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吴冠中:理想国的城门卫兵

吴冠中:理想国的城门卫兵

时间: 2010-06-28 17:36:01 |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展评 >

北京时间6月25日深夜,吴冠中在北京逝世。“我愿当柏拉图理想国的城门卫兵。”去世前一个月,吴冠中在他最后一篇专栏文章中如是说

那个振聋发聩、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的吴冠中走了。

北京时间6月25日深夜,离自己的91岁生日只差10天的时候,吴冠中离开了这个让他眷恋的世界。

遗嘱“三个不需要”

6月27日,作为一个普通的敬仰者,记者随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一道前往吴老家吊唁。

在北京城南,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中,一代绘画大师吴冠中生前就住在此处。楼道里很安静,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百合花香味。看电梯的阿姨说,这一家这几天很安静,除了昨天来过一群手持鲜花的学生。

进门的那一刻,吴冠中的儿媳妇把花圈上的挽联轻轻拿去。此刻,吴冠中的老伴还不知道吴老去世的确切消息,她现在面对满屋亲人和花篮时而清醒,时而迷糊。当听说中国美术馆临时决定7月5日举办吴冠中馆藏作品展时,吴冠中的小儿子一下就哽咽了:“爸爸生前说,他所有的心绪和想法全在作品里。”

吴老家里的案台上,有一张吴老的遗像,下面放着九卷本的《吴冠中全集》,没有牌位。这个简陋的家是当年非典时装修的,深色的木地板和浅色的墙漆,除了迎门的墙上有一幅织有凡·高油画的挂毯,没有任何装饰。

在吴冠中不足5平方米的书房里,除了靠墙两个装满画册和书籍的铁架子,就是临窗一张比课桌略大的书桌和一张椅子。椅子拉开就几乎顶到了书架。空气里弥漫的是很克制的悲痛。

事实上,吴冠中走得很清醒。关于后事,他生前就反复交待了多次。大儿子吴可雨说,周三(6月23日)时,吴老就已经预见到自己这次出不了医院,周四时特意嘱咐自己的孩子带母亲过来——此前,吴冠中住院期间一直不让老伴去医院看望。

“爸爸说死后要做到‘三个不需要’,即走了以后,不搞遗体告别,不搞追悼会,不留骨灰。”吴可雨说。临别,父亲还不忘向他交待:把今年刚画完的四幅画送到香港参加香港艺术馆的吴冠中捐赠展。

而吴冠中自己认可的那些画,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几乎都捐赠给了国内外各大美术馆、博物馆,“不留遗产给子女,我的作品属于人民大众”——这是他生前的诺言。

一则百余字的简单讣告挂在清华大学的官方网站上。吴冠中生前所在单位清华美院新闻负责人关春妍解释说:“为了不违吴老生前遗嘱,清华大学吴冠中治丧办公室只举行一个简单的悼念会。”

“每天都在否定自己”

人们都还记得,几年前吴冠中曾说过,还剩两件事要做,一件就是“要讲真话”;其次是要把作品都捐给人民。

回头来看,吴冠中这几年差不多都在做这两件事情:陆续把自己的作品捐献给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新加坡国立美术馆;以高龄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唤——2007年,吴冠中“以奖代养”、“取消美协、画院”、“中国美术比非洲还落后”等言论激起轩然大波。

而据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回忆,“吴老今年还先后两次邀约,想和我深入探讨中国美术的问题。奈何我一直公务缠身。”中国嘉德董事总裁王雁南则表示:“吴老一生坎坷,但从不失率真和诚实。吴老创造财富无数,但从来简朴无华淡泊名利。”

大连收藏家郭庆祥正准备即日赴京吊唁,他收藏了近50幅吴冠中生前画作。在与吴冠中交往的日子中,郭庆祥觉得吴老每一次发人深省的思考都给他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他说,我每一天都在否定自己;他说,如果我是一头牛,要是挤不出有营养的奶,那就挤出血来;他说,中国的美盲比文盲多;他说,我就像医生一样,给你们看病。”

在艺术评论家贾方舟看来,“吴冠中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启蒙者。”耄耋之年的吴冠中更以一种近乎执着的心态保持着自己的创作,他生前笑言:“如果不能创作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尊鲁迅为自己行动楷模的吴冠中,还说过“两百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

“我愿当柏拉图理想国的城门卫兵。”去世前一个月,吴冠中在他最后一篇专栏文章中如是说。

人物档案

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国内外已出版画集40余种,文集10余种。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吴冠中各类作品总共成交1417件。他的17.8亿元的总成交额,在中国古今所有画家中,仅以0.4亿元之差逊于齐白石。

相关文章