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山与重刻“封龙山颂”立于封龙山之巅
文/ 张济海
对于封龙山的大名早有所闻。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在沈阳军区机关当参谋时,当地新华书店到军营售书,有幸购得一本《中国书法大字典》,书中挺拔多姿、雄浑朴拙的的汉碑《封龙山颂》字体将我牢牢吸引。后来,从梁披云先生所著《中国书法大辞典》得知,汉碑《封龙山颂》出自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上,由此封龙山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幻想有一天一定到那里亲眼看一看日夜思念的汉碑。
1982年8月,部队首长让我到军校深造,恰好来到坐落在封龙山脚下的装甲兵学院学习,这是我兴奋不已。为考擦封龙山文化、寻几块著名的汉碑遗迹,入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我便与几个同学登上了这座名山。后来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从入学到1999年8月整整17年,我一直居住在封龙山脚下,先后数次登山寻宝,与封龙山结下不解之缘。
封龙山又名飞龙山,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区西南约十五公里,元氏县与鹿泉市交界处。西倚太行,东临平原,主峰海拔812米。由于其巍然矗立于平原边缘,更显得挺拔峻峭、雄伟壮观。封龙山历史文化璀璨,曾有五通汉碑、三大书院、四大禅林、三大石窟、两大道观。封龙山曾是石家庄历史上的政治、文化中心。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设置恒山郡,郡治在封龙山附近故村一带。汉文帝时,因避名讳,改为常山郡(公元前179年),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置“常山国”,封皇子刘舜为常山王。在“常山国”存在的时代,封祭山是重要的礼事活动,而封龙山被认为是一座神山,很有灵气,被称为“北岳之英”。汉代的常山郡,是原正定府前身。三国时,赵子龙自称常山人,常山即现在的元氏县。封龙山以其优雅的自然环境与丰厚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早在唐代就被列为河北名山。
汉武帝时,封龙山曾是李躬“授业之所”,唐代郭震、姚敬皆讲学于此山。五代以后,以书院传授知识的形式兴盛起来,封龙山便成为书院的发祥地。到北宋时,见诸记载的书院仅有三处,全在封龙山中。一座是封龙书院,也称龙山书院,在封龙山之阳山脚下,著名数学家李冶、著名文学家元好问、著名教育家张德辉在此讲学授业,人称“龙山三老”。李冶在此所创立的天元术,是符号代数的滥觞, 早于欧洲代数至少早300年,居于在当时世界数学领先地位;另一座是西溪书院,在龙首峰西,宋代藏有九经,也曾在河北名著一时; 再就是中溪书院,在龙首峰下,是当时河北著名高等学府,曾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使封龙山成为古代教育胜地,不仅名冠燕赵,而且声播海外。
封龙山的碑碣石刻,更是名扬四海。有东汉以来的碑、碣、题刻百余处。尤其是汉碑,无论从书法艺术,还是内容等方面,都是中国石刻中的珍品,历来为金石学家所注目。见诸史籍的著名汉碑有六通,即《封龙山颂碑》、《三公山碑》、《祀三公山碑》、《三公山神碑》、《八都神坛碑》、《白石神君碑》。除《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两通还保存于封龙山“汉碑堂”外,其余均下落不明,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十分遗憾的事。封龙山汉碑对中国书法艺术有重大影响,如近代书画艺术大师齐白石的书法即脱胎于《白石神君碑》。令人高兴地是,一些致力于弘扬封龙山文化的人们,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已将《封龙山颂碑》复制立于封龙山上的双龙寺内,本人有幸得到《封龙山颂碑》重刻后的第一张拓片,这是我感动不已!便以“厚德载物”书法赠之。不久,拙作也将刻石立于此地。
封龙山自古是佛、道信徒修身养性的佳境。早在晋代这里已有寺院兴起,著名高僧释道安与师弟法汰等,在封龙山长期主持佛经的翻译,开创了译经的正确道路。他创编了我国第一部佛经目录,制定了僧规,为各地寺庙所遵循。例如沙门弃谷姓,统一以释为姓,也自道安始。
封龙山四季景色宜人。春天,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登上封龙山巅,可见百花争奇斗艳,回眸四望,田园碧绿,省会石家庄楼群近在咫尺,拥于怀中,使人信心倍增。盛夏,云雾缭绕,岚烟似海,座座奇峰怪石时隐时现,山下天气炎热,山顶凉风习习,大有飘飘欲仙之感;秋季,天高云淡,草木色泽斑斓,犹如彩虹落天,登上极顶,领略日出的胜景,令人心旷神怡;冬季松林如黛,白雪皑皑,尽在眼底,好一派北国风光,使人遐想连篇。
悠悠的封龙山之情,促使我在 2010年夏季连续三次登上封龙山,亲眼目睹一批批善男信女对封龙山的朝拜,一群群大德居士立志于封龙山文化的开发而无私的奉献!有感于此,与好友穆吉利一起,向封龙山双龙寺捐赠几块牌匾和一对楹联,并赋诗一首书赠封龙山双龙寺:
武灵分封公子元,
文帝下诏设常山。
汉碑书院绝天下,
绿碧翠松聚众仙。
坐北面南三尊老,
岳顶山下两重天。
适逢当今呈盛世,
千古封龙开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