺术主题就是不断地用画笔追忆自己的童年,尤其是童年里停留过的那些地方。

1959年,彼得·多伊格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1962年,不到3岁的他就与家人一起移居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66年,他们又移居到了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因为多伊格父亲的工作不断调动,他跟着父母不停地在各个国家和城市间搬家。

20世纪70年代末,彼得·多伊格到伦敦求学,先后就读于温布尔登艺术学院、圣马丁中央艺术学院和切尔西艺术学院。已经成人的他,却发现自己依然在不断地追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尤其是加拿大的风景:白雪皑皑的森林,结冰的湖面,黑夜里的高速公路……

2007年,他的《白色独木舟》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130万美元成交,使得多伊格成为英国绘画作品价格最高昂的在世艺术家之一,引起艺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这次,周春芽为我们挑选了彼得·多伊格的两幅作品:“Hill House”(《山中小屋》)和《无题》。

吉尔伯特与乔治:

形影不离的“行为二人组”

这也是个极为著名的“二人组合”,不过他俩不是亲兄弟,而是一对同性恋人兼合作伙伴,就像意大利著名时装品牌Dolce&Gabanna的两位创始人一样,将艺术与生活结合在一起。

1967年,吉尔伯特与乔治初识于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一见倾心的他们在艺术见解上也一拍即合。他俩一直被公认为是行为艺术家,总是形影不离地一同出现。在1986年,他们赢得了为当代艺术所设的英国透纳奖,并于2005年代表英国参加了威尼斯艺术节,如今这对组合的大名在国际艺术界可谓无人不知。

这次在成都展出的作品,是吉尔伯特与乔治的经典绘画《精神压抑》:在浓重的黄色背景上是一棵无叶树的黑色轮廓,似乎向天空伸出扭曲的“枝爪”,你不得不承认,这几乎是把“精神压抑”四个字变成了画面。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