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敦煌艺术从渝走向世界的内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19 16:49:45 | 文章来源: 新华日报

释加说法图(资料图片)

  入档理由

  经过多次磋商,四川博物院同意将珍藏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45幅送到三峡博物馆———《绚丽佛韵———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将于明年1月开展。

  鲜为人知的是,此次将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回到娘家。1944年3月和5月,张大千将历经两年七个月千辛万苦临摹而得的这批敦煌壁画,相继在重庆三牌坊关帝庙、两路口中央图书馆进行过展出。

  更重要的是,通过66年前在陪都重庆举办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首次向世界展示了这一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民族文化艺术遗产。敦煌石窟从而从重庆正式走向世界,石破天惊。

  敦煌壁画惊艳世博

  4月30日,《绚丽佛韵———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揭幕,展出45幅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作品。该画展与上海世博会同步举行,各国友人闻讯纷至沓来,展览天天爆满,成为上海世博园外一次美满的艺术享受。

  《绚丽佛韵———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作品展》一共展出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45幅,所摹对象时代最早者在北魏,最晚者在元代,时代跨越千年,内容包括佛、菩萨、罗汉、比丘、龙女、夜叉、高僧、供养人、伎乐众、天女以及《萨埵王子舍身饲虎》、《舍贱从良》等故事,还有东王公、西王母的神仙传说。

  其中,《北魏·三世佛横批》、《北周·代·杨枝大士轴》、《西夏·回鹘人供养像轴》等,都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难觅的杰作。尤其是《北周·萨埵王子舍身饲虎卷》,长、宽分别达到1213.61厘米、74.1厘米,难得的鸿篇巨制,让人钦佩。

  张大千先生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一代宗师,一生致力于传统绘画艺术整理、发掘、革新和发展,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及世界各地,不遗余力传播和弘扬祖国的文化艺术。张大千才华横溢,多才多艺,其诗、书、画、印、鉴堪当五绝。1957年,纽约美国世界美术协会公举大千先生为“当代第一画家”。徐悲鸿先生尊其“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千传》记载,1940年10月,他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敦煌,如犯人受刑一般临摹壁画,耗资巨万,以致债台高筑。在两年又七个月时间里,他共摹写了276幅作品。上海展出的45幅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由四川博物院珍藏。

  66年前重庆展出震寰宇

  三峡博物馆策展部负责人介绍,该馆一直致力于将《绚丽佛韵———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带到重庆。经过多轮谈判和磋商,该展览将于明年1月亮相三峡博物馆。鲜为人知的是,66年前这批大千敦煌临摹壁画已在重庆展出过,敦煌石窟艺术震惊寰宇。

  《张大千年事表》显示:1944年3月和5月,由国民党中央教育部主办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相继在重庆展出,具体地点在三牌坊关帝庙、两路口中央图书馆。同时,印行《大风堂临抚敦煌壁画》画册。中央图书馆即今天的重庆(罗斯福)图书馆旧址。

  记者在重庆图书馆查阅到当时《新华日报》等媒体报道该场展览盛况:“排队购票者长达一里多,一时万人空巷,观者如潮,山城轰动了……”敦煌学巨擘、国学大师陈寅恪看过该画展后十分兴奋地说:“大千先生临摹北朝唐五代之壁画,介绍于世人,使得窥见吾国宝之一斑,其成绩固已超出以前研究之范围……其为敦煌学领域中不朽之盛举,更无论矣!”

  著名画家叶浅予评论:“投荒面壁近三载,他的大胆行动已超出个人做学问的范围,完成了只有国家财力才能做到的事,张大千在保护石窟和艺术研究上有先行者地位。”

  美术界专家认为,1943年8月和1944年元月,《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已在兰州和成都分别进行过展出,但随后在陪都重庆的两次展出意义非凡。著名画家徐悲鸿、黄君璧,著名诗人柳亚子、作家叶圣陶、书法家沈君默、吴玉如等一大批文学艺术界名流纷纷前来观摩,推崇备至。同时,大批派驻重庆的国内外媒体记者进行轰炸式报道,藏于深闺中的敦煌石窟艺术,震惊寰宇,并逐渐为世界广泛认知。

临摹三年举债黄金5000两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殊为不易。为了维持庞大开销,他除了卖掉大量珍藏的古字画和自己作品外,还举债5000两黄金。

  古丝绸之路重镇敦煌,中西文化交流枢纽,4世纪初佛教便开始在此传播。往来行商、僧侣佛前祈佑,在岩壁凿洞,为佛塑画像还愿。历经千余年创作,形成一座精美绝伦、举世无双的艺术宝库。虽历经破坏,今仍留有北魏至元各时代洞窟500余个,彩塑2400多尊,历代壁画4.5万平方米。

  1900年,一个名叫王园箓的道士清理莫高窟积沙,偶然发现藏宝无数的藏经洞。这一发现成为上世纪初世界文化史上最重大事件之一。此后数十年,莫高窟虽历经巧取豪夺与破坏,但从未有过专业工作者对其深入系统地调查研究,这座东方艺术宝库依旧藏于深闺。

  《张大千传》载:1940年10月,张大千携妻带子赴敦煌,忽闻二哥病逝,中途赶回重庆治丧。1941年3月,张大千筹措资金,携几位藏僧画师,从兰州出发,骑骆驼、穿戈壁、过沙漠,昼伏夜行,西进2000余公里抵达莫高窟。5个月内,他率人对石窟进行全面普查、记录、编号,然后,重回兰州准备画布、颜料等临摹工具。

  1942年3月,张大千雇佣5位喇嘛画师,一行十余人再聚敦煌,投入到临摹中。敦煌地处大漠,缺食少穿,冬天滴水成冰,还常有兵匪骚扰。洞内光线暗淡,他要一手秉烛或提灯,一手拿笔,往往需反复观看多次才能画上一笔。同时,因部分人求画不成等原因,张大千被诬,多年背负“毁坏壁画,盗窃文物”罪名。

  张大千进敦煌时,红光满面,黑髯似漆。归来时,他面容黝黑,鬓须染霜,感觉老了20岁。临摹让张大千卖掉珍藏的古字画和自己作品,还向人举债5000两黄金,直到20年后才还清。

  敦煌艺术从重庆走向世界

  1943年5月,张大千终于告别莫高窟。20余峰骆驼载着临摹的壁画,于当年10月回到四川,西行敦煌壮举结束。同时,张大千第二次艺术生命飞跃完成,敦煌石窟艺术也正式走向世界。

  两年七个月里,张大千对敦煌石窟艺术做了详考和系统研究,完成敦煌学开山之作、20万字的学术著作《敦煌石室记》。回到重庆后,张大千一边办展览,一边呼吁将敦煌石窟收归国有,尽快采取保护措施,成立专门的研究和管理机构。在他的呼吁和于右任倡议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43年成立。

  翻阅《张大千年事表》,重庆是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重庆不光见证和帮助了敦煌石窟艺术为世界所广泛认知,同时也是有画帝之称的张大千生命中最重要的拐点。

  张大千口述回忆录显示:1899年他生于内江一显赫世家,自幼随母学画。1914年,15岁的张大千第一次离家远行,到二哥张文修任教的求精中学读书,与刘伯承为师生关系。张大千各门功课出色,尤擅书画。1916年暑假,他返乡时经大足邮亭,遇土匪打劫被掳,土匪令其写信回家索取赎金时,因欣赏其文才,竟留下他当师爷,每餐有肉,出入有轿。张大千师爷整整做了100日,直到土匪被地方军招安为止。

  1917年,张大千考入日本京都艺专,学习染织,课闲习日本绘画。1921年秋天,张大千结束留学回国,因未婚妻染病去世,心中哀痛,加之心向佛学,他曾遁入空门100天。随后,大千游历各地,渐成艺坛大师。

  抗战期间,张大千将临摹的敦煌壁画在重庆等地展出后,声名远播。1949年12月6日,张大千领夫人徐雯波及女儿心沛,从成都飞往台湾,然后迁居香港,开始海外30年漂泊岁月。1983年4月2日清晨,张大千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再未回过四川。

  抗战时期重庆美术大家云集

  抗战时期,众多的美术团体、院校和美术家,迁徙至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使大后方成为战时美术最为活跃的区域。

  抗战中重庆聚集了诸如徐悲鸿、丰子恺、张大千、傅抱石等著名美术家。他们在救亡旗帜的引导下,创作热情高涨,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写下了绚丽的篇章。去年11月22日,中国嘉德2009秋拍,由国画大师傅抱石1943年于重庆金刚坡完成的《巴山夜雨》拍出1848万元天价;抗战期间,重庆不但给了徐悲鸿一个新家,还成为他艺术生涯巅峰,创作了《巴人汲水图》和《巴之贫妇》等极具现实主义风格的国画名作。其中《巴人汲水图》在2004年更是创下1650万元的拍卖天价。

  追读历史 探寻真相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